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2020-12-03 時空通訊

常常看到有許多網友質疑,宇宙深空動輒億萬光年,科學家們都知道那裡的星球有多高溫度,也知道遙遠的星雲有多低的溫度,又沒有那麼長的溫度計,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瞎子估水一擔兩桶,隨意猜測出來的呢?

其實科學家們在觀測宇宙和我們物質世界最深層次時,我們真的不能夠用生活中的常識來想像,經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有許多辦法來了解我們宇宙最遠處和微觀世界的最深處了。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

而且現在所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兩種溫度都不存在。

一種是最高溫度,為普朗克溫度。這種溫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剎那,也就是普朗克時間,普朗克空間,發生的普朗克溫度。

量子力學認為,人類了解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普朗克尺度極限,超過這個極限不是不存在,而是沒有意義。因為已經小於最小的量子態了,屬於不可觀測範圍,或者已經不屬於我們世界可以認識的事物了。

這些量子單位是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馬克斯·普朗克率先提出,因此人們把它叫做普朗克單位。

普朗克尺度是迄今科學認為的最小尺度,為1.6x10^-33cm,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約化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h=6.6260693(11)×10-34J·s,=h/2π;G為引力常量,G=6.67259×10-11N·m/kg;c為光速,c=299792458m/s。

普朗克常數等是量子理論裡專業性很強很複雜的計算過程,這裡就不深扯了。

這個尺度比原子核小多了,原子核的數量級為10^15m,比普朗克尺度大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而普朗克時間約10^-43s,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時間是我們人類理論上能夠認知的最小時間單位,約為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

普朗克溫度約10^32K,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溫度就是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在普朗克尺度和普朗克時間裡面的溫度,在那種只有原子核的萬億億分之一半徑空間裡,在大爆炸剛開始的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時間,所發生的億億億億K高溫。

「K」是熱力學溫標,又叫絕對溫標,全世界所有各種溫標都是以這個為標準換算的。我們中國通行攝氏溫標,攝氏度℃溫標與K對應為,-273.15℃=0 K,0℃=273.15K。在攝氏度0℃以上時,如果以熱力學溫標計數,只要減掉273.15度,就是攝氏度。而在宇宙很高溫度下,比如萬度乃至億度時,這種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宇宙測得的極高溫度本身也是有誤差的,而且不止幾百度誤差。

從以上狀態我們可以看出,宇宙中最高溫度並不是測出來的,而是通過理論建模計算出來的。

有人會說,這種建模計算可靠嗎?

現在宇宙中還有幾萬度甚至若干億度的高溫又是怎麼測出來的呢?在宇宙中,目前認為存在的最高溫度一般發生在超新星爆發或者伽馬射線暴,天體最高溫度一般在中子星中心或黑洞吸積盤,這些事件或者天體都有百億度乃至千億度高溫,伽馬射線暴甚至可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千分之一秒時的溫度。宇宙大爆炸後千分之一秒溫度高達萬億度以上。

現在科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裡面製造出了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場景,在這個瞬間形成的場景裡,溫度達到了10萬億K,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近100萬倍。

那麼,以上這些高溫是測量出來的嗎?也不是,因為沒有這麼高的溫度計。任何溫度計在比這低很多的高溫裡都早就氣化掉了。那麼這些溫度到底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

實際上有許多人不相信這種溫度是真的,他們不但認為宇宙溫度,而且有許多事情都不相信,因為這些事情完全出乎他們生活常識認知以外。但這個世界如果只有絕大多數吃瓜群眾這樣的認知,社會文明就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有科學的發展了。

科學家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前赴後繼為人類開拓文明進程的。

是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把人類從黑暗蒙昧的時代,帶入了光明智慧的時代。對於溫度的認識也是經過曲折探索的。

最早,一些科學家認為,溫度是單獨存在的物質,由此創立了一種「熱質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熱傳導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並總結出了「熱質守恆定律」。但這種學說沒有辦法解釋摩擦生熱,一直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和挑戰。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倫福德通過摩擦生熱實驗,提出了熱是一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學說;後來,英國科學家戴維又通過冰摩擦生水的實驗進一步推翻了熱質說。

