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了不起#
美術課本上的名畫《吶喊》令人印象深刻,血橙色的天空和扭曲的線條,讓人透過紙面都能感受到振聾發聵的巨響。

許多藝術評論家認為畫家蒙克通過《吶喊》表現了內心的恐懼與壓抑,然而其實這幅畫的靈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現實中一場史詩級的火山爆發。1883年8月27日,印尼喀拉喀託(krakatoa)火山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之一,它的威力十分驚人。有研究顯示,這場火山爆發的能量相當於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的10000倍。
在這場火山爆發後幾個月,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反常的天氣現象,尤其是壯麗的橘紅色晚霞。除了蒙克的《吶喊》以外,同時期的英國畫家威廉·阿斯克羅夫特以日落為題材創作了500多幅作品。在缺乏彩色影像記錄手段的年代,這些畫作為現代科學家留下了珍貴的研究資料。
喀拉喀託島的三分之二被夷為平地。所幸的是,島上沒有常住居民。但是,火山爆發引起了一場猛烈的海嘯,巨浪的高度達到30米,衝毀了附近沿海地區的165個村莊,登記在冊的死亡人數達到了36417人。
火山口噴出大量的灰塵,隨著氣流飄散到世界各地。由於這些灰塵遮擋了陽光,火山爆發後的第二年,整個北半球夏季的平均氣溫下降了1.2攝氏度。這次火山爆發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持續了整整五年,直到1888年才恢復正常。
這場火山爆發發出的聲音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就連5000公裡以外的地方都能聽到。5000公裡可算是很遠的距離了,要知道從中國北端的漠河地區,到海南島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只有4000公裡。讀者可以想像一下,這次火山爆發的響聲是有多大。
根據記載,在距離火山口160公裡的地方,測量的音量達到了172分貝,這樣的巨響很多人畢生也無法體會到。可以參考一下我們接觸過的聲音,例如,2005年「探索」頻道邀請著名歌手傑米·溫德拉用105分貝的嗓音震碎了節目現場的12隻玻璃杯。根據分貝的定義,170分貝比100分貝要響10000000倍。
當聲音超過130分貝時,人就會感覺到耳朵疼痛。當超過150分貝時,耳膜就會被震破。喀拉喀託火山爆發時,一艘英國船隻恰巧位於距離火山口60公裡處,船上一半以上的船員的耳膜都被震破了。
海平面的空氣是一個標準大氣壓,從理論上來說,能傳播的最大的聲音極限為194分貝。當超過了這個極限,聲音就不僅僅是通過空氣傳播了,而會將空氣向外推開,形成所謂的衝擊波。當聲音超過194分貝時,衝擊波造成的內傷會傷及五臟六腑。實驗表明,小白鼠在幾分鐘內就會死亡。
結語
大自然的力量超乎人類的想像。
每一個晴好的日子都值得我們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