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百日生病,真的有科學依據……

2021-01-15 瀟湘晨報

近日讀書,《七發》一文讓我深切感悟到:忙,是人生最好的保養劑。

被後人譽為「七體」的賦體散文《七發》,出自西漢著名的詞賦家枚乘。作者假託楚太子與吳客的對話,闡述人生至理。「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一番觀察後,吳客告訴楚太子:您的病根源於貪慾過度、享樂無時,整天無所事事,其結果必然「藥石無效」。要想治癒疾病,須改變慣常的生活方式,有所追求,做些正事,以豐富的學識、高尚的文化和道德修養,抵制腐朽愚昧的享樂生活。

枚乘(資料圖)

一席談心,讓楚太子幡然醒悟,漸漸從「然陽氣見於眉宇之間,侵淫而上,幾滿大宅」至「然而有起色矣」,最後竟然出了一身大汗,以至「霍然病癒」。反觀吳客與楚太子的對話過程,其精彩程度不亞於現代醫學的心理療法。

古人云,「文者,貫道之器也」。上述故事,雖有誇張,卻明白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道理與現如今人們常掛嘴邊的「你想要毀掉一個人,就讓他一直閒著」如出一轍。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那些整天閒著的人,其實未必健康、快樂。真正健康、快樂的,大多是那些「忙人」。他們懷揣夢想,像是上緊了發條,整天閒不住,努力成就著自己的事業。即便再忙再累,都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身體機能處於最佳狀態。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90歲時仍然忙碌在田間,他說雜交水稻讓他沒時間變老;比如在今年疫情中挺身而出的鐘南山院士,84歲高齡,依然步履矯健、思維清晰、說話鏗鏘有力;比如著名的漫畫家方成老先生,89歲時身體依然硬朗。有人向他討教養生之道,方老只說了一個字:「忙」。是啊!忙,成了人生最好的保養劑。

所謂「水停百日生蟲,人閒百日生病」,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動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野龜、老虎自幼關進動物園,定時餵食,改善它們的生存條件。結果發現,它們的壽命都大大縮短。日本學者經實驗研究得出結論:經常動手動腦的人,在60歲時仍能保持中年時期的活力和機敏。而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者則恰恰相反。美國心理學博士雷米研究發現,工作忙碌而緊張的名人們,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壽命高出29%。

1979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蘭格讓一批70-80歲的男性進入到模擬1959年陳設的環境中生活,不斷暗示他們生活在1959年,並引導他們回到年輕20歲時的工作狀態。一周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老人在雙手靈活度、行動速度、記憶力、血壓、視力、聽力方面都有進步,甚至有好幾位老人走路都不用拐杖了。無獨有偶,英國廣播公司也曾做過類似的實驗。工作人員細緻還原若干年前的生活環境,讓6位上了年紀的英國名人重返他們事業巔峰時的工作狀態。半個月後的體檢結果顯示,其中兩位老人的大腦比實際年齡年輕了20歲,所有老人的記憶力和智力都有顯著進步。此外,有養老院試著給老人安排一些照顧綠植之類的工作,結果發現,他們的記憶更靈敏,死亡風險更低。

由此,筆者聯想到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一些現象。現如今,相伴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人滋長了享樂心理,迷戀起舒適圈生活,染上了類似楚太子「久耽安樂」的病症。在事業上不思進取,不肯付出;在工作上不動腦筋,拈輕怕重;在生活上貪圖享受,追求奢華。其中極少數懶惰成性之人,知難事則退,遇挑戰則躲,整天無精打採,萎靡不振,過起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懶生活」。這是何等的安逸?何等的悠閒?

這些高掛「免戰牌」、毫無進取心的「享樂分子」,不但於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於自己的身體也會造成較大的危害。要知道,人閒是非多,百忙解千愁。一個人一旦被「病態惰性」左右,沒有了幹事創業的激情、幹勁和動力,久而久之,會使身體的內分泌機能受到抑制,進而出現各種功能的衰退,空虛、浮躁、失落和病魔便會襲來,正所謂「邪氣侵身添疾病,亂情喪志堵心憔」。如此,離所謂的「舒適」「幸福」也就越遠。

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光陰,最璀璨的莫過於事業,最快樂的莫過於奮鬥。我們每個人,只有遠離了「淹沉之樂,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在有限的生命中,準確定位人生坐標,堅定初心使命,堅守人生之本,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力,直面困難和挑戰,奮力奔跑在追夢的路上,從而活出精彩人生,幹成一番事業,那麼,既拓展了生命寬度、延緩了衰老進程,更實現了人生價值、收穫了人生幸福。