這樣科學家們終於得出了熱並不是一種單獨的物質,而是物質內部粒子無規則運動造成的現象。溫度就是粒子運動強度的表現,得出粒子運動越強烈,溫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停止運動,溫度就沒有了,這就是絕對零度的由來。

愛爾蘭科學家波義爾和英格蘭科學家胡克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發現了氣體體積、壓力和溫度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隨著進一步研究深入,人們發現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而溫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光譜,而且會發出不同的電磁輻射,而且溫度與亮度也存在線型比例關係。

科學家們還得出了溫度和能量的關係,通過計算不同溫度放射出來的電磁波波長,就可以不用接觸熱載體就能夠測算出溫度。電磁波從長到短可以區分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波長越短的電磁波所攜帶的能量越高。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各種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射線望遠鏡來觀測遙遠天體的溫度了。

如科學界把恆星光譜分為O、B、A、F、G、K、M、R、S、N等類型,每個類型又細分出10個次型,這些光譜都對應溫度和天體組成成分,但這些只能測出其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則要根據天體質量大小成分組成,理論估算出中心壓力和溫度。

這樣觀測遙遠高溫和低溫就不需要製造一個長長的溫度計去測量了。

就像一個老打鐵的師傅,會通過把鐵燒到不同顏色來把控鐵的溫度和韌性,從而打造出所需用具。科學家們也能夠通過觀測這些現象得出各種判斷。不過科學家們的觀測和探測是根據環環相扣的理論建模得到的,就更為精準。

事實上,現在的高科技已經能夠通過望遠鏡的監測,經過計算機複雜的運算,很快就可以得出一些遙遠天體的各種數據了,其中當然包括了溫度及其成分分析。這些也絕不是電腦在那裡隨意運算,而是人類把幾百年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和觀測發現經驗數據,輸入到電腦中,電腦進行模型比對和數據運算的結果,1秒鐘的運算結論比過去人類數年的運算還要精準很多。

溫度是宇宙客觀存在,溫標是人類主觀設定。

宇宙熱運動是一種客觀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溫度本身是客觀存在的,而溫標則是人類通過對宇宙溫度的把握,為了更好交流而設置的主觀標準。現在常有的有開氏溫標(K)、攝氏溫標(℃)、華氏溫標(℉),歷史上還出現過蘭氏溫標、列氏溫標等,現在都廢棄不用了。

這些溫標主要是為了人類生活中方便而設定的,因為人類的一般活動都是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上幾百度這麼一個範圍,所以溫度計都設置在這個範圍。開氏溫標是1848年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威廉·湯姆遜·開爾文勳爵創立的,是最科學的溫標,是通過理想氣體來確立的,是一個純理論溫標,與溫度物質屬性無關,符號T,單位K(稱開爾文,簡稱開)。

開氏溫標是根據熱力學中理想氣體分子平均動能方程得出的,這個方程表述為:Ek=ikT/2。

開氏溫標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當溫度達到T=0 K時,氣體分子動能為零。這種狀態下物質體積為零,空間為零。為了適應人們已經形成的習慣,計算更方便,開氏溫標每一度的刻度間隔與攝氏度相等。

但其他一切溫標都是以開氏溫標為準繩的。

絕對零度就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下限值,標示為0 K(注意,不是OK),相當-273.15℃或-459.67℉。

攝氏度t與開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K)=273.15+t(℃);華氏度F與攝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x1.8+32;換算結果是100℃=212℉/0℃=32℉。因此,熱力學溫標與華氏溫標換算關係為:K=(F-32)×5/9+273.15或F=(K-273.15)×9/5+32。

絕對零度是理論上是無法達到也無法監測到的。

因為一旦到了這樣一個溫度,空間時間都沒有了,誰作為觀測者去測量呢?

