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巴菲特」從白手起家奮鬥到股神,有賴於他獨到的投資理念與策略,這其中「安全邊際」投資策略不可不提。「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保證投資人收益:第一是緩衝可能的價格風險;第二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回報率。
應用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在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這一點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儘管如此,但安全邊際的定義卻非常簡單: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順差,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對一隻股票來說,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巴菲特之所以強調安全邊際原則,原因如下。
1. 投資者在買入價格上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可以大大降低因預測失誤引起的投資風險。即使投資人在預測上有一定程度的錯誤,也能在長期內確保投資本金的安全。
2. 投資者在買入價格上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在預測基本正確的情況,可以降低買入成本,從而保證合理且穩定的投資回報。巴菲特幾十年來以很大優勢持續戰勝市場的穩定業績,以及許多學術研究都表明,基於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能夠取得穩定的投資利潤。
如果想要的安全邊際遲遲不來怎麼辦呢?那麼只有兩個字——等待。應用安全邊際的首要原則,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耐心等待機會的來臨,這種機會來自於公司出現暫時問題或市場暫時過度低迷導致優秀公司的股票被過度低估時。巴菲特說:「你必須等機會來臨時才行動。如果我下周有了好主意,我會做一些事。如果沒有,我才不會做什麼見鬼的事。」
巴菲特兩個最重要的投資原則是:第一,永遠不要賠錢;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金字塔買入法:
金字塔買入法是全世界較為風行的建倉操作法之一,這是一個長期投資的理念,其特點就是將買入的投資品種的平均價格,保持在次低價格。
如果某隻股票長期趨勢向好,當股價下跌時,以金字塔的方式建倉,即價位越低,建倉數量越大。當股價回到正常軌道後,自然就會盈利。如下圖:
適合金字塔建倉的股票條件
1、必須跌至前期底部才能建倉
因為前期底部往往有支持作用,很多股票在前期底部都可以迅速反彈,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能夠獲利。
2、利用CCI超跌選股
滿足以下四個技術指標:
CCI跌至-200以下;
KDJ的J值為負;
股票收盤價在BOLL下軌或者已經突破下軌;
收盤價與5日均線有10%以上的差價(或者接近10%)。
3、選擇滬深A股市場中價格最低的股票
花些時間耐心等待,有2%的利潤(扣除手續費)就拋出。
如何用金字塔建倉法分批買入?
1、正金字塔買入
正金字塔型的下方較寬闊且愈往上愈窄。在指數或股價在上升途中,先期買進的資金較大,後期買進的資金逐漸減少,從而降低投資風險。如下圖:
採用這種愈買愈少的正金字塔買入的優點在於:
低價時買的多,高價時買的少。雖然不如一次性全倉獲利得多,但能減少因股價下跌帶來的風險。
例如:某隻股票價格在10元時,第一次用50%的資金買入。當價格上漲10%時再用30%的資金買進,以此類推在上漲中不斷追加買入,直到某一價位完成建倉。正金字塔建倉法適合牛市或處於上升通道的股票,但不適合牛市末期。
2、倒金字塔買入
與正金字塔買入法恰好相反,實戰中就是先期買進的資金較小,後期買進的資金逐漸增加,從而降低投資風險。如下圖:
採用這種愈買愈多的倒金字塔型買入的優點在於:高價時買的少,低價時買的多,分批建倉降低成本,不會因為股票出現買點而為沒有資金煩惱。
指數或股票下跌過程中,不斷用更大比例的資金追加買入,直至在低點建倉完畢。這樣可以不斷降低成本,市場一旦走好便有獲利空間。
金字塔建倉法的核心是什麼?
無論是正金字塔型買入還是倒金字塔型買入,設定好初始資金劃分為多少等份,如何分批建倉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一般行情下,把資金分成1/16最為穩妥,第一次建倉買入1份資金,買入後如果反彈2%左右(扣除手續費1%)就拋出。
只要在你買入股票持倉成本基礎上反彈2%左右(扣除手續費1%)即可拋出,也可以把資金分成1/8,這樣最多補2次倉,收益也多1倍。
如果遇到大盤暴跌,可以把資金分成1/32,這樣可以補4次倉,最多忍受40%的跌幅。
3種倉位管理法
一、【漏鬥型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如果行情下跌,後市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這種方法,倉位控制呈下方小、上方大的一種形態,很像一個漏鬥,所以,可以稱為漏鬥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2:3:5或者1:2:3:4。
優點: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鬥越高,盈利越可觀。
缺點:這種方法建立在後市走勢和判斷一致的前提下,如果方向判斷錯誤,或者方向的走勢不能超過總成本價位,將陷於無法獲利出局的局面。在這種倉位管理方式下,越是反向波動,持倉量就越大,承擔的風險會越高,當反向波動幅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導致全倉持有,而此時,只要方向再向相反方向波動很小的幅度,就會導致爆倉。
二、【矩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如果行情下跌,以後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形態像一個矩形,可以稱為矩形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1/3、1/4、1/5。
優點: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在持倉可以控制,後市方向和判斷一致的情況下,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缺點:初始階段,平均成本抬高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動局面,價格不能越過盈虧平衡點,處於被套局面。同漏鬥形方法一樣,越是反向變動,持倉量就越大,當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全倉持有,而價格只要向反方向變動少許,就會導致爆倉。
三、【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倉位控制呈下方大,上方小的形態,像一個金字塔,所以叫金字塔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5:3:2或者4:3:2:1。
優點: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
缺點:在震蕩市中,較難獲得收益。初始倉位較重,對於第一次入場的要求比較高。
成交量選股法: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2、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3、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成交量的分類
1.縮量
何為"縮量"?根據歷史經驗,以"5日均量1/2為標準"。提示:五日均量萎縮至1或更小,隨後很可能產生反彈。五日均量萎縮至1或更小,表示莊家已無力打壓,一輪新的攻勢發動在即。一旦出現類似的縮量情況,需要引起注意,可以適量建倉,避免錯過機會。
2.放量
根據歷史經驗,五日均量的兩倍較為準確,放量要看是高位還是低位。
3.堆量
當主力想要拉升,常常會把成交量做的很漂亮,盤面上看來,股價慢慢推高,呈現一個類似土堆的形態。常常低位出現這樣的堆量,就越可能出現行情。如果是高位堆量,也很有可能是主力出貨,短期避免風險。
4.推量
持續放大,出現後浪推前浪的走勢。
成交量買點:
1、成交量最佳買點:緩慢攀升後開始放量上漲—第一根放量大陽線處買入
2、成交量最佳買點:股價跌至某個重要支撐位—縮量企穩時買入
3、成交量最佳買點: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