《菜根譚》有云: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但願患有「貪享樂、圖安逸、不作為」這一「楚太子病」的人們,能夠在《七發》的「要言妙道」中醒悟過來,也像楚太子一樣「據幾而起,出一身大汗」。倘如是,則何愁精神不振奮、事業不興旺、身體不健康。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政協副主席)

作者:丁東

編輯:黃喆

【來源:人民政協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聽說鹼性體質人身體好,酸性體質的人愛生病,這話有科學依據嗎?
    最近出現在朋友圈裡面,會給父母造成誤解的一篇文章,叫做《酸性體質的人愛生病,鹼性體質的人身體好》。此類的文章慢慢已經深入了爸媽的腦海裡面。結果就是小編最近愛喝的碳酸飲料、燒烤、冷飲等的食物,媽媽都不讓吃了,說是因為這些食物吃了會讓體質變酸,這樣對身體不好。
  • 溫水煮青蛙,太閒,會毀掉一個正常的人
    閒著,讓你失去職業核心競爭力,末來你拿什麼在職場上去拼2020年前半年有很多人都說,我從來沒有試過閒這麼久,空閒久了,才會知道,閒的發慌多可怕,閒的無聊多遭罪,閒的寂寞多空虛。因為太閒,就會有很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去患得患失,去糾結不清,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莫名情緒裡迷失自己。
  • 想不生病,肚裡常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科學依據?
    一直以來,身體健康,不生病,是大家的期許,渴望著身體越來越健碩,身體越來越好,但是,在如今,亞健康越來越嚴重,給人們的身體造成很大損傷。很多時候,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錯誤飲食,對身體的損傷更加嚴重,不注意飲食規範性,會惹來很多大麻煩。
  • 水停百日生毒——妙玉在甕裡存了五年的雪水,還能喝嗎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情節:妙玉把寶釵黛玉拉到自己的房間,偷偷煮體己茶給她倆喝,用的水是五年前,妙玉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集的梅花上的雪,總共收集了一鬼胎青的花甕一甕,埋在地下,總捨不得吃。
  • 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儘管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封建落後的國家了,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先進,但是仍舊有些地方有些人的思想仍舊是無法跟上這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時代。比如,如今在我們國家的一些農村地區,仍舊保留著古老的一些習俗習慣,這些習俗習慣有的是封建迷信的,但有些卻不是表面看的那麼簡單。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習俗習慣,那就是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人死後是不能馬上下葬的,需停屍三天。
  • 奶奶懷疑6歲女孩有「陰陽眼」,隨後醫生給的答案,很有科學依據
    【女孩經常生病,奶奶懷疑孫女有「陰陽眼」,隨後醫生給出的答案,很有科學依據】琪琪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然而老師最近的一次電話,讓遠在外地的爸爸立馬趕回來,並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隨後醫生得出結論孩子有嚴重的幻想症,心理產生了疾病。起因是奶奶懷疑琪琪有「陰陽眼」!!!
  • 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他們通過看雲朵的方式來預測地震的到來,通過雲來觀測地震,看似非常神奇,但這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在古時候沒有現代科學做支撐,我們也只能聽聽罷了,那麼在現代科學當中,我們是以什麼來觀測地震的呢?地震雲是否真的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觀測地震的到來嗎?
  • 黃鼠狼真的會報復人嗎?為何說黃鼠狼有靈性?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再也沒有以前那麼保守,受到的教育也是各種比較科學理性的。科學家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3條有科學依據的理由,首先就是黃鼠狼非常聰明,它在發覺自己有危險時,會釋放一種非常難聞的尿液和氣體。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地震雲」其實在科學之中都沒有這個說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傳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包括在我國四川九寨溝出現一次地震的時候,朋友圈源源不斷地湧出一批「事後諸葛亮」們,聲稱各地民眾碰巧拍攝到的「放射雲」「排骨雲」「魚鱗雲」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地震雲」。那麼,「地震雲」真的存在嗎?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有道理嗎?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有科學依據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貓頭鷹是一種益鳥,它們也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最愛吃的是老鼠、蛇等動物。雖然如此,但是民間對於貓頭鷹並無太多的好感,原因是以前民間一直認為貓頭鷹是「報喪鳥」。古人在長期觀察中也發現了,一般貓頭鷹如果在誰家的院子附近發出特別的叫聲,那不久這附近就會有人去世,所以貓頭鷹就被冠名為「報喪鳥」。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地震雲」其實在科學之中都沒有這個說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傳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它的誤傳一般是地震發生之前,不少人將一種自然現象誤認為是地震雲,所以準確地來說,地震雲是一種氣象術語,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認可的時候。
