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交接儀式上,航天員張曉光和少先隊員朗誦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楊華峰 攝
中新網韶山12月25日電 曾經遨遊九天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25日落戶湖南韶山,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不久的將來,中國探索浩瀚宇宙的另一成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樣品,也將在韶山進行異地容災備份。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是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下的浪漫詞句。如今,承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豪情與夙願的載人航天事業,與韶山紅色基因交相輝映。
航天員張曉光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楊華峰 攝
「神十」返回艙為何落戶韶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這是對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深情告慰。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和接續奮鬥,中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目前,載人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啟動,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
2013年6月11日出徵太空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圓滿完成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這是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以此為標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入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階段。
「返回艙放在紀念館陳列,具有功能定位準、展陳條件好、意義價值大等優勢。」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局長晏曉明說,飛天壯舉與偉人豪情互相烘託,這將更好發揮載人航天工程綜合效益,達到展示航天成就、推進航天科普、傳承紅色文化的效果。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範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年參觀量達500萬人次,居同類紀念館之最,其中中小學生佔45%以上。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楊華峰 攝
「神十」成功飛天背後,也有許多湖南人辛勤付出、無私奉獻的身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鄧一兵,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這些湘籍航天領軍人物,都為「神十」遨遊太空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從裝備生產到細節設計,「湖南製造」對「神十」的貢獻也不少。儀表液晶顯示器及視頻信號分配器由湘計海盾研製;大型鋁合金結構件研製任務由中南大學承擔;艙外航天服等工業設計任務被湘潭大學攬下……
徵服浩瀚太空,湖南憑藉強大的科研力量,承擔了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北鬥衛星導航等一系列國家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工程,九宵雲上,「湖南元素」熠熠生輝。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現實。而「神十」這份太空「禮物」其所承載的創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奮鬥豪情,必將激勵廣大三湘兒女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徵程、實現新藍圖。(來源:中新網 付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