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一部由馮小剛執導,範冰冰、郭濤、大鵬等明星主演的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中國上映。影片一出就引起了很多底層女性觀眾的共鳴。
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多共鳴?因為影片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鄉下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而電影原著的作者劉震雲用另一種方式描寫了對於中國底層老百姓內心最深處的精神世界,他比較擅長用冷靜客觀的敘事筆調書寫無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來反諷日常權力關係。
比如他迄今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這本書寫了兩部分,一部分講述了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
另一部分講述的是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去一來,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簡單,但回味悠長。
其實這本書講的也是兩個孤獨的故事,人尋人,話趕話。我們的孤獨,全在不確定的追尋之中。在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它是輕鬆搞笑的,可讀的過程中,心裡卻覺得越來越苦澀,書中最「毒」的5句話,初讀不以為然,細品後卻覺得異常扎心。
1、 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湧,淹死了許多人。這條河叫"聰明"。
2、 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得著;有些人現在說不得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這一輩子也說不得著。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
3、別人做官講個人鄉隨俗,老胡來延津十年,說的還是湖南麻陽話。嗚裡哇啦說上一陣,知府老朱聽不懂。同僚聽不懂,延津百姓更聽不懂。大堂上斷案,原告被告說罷,他嗚裡哇啦說上一段,原告被告如墜雲霧之中。由於相互不懂,案被斷得七零八落。正因為斷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
4、神父在黃河邊碰到一個中國的殺豬匠,勸殺豬匠說你要信主,殺豬匠說為什麼要信主?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殺豬匠說不信我也知道,我是個殺豬匠,從張家莊來去李家莊殺豬。
5、人分這麼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後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
2011年53歲的劉震雲憑藉《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茅盾文學獎,他青年時代創作《塔鋪》《一地雞毛》等中短篇,中年開始創作《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長篇小說。
《一句頂一萬句》解讀了只有中國人才懂的百年孤獨。反映了一種中國式的百年孤獨和友情觀,讓所有讀者傾聽了中國最底層「賤民」心聲。
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劉震云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虛" "實"相融的世界。劉震雲用"實" 中寫"虛"的手法,將人類微妙宏大的情感揉進雞毛蒜皮的原生態的日常生活中,對人"生而孤獨"的命題進行探討。
《一句頂一萬句》後來被北京五大評論家譽為「中國的《百年孤獨》,劉震雲迄今為止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
著名評論家張頤武說,該書是劉震雲「最具企圖心和想像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為堅韌的努力的成果。」所以想看劉震雲的書一定要看這一本。
所以最後我向大家特別推薦這本《一句頂一萬句》,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線而盪氣迴腸。
現在也是活動期間,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就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