  • 世界上真的有輪迴轉世嗎?有科學依據嗎?
    每個人都非常的懼怕死亡,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我們無意間提起死亡也會被認為是一件不吉利的事, 每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不能做到十分的釋懷, 因為我們的什麼就只有一次。 所以關於死亡的話題就一直是我們所難以提及的, 因此關於死亡的各種想像和猜想都出現在各種的宗教作品以及神話故事中, 而在這些的故事之中就有一個流傳特別久的話題, 就是人死之後會有轉世的出現, 那麼這種說法是可信的嗎?
  • 知道這些技巧就能種植出五顏六色的百日菊花海
    百日菊是一種觀賞性植物,所以在國內深受很多的花友們的喜歡,不少人都在自己的花園中種植百日菊,但是對於一些新手來說卻不容易種植出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百日菊種植技巧都有哪些。種子採集:百日菊種子採集時很有學問的,最好是在雨前進行採集,因為雨水會讓百日菊種子直接發芽,其次就是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可以先帶著杆採集然後放在陽光下照射等待種子成熟以後即可採集。種子處理:百日菊種子採集完成以後需要經過處理這樣才能提高它的發芽率,最好的辦法是放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鐘時間最好。
  • 因花開百日而得名的百日草
    百日草百日草是源自墨西哥國家的花卉,現在我國多地均有移栽。該花卉種子播種成活率高,對生存環境沒有太多的要求,一般未來得及收集的種子撒入土壤後,只要有適宜的氣溫、水分等條件,就可抽芽,這裡不太過多描述。百日草入盆之後的養護並不省心,水肥管控、氣溫及光照等因素都會影響它的長勢。為了將百日草養護得更好,需要為它營造一個最佳的生存環境。百日草向陽,在暖和的氣候條件下能更好的成長。
  • 「養鵝防蛇」有沒有科學依據,為何那麼多人採用,真有這麼厲害?
    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所以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確實有不少人採取這樣的方法來進行防止蛇出沒的事情,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蛇經常出沒的季節,養鵝的人非常的多。當然,在農村我們看到這種現象很多,在城市蛇都非常少見,更加別說養鵝防蛇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養鵝防蛇」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是不是真的這麼厲害,「養鵝防蛇」是真的話,我們也可以買鵝了,特別是在夏季。
  • 盆栽百日草種子繁殖與養護管理技術要點
    百日草原產墨西哥,百日草又稱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對葉菊 、秋羅、步步登高、不等高,為菊科一年生草花。百日草品種很多,花瓣有單瓣、半重瓣、重瓣;花色有白、黃、橙黃、粉紅、桃紅、紫等色,花期6~9月,種子8~10月成熟。並有各種不同顏色的園藝品種。中國各地栽培很廣,有時為野生。在雲南(西雙版納、蒙自等)、四川西南部有引種。
  • 這一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人越來越相信科學,摒棄了很多迷信思想,這肯定是好的現象。但有些對科學過度解讀的行為也是不行的,比如最近出了一個消息,說男性刮鬍子的頻率會影響到自身壽命。謠言經典的手法,只要和壽命、健康、癌症等方面掛鈎就會引起多方關注,使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生命最重要。這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可以準確地告訴你,男性刮鬍子的頻率會影響壽命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原因很簡單,男性為什麼會長鬍子?就是體內雄性激素分泌導致的,雄性激素分泌得多鬍子就長得濃密,長的速度也快,反之就稀疏,長得也慢。
  • 人可以通過做夢進入四維空間,是真的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研究的目的越來越傾向於挖掘和研究人類所不了解的領域。人為什麼會做夢,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哪怕科學家做出了一系列的回答,依舊有一些人不滿意,固執的將做夢和他們嚮往的四維空間聯繫在一起。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文/仗劍走天涯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具有科學依據?雖然很多人都能夠正確地對待做夢了,可是在夢中所發生的這些現象,每當醒來也都是久久不能夠平復的。甚至還有人在做夢的時候,夢見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為什麼明明這個人已經死了,還會在夢中遇見了?難道所謂的託夢給親人的現象,真的是存在的嗎?這究竟是一種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的正常現象呢?
  • 這有科學依據嗎?科學實驗說明了什麼?
    人去世後會「投胎轉世」嗎?只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現象是無法給出科學解釋的,比如一個人在死後會去往哪裡,我們又會經歷什麼?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會經歷投胎轉世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