現在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最低溫度為1K,這個地方是在距離我們5000光年的回力棒星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2.75K,這是宇宙大爆炸第一縷輝光的遺蹟,經歷了138億年的傳播,只有微弱的餘燼被人類所觀測到。

而人類已經製造出宇宙中最低的溫度,這個溫度是0.5nK(納開),也就是20億分之一開。這是正在無限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在這種極端低度下,玻色子物質呈現出第五態,即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呈現出某些奇異特性,比如超流體、超導體現象。

像這種溫度照例不是直接用溫度計測量到的。人類製造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宏觀事物,而是原子級的,要知道1個針尖上就可以排布上萬億個原子,人類用什麼探針去測這種溫度呢?

因此科學家們就是根據光譜、電磁輻射、氣體體積、壓力、粒子運動狀態等與溫度的關係,來測算這種超高溫超低溫以及遠距離天體的溫度。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而且現在所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兩種溫度都不存在。一種是最高溫度,為普朗克溫度。這種溫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剎那,也就是普朗克時間,普朗克空間,發生的普朗克溫度。
  • 宇宙中的最低和最高溫度,科學家們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既然溫度反映的是微觀粒子的運動劇烈程度,那麼就會存在著粒子運動速度的一個上限和下限,分別對應著宇宙中理論上的最高溫和最低溫。而粒子運動速度的最高值則為光速,最低值為零,在這兩種極端的情況下,是如何推導出來最高和最低溫的呢?首先來看一下最高溫度。
  • 為什麼有最低溫度-273.15℃,最高溫度卻沒有上限,該如何測量?
    為什麼有最低溫度-273.15℃,最高溫度卻沒有上限,該如何測量?比起高緯度的嚴寒和低緯度的酷熱,我們生活的地方有著獨特的氣候變化。一年四季,寒來暑往,人類生活的地球擁有著不斷變化的時令,伴隨著它們的變化,我們感知到的溫度也在不斷地變幻著。
  • 宇宙中既然不存在最高和最低溫度,那麼它們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科學家告訴我們,絕對零度是無法達到的,然後由又告訴我們宇宙中還有一個最高的普朗克溫度,當然那更不可能達到了,既然現代宇宙中都不存在這樣的溫度,那麼這個溫度是這麼測量出來的呢?「停止」運動,以此來達到宇宙中最低的溫度,國際空間站的冷原子云實驗達到了宇宙中最低的溫度:-273.1499999999 ℃,但距離絕對零度仍然有一步之遙!
  • 宇宙最低溫度是-273.15℃,宇宙中存在溫度上限?
    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當中,其實存在著最高溫度,同時也存在著最低溫度。最低溫度其實就是零下273.15度,那最高溫度呢?那為什麼會有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的說法呢? 按照目前主流的宇宙學理論,我們知道,宇宙並不是永恆的,而是有個起點,這個起點也被我們稱為奇點。
  • 宇宙中的絕對最高溫度有多高?
    1億攝氏度的溫度實在是太驚人,因此不可能用任何容器來盛起這種等離子態的物質,只能用磁約束或者雷射慣性約束讓其懸浮在空中連續反應。要理解如此高的溫度,還是要來回顧一下溫度的定義是什麼?在常規的物理和化學概念中,溫度是表示物質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在微觀上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這種運動就是我們所說的熱布朗運動,看不出什麼規律,物質分子的運動是隨機的。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2020-09-07 05:23:55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入秋後涼意襲來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初入九月,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逐漸變涼。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
  • 高溫與低溫都有極限,最低溫度-273.15℃,那最高溫度又是多少
    低溫的極限——絕對零度熱力學裡所使用的是絕對溫標,溫度的單位是K(開爾文) ,它定義了最低的溫度為絕對零度,即0K(零開爾文,不是英文單詞OK……),對應我們日常使用的攝氏溫度為-273.15℃。,沒有差異,也就是絕對溫度增加1度,攝氏溫度也增加1度,兩者的數值變化完全是同步的。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雖然我們看不見分子的運動,但用手觸摸時能感受到物體的冷熱,其實就是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體現——分子平均熱運動動能大的溫度就高,反之溫度就低。日常生活中,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
  • 為什麼最高溫度沒有上限,而最低溫度卻只有-273.15℃?
