天才鹹魚 | 文
曾經一段時間,我為了配出一臺滿意的電腦混跡於各大硬體論壇。網友們通常會熱心地為萌新們提出各種配置單,只要你願意加錢,i9+2080ti都給你安排上。
RGB才是玩家們的浪漫
只不過,大多數配置單都會有這一句:機箱隨便挑一個99的就行。
是的,機箱在自己動輒幾千上萬的硬體兄弟面前,真就是一個弟弟的存在。當然,也有硬體玩家為了追求散熱,顏值或者是便攜,會選擇價格更貴的一些機箱,但價格也基本僅限於1000以內。
在大多數人眼中,機箱只不過是一個鐵憨憨的形象:
機箱長成這樣已經是完成任務了
在更追求性價比的圖吧吧友眼裡,一個鐵皮機箱完全就是浪費資源啊!別管機箱值多少錢,只要是個盒子它就可以是你顯卡CPU永遠的家。這不身邊就有個紙箱子,大家擠一擠湊合一下完事兒了:
來源百度貼吧圖拉丁吧
你甚至可以擁有一臺藍月亮聯名機箱:
其實配電腦就好比兩口子過日子,CPU顯卡這些硬體算是夫妻雙方,但是想搭夥過日子還是有個房子(機箱)最好。
當然也不排除世間有真愛,沒房子也可以照樣過,不然還能離咋滴:
這不叫磕磣,這叫「開放式平臺」
對於普通人來說,買一套普通民房(99元機箱)已經是自己能夠承受的極限了,那些豪宅別墅就不用想了。
那有人問了,咋滴難不成機箱還有豪宅別墅級別的了?
你還別說,真有!
比如封面圖這張,我要不說是機箱你肯定以為是模型啥的,當然我說是機箱你肯定也不信。
換個角度再看,主板顯卡包括水冷都在:
從造型上看,這機箱著實算得上豪宅級別了,再看一眼價格,49999元?
看著圖片下面滿1000減50的優惠,我突然有種收到了「買瑪莎拉蒂減5元券」的感覺。當然49999還包括機箱中的其它配置,不過除去其它硬體的價格,這套定製機箱加上水冷散熱也需要27000元。
終於有一天,你連個機箱都買不起了?
這一套定製機箱出自國內定製團隊「FUXK」之手,其創始人邢凱被稱作「中國機箱MOD第一人」。工作室的名字的確十分張揚,不過其實「FUXK」代表的是Future、lUxurious、X和Kinetic(未來、奢侈、概念和動力)。
而國內除了FUXK團隊之外,還有方昆帶領的KuN MOD團隊和魏箏帶領的AI-MASK團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哇,BB姬又在恰飯了吧?
不過我相信你看一眼FUXK工作室的淘寶店你大概就知道,這種廣告打了又有什麼意義?
電腦的DIY文化雖然由來已久,但是普通用戶更傾向於選擇省心省力有售後的品牌機。像機箱MOD這樣的DIY,更是屬於電腦DIY中更加小眾的一個圈子。
在個人電腦興起的初期,電腦機箱的顏色以米白色為主,被稱之為「白箱」。有人覺得這樣的機箱太過呆板,於是就開始動手改造自己的機箱。
在電腦價格越發平民化的今天,電腦廠商為了吸引更多用戶,開始推出更多個性化的機箱。硬體廠商也會與民間的MOD團隊合作,在各種電腦展會上用抓人眼球的機箱造型推廣自己的產品。
機箱改造也是有屬於自己的世界性比賽的,比如德國科隆遊戲展中的DCMM(德國電腦機箱改造錦標賽),在巴黎舉辦的LDLC Modding比賽,有華碩贊助的WGT世界電競大師賽中也有創意機箱MOD的比賽。
上文提到的邢凱正是WGT 2008 MOD賽項中國區的冠軍,同時也是2016年DCMM的冠軍獲得者。
不過到目前為止,機箱MOD對於普通玩家來說還是可望不可及的領域,因為花費成本的確很高,這些定製化的機箱也無法量產面世。所以機箱MOD的意義更多是硬體和遊戲廠商用來推廣自己產品的一個手段。
像今年AMD與《全境封鎖2》團隊進行了合作,並且邀請了FUXK團隊為其打造了一臺《全境封鎖2》主題的MOD主機。
ChinaJoy 2017上,英偉達也同時邀請了國內的三位大師,在英偉達展臺展出了數款MOD主機:
AI-MASK團隊的GeForce GTX拯救者主題MOD主機
另一款《GTA5》主題的MOD主機,可能一眼看不出來什麼《GTA5》元素,不過這款主機的靈感來自於老崔的座駕杜卡迪摩託:
KuN MOD團隊的《守望先鋒》主題主機,這個可能已經完全偏離了我們對機箱的認知:
還有FUXK的作品,以《變形金剛》中的狂派合體金剛--Devastator(大力神)為原型製作的MOD主機:
如果你想親眼看到更多這樣天馬行空的機箱的話,每年的臺北電腦展(Computex)是各路DIY愛好者的聚集地。在每年的MOD展會上,如果你不知情的話,可能逛一下午都不會意識到這裡展出的都是電腦主機。
比如這樣的電腦自行車二合一,以後能被偷到的不只是電瓶,還可能是一塊2080ti?
這臺主機完全有資格說自己是「航天科技」了:
這個造型和LOGO還真的相得益彰:
這樣的鐵王座屁股坐著不熱嗎?
《Apex英雄》同款:
這個樣子倒更像是要去參加機器人格鬥大賽一樣:
相信鳥巢結構的散熱效果是槓槓的:
別以為你買個遙控玩具裝上個顯卡我就不認識你!
在這些浮誇的機箱之外,還是有很多回歸機箱本質的作品,比如這個由日本DIY大師Ronnie Hara製作的《守望先鋒》「獵空」主題機箱:
萊因哈特主題機箱:
當然不要以為機箱DIY只是做一個酷炫的外殼就完事了。機箱內的散熱設計,為硬體留出合理的空間,控制機箱內部的RGB光效,加上普通機箱中也讓人頭疼的走線,讓每一個這樣的作品都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成本。
在2017年的臺北電腦展上,舉辦了一次製作時長限制在24小時的機箱改裝大賽,即使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手們也拿出了令人驚豔的作品。下面分別是前三名的作品:
第三名:英國團隊Terminator Mod
第二名:菲律賓團隊Sci-fi mod
第一名:泰國團隊Horizon Zero Dawn
由於PC本身的高拓展性,使得PC成為了所有DIY愛好者們發揮自己想像力最好的平臺。不過正如你沒有想到機箱也可以做出花一樣,其實早就有人對遊戲主機們下手了。
對主機的改造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了,不過那時候基本上都是在主機外殼貼上貼紙。在PS主機發售之後,很多硬核玩家開始研究硬體層面上的修改。到了Xbox和Xbox 360時代,玩家們開始對主機進行個性化定製,包括給主機加上燈光,透明外殼和風扇一類的東西。
在主機改裝界,Xbox 360是最受歡迎的機型,而《光環》和《戰爭機器》自然是最熱門的定製主題:
光效也必須安排上:
而對PS3的改造,也呼應了PS主機設計中的大樓元素:
看到這種指針總有種PS3馬上會熱得冒白煙一樣:
不得不說,擁有一臺像上面提到的那樣,與眾不同的電腦主機或者是遊戲機,離我們普通玩家是挺遙遠的。因此有人會質疑這種無法面向大眾的DIY到底有何意義,只為了給廠商做廣告嗎?
圖吧老哥們給了你答案:我們普通人動動手也能做一個個性主機出來。
你說那個啥機箱要兩萬,我花120給你做一個出來:
DIY和MOD的精神,本質上就是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自己想像中的那個世界。DIY團隊的存在,賦予了那些冷冰冰的工業製品更多個性化的色彩。目前的電腦改造的確主要面向廠商和土豪玩家,但有句古詩說得好: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所以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些一直堅持在DIY和MOD圈子裡的玩家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才讓我們未來擁有了「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