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喀拉喀託火山,光是這個名字就能讓印尼人隨之顫抖。1883年,喀拉喀託火山噴發以及海嘯,造成了至少36000人死亡,而這僅僅只是人類歷史上造成傷亡第二多的火山噴發事件。
而且這次火山爆發的影響持續了將近十年,在這一段時間裡世界文學和繪畫也受到了影響,甚至有專家認為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中血紅血紅的天空也是喀拉喀託火山的傑作。
蒙克的《吶喊》
詩人畫家紛紛為火山創作
喀拉喀託火山在1883年的爆發甚至影響了之後幾年世界詩歌和繪畫的發展。
英國詩人傑拉德·霍普金斯在寫作技巧上的變革影響了20世紀的很多詩人,但實際上在1883年時霍普金斯的事業突然陷入停滯,缺少靈感的他甚至在幾個月時間內什麼都寫不出來,詩人對此也感到非常苦惱。
進入當年11月,英國的天空常常在日落時出現橙紅色的落日,天空甚至會同時呈現藍、綠、黃銅以及品紅色。「與往常的落日相比,天空更像是燃燒的肉體。」霍普金斯這樣寫道,在1883年和1884年霍普金斯寫下了3首與落日有關的詩歌。
美國風景畫家邱奇在1883年12月來到了加拿大的安大略。在安大略湖邊他創作了不少畫作,都是以寧靜冰冷的湖水以及天空中異常妖豔的落日作為主體的。
阿斯克羅夫特的作品
英國畫家威廉·阿斯克羅夫特一共創作了500多副日落的畫作,最著名的一副收藏於哈佛大學博物館,畫得就是喀拉喀託火山爆發之後,泰晤士河上的日落圖。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彩色照相技術,因此阿斯克羅夫特的畫作成為了研究1883年火山爆發的最好證據。
甚至有專家認為,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那副天價的《吶喊》中紅色天幕,其實也是由於喀拉喀託火山爆發的結果。
蒙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記中記錄了《吶喊》的靈感來源:「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陣憂鬱。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杆,累得要死,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則站在那裡焦慮得發抖,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
那片血紅血紅的天空,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了喀拉喀託火山的影響。因為在1883年火山爆發之後,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地區都能夠看到更加鮮豔的日落景象。
喀拉喀託火山示意圖
這次爆發的是一座新火山
喀拉喀託火山在1883年爆發之前,在島上共有三座火山,分別為Rakata, Danan and Perbuwatan。但是在這次噴發後,Danan和Perbuwatan兩座火山都已經消失了,只剩下了Rakata一座火山。
原來佔地大約75平方公裡的火山島三分之二面積都隨著火山的爆發而消失了,只剩下了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露出了水面。
1883年火山爆發之前的版畫
此後,在喀拉喀託火山維持多年的平靜後,在1927年12月又沿著先前火山錐的同一路線在海底再次噴發。1928年初,一座火山錐突出海面,到1930年已變成一座小島。而這座小島的位置正好位於當年Danan火山和Perbuwatan火山之間。當然,由於這個地區的地殼活動非常頻繁,因此這個小島的出現並沒有讓人感到特別奇怪。
當地人認為這座小島是從喀拉喀託火山之中冒出的,因此將它命名為「阿納喀拉喀託」,意思就是「喀拉喀託火山之子」。
喀拉喀託火山的空中照片
阿納喀拉喀託近年來一直非常活躍,今年8月曾經有過一次噴發。當時隨著火山的爆發,天空中雷聲鳴鳴閃電不止,非常恐怖。
實際上,自20世紀50年代起,阿納喀拉喀託火山便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續地向上增高。而從2011年到2018年這8年時間裡,更是增長了接近70米。
12月22日的阿納喀拉喀託火山爆發,火焰、巖屑直衝天空,人們可以目測到高達9英裡的煙塵柱,之後的海嘯在幾個小時之後直撲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海岸,造成了幾百人死亡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