    關於最低溫度約為-273.15℃,這其實是一個人為定義的數值。所以題目裡說的-273.15度其實指的就是熱力學裡的絕對零度,熱力學是研究物質熱運動的一門物理分支科學,在熱力學裡把分子沒有動能也沒有勢能,動勢能為0時定義為絕對溫標的零點。在絕對零度下分子沒有熱運動。
  • 一種用於測量宇宙中最冷溫度的量子溫度計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糾纏的溫度計,該溫度計可以精確測量比外層空間溫度低十億倍的溫度。這些超冷溫度出現在被稱為費米氣體的原子云中,科學家們創造了這種雲來研究物質在極端量子態下的行為。
  • 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最低溫度:所以理論上,當物體的分子完全靜止的時候,就是溫度最低的時候,科學界對這個溫度有一個專業名詞——絕對零度。根據計算,「絕對零度」的數值為-273.15℃,在此溫度下,物體分子的動能為0,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所以這就是溫度的下限,也是一個理論值。
  • 溫度在宇宙中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最高溫度沒有上限?
    溫度到底是什麼?現代物理學家認為「溫度是物質熱運動的物理量」,即溫度依賴於物質的存在,沒有物質就沒有溫度。在科學上,溫度實際上是一種物質中有多少能量的量度。自然界的低溫極限經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明確的結論,那就是地球上存在著自然界中最低的溫度之一,即絕對零度。
  • 創造五萬億度超高溫,測量出宇宙溫度,這些大事你都知道嗎
    2012年,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在一瞬間撞出了接近5萬億攝氏度的超高溫,也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高溫,雖然只是一瞬間,也非常驚人。今日白露,到了九月份,全國的好些地方已經能感受到天氣變涼了。溫度隨著季節的更替而變化,不同於春季的和煦、夏日的燥熱,秋季的冷風略顯蕭瑟。
  • 入秋後涼意襲來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來源:科技日報入秋後涼意襲來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天文詞典初入九月,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逐漸變涼。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雖然我們看不見分子的運動,但用手觸摸時能感受到物體的冷熱,其實就是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體現——分子平均熱運動動能大的溫度就高,反之溫度就低。日常生活中,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
  • 入秋後涼意襲來,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雖然我們看不見分子的運動,但用手觸摸時能感受到物體的冷熱,其實就是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體現——分子平均熱運動動能大的溫度就高,反之溫度就低。日常生活中,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日常生活中,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而對遙遠的宇宙天體,我們怎麼知道它的溫度呢?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溫度不同波長的光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藍光的波長較短,紅光的波長較長。通過光譜測量,天文學家能夠知道恆星在不同波長上輻射的光線強度,並且按波長畫出輻射強度的分布曲線。一般來說,曲線的峰值波長(也就是輻射強度最大處的波長)決定了恆星的顏色。例如,太陽輻射的波峰在555納米,為黃色。不同溫度的恆星具有不同的峰值波長和分布曲線,從熱輻射規律就能推算出它的表面溫度,我們稱之為有效溫度。
  • 光是沒有溫度的,但我們卻能利用光來測量溫度
    酒精或者水銀溫度計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在不同的溫度下,酒精或者水銀的膨脹高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就有了定量測定溫度的工具了。不過,早期測量溫度都是利用熱傳遞的方式,溫度計必須與被測物體相接觸。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利用熱輻射來測定溫度了。比如,額溫槍就是收集人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測量體溫。
  • 「絕對零度」是最低溫度,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最高溫度」?
    溫度可以說是我們生活當中,最常出現的一種物理量了,每天我們都能在天氣預報上看到,而且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然通常我們生活當中使用的溫度是「攝氏溫標」,也就是攝氏度(符號℃)。攝氏溫標下的0度,也就是指在1個標準大氣壓之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在低於0℃的情況下,水就會凝結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