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業觀察|吃上「10元豬肉」高興不?「飛豬」降落或下滑一年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已連續兩個多月下降。第44周(11月5日—11月12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回落至每斤19.7元,比2月份(第3周)的最高價格每斤回落10元多;同時,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3950萬頭,連續13個月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32%。
在消費市場歡呼「10元豬肉」回來、生豬存欄大量增長的情況,生豬行情進入新一輪循環周期。那麼,新一輪「豬周期」與以前相比,會有什麼變化?消費者期待的「10元豬肉」對養豬企業意味著什麼?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對生豬調出大縣鄆城、海陽、平原等地進行了調查採訪。
小規模養戶大幅減少
「走,走,走!」11月13日下午,初冬的陽光溫和地照耀著大地。鄆城縣白玉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仝伯玉身著工裝,正和工人一起趕著斷奶的豬仔轉群。小豬仔跳著、鬧著,魚貫進入到保育豬舍。
白玉牧業位於程屯鎮仝莊村,現有兩個豬場。村東南的老場佔地20畝,現存欄母豬260多頭,保育豬1600多頭;村西的新場佔地50畝,專門用來育肥,現存欄1300多頭。為了改善養殖環境,記者採訪時,新場正在改建,工人們叮叮噹噹正在建飼料加工間。
仝伯玉在場區門前。
仝伯玉從1999年開始養豬。那時,全村300多戶幾乎家家養豬,平均下來一戶能養二三十頭。隨著規模化養殖的推進,到2010年前後,全村只剩下10多戶養豬。生豬行情的跌宕起伏,不斷衝擊著養豬人的心臟和承受能力,現在,村裡只剩了他和另外一戶養豬,並且那戶也不再自繁自養,而是根據行情決定是否進行短期育肥,存欄量300多頭。
「以前全村的豬,現在都讓你養了。」陪同採訪的縣畜牧發展服務中心業務科科長陳愛芹笑道。
「現在飼料價格多高啊!毛豬成本自繁自養,一斤最低也得7元錢;去年這時候,也就是6.5元。」仝伯玉說。
仝伯玉最近一次出欄毛豬,是10月9日,那時毛豬價格是14元/斤。雖然最近豬肉價格連續下跌,但當地毛豬價格,沒有相應跟進。
「好價格,怎麼也能再持續一年多。」仝伯玉憨厚地笑道。他覺得,毛豬價格只要一斤能賣10元以上,就算好價格。
從去年5月份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到現在,仝伯玉的豬場出欄了3000多頭母豬,這讓他很滿足。
合同養豬發展迅速
根據行情調整是否補欄及補欄多少,這是近來很多豬場的應對策略。在鄆城,這兩年專門搞短期育肥豬場越來越多。陳愛芹介紹,2018年,全縣只有3家專業育肥,2019年5家,今年增加到13家,專業育肥場年出欄總量13萬多頭。
位於潘渡鎮王西村北順家庭農場,就是該縣最早進行專業育肥的豬場之一。
「現在場裡沒豬了,可以進來。」迎著和煦的陽光,場長王興全打開大門把記者等人迎進門。
10月6日,和仝伯玉幾乎相同的時間,王興全也把場裡的豬出欄了,合算下來,一頭毛豬養160天純利潤320-330元。「這個賺錢少,但是穩當。」王興全說。
王興全(右)為陳愛芹介紹豬場情況。
王興玉的豬場投資700多萬元,2018年投產,佔地60畝,開始滿存欄4000頭左右,今年上半年又新建了3個豬舍,到再進苗時一批可以上6500頭。為減少疾病,豬場實行全進全出。有豬時,大門關閉,除了工作人員,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場區。
剛出欄的這批豬進苗時3600隻。「這一批豬苗不行。」王興玉說,這批豬6月份進苗時,市場上一隻仔豬2300元左右,高價格讓個別豬場迫不及待出苗,豬仔不到21天就斷奶,影響了豬仔體質。「伺候起來太難了。」王興玉感慨,有段時間,小豬一天死四五十隻,他心疼得都不忍心看。最終,這批豬出欄時成了2900多頭。
養豬場現在有9個工人,加上水電、煤氣等成本,這個養殖場的一個月支出8-10萬元。「好在豬苗錢不用拿,飼料、藥、疫苗、技術都是屠宰企業出。」王興玉說,這降低了自己的運轉成本,否則,這一個豬場的流動資金再加個0也轉不動。
王興玉入行算是非常幸運的。從2018年3月進第一批豬到現在共出欄5批,從第二批開始就趕上了豬價高峰期。雖然是合同豬,但最終收購價格,與料肉比、成活率、市場價格還是緊密相連。現在,他和屠宰企業約定的是,當市場價格低於成本時,雙方風險共擔。
也正是看中了合同豬「雙方風險共擔」,在距離王興玉600公裡外的海陽市,45歲的程春生也8月份進了第一批豬苗,養上了合同豬。
海陽市青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養豬場,位於美麗的招虎山腳下。
程春生以前沒養過豬。但從2014年,他就在方圓街道它山泊村流轉了100畝地,成立海陽市青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搞有機農業。養雞、養魚、種葡萄,有機產品出來了,但銷量有限。
「豬肉是剛需品,這個不愁銷路。」抱著這種想法,程春生投資3000多萬元,建起豬場。豬場分東西兩區,總計劃存欄25000頭。現東區已投產,有育肥豬3500頭,預計到明年1月份出欄;西區預計明年8月份投產。
在當地,還有不少小規模養豬戶。程春生打算,整合周圍這些養豬場戶,逐漸把生豬存欄量提高到10萬頭。「我打算領大家一起養。」程春生說:「我建現代化標準化豬場,大家可以來養,也可以入股。」
程春生忙裡偷閒,用手機自拍的一張照片。
豬場分工越來越細
剛入行的背靠大樹養合同豬,想賺錢穩穩噹噹。早入行的行業老手,憑借對行業的了解和發展趨勢的洞察,則早已進行了專業布局。
「我們用兩點式飼養模式,一個點繁育,一個點育肥。」11月19日,煙臺開心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勇介紹。
劉勇從事養豬20年,今年45歲。剛入行時,他就在一個跨國農牧企業集團負責豬場管理,10年前,帶著最為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他與他人合資,先後在即墨、萊陽、膠州、海陽建起5個生豬繁育場及配套育肥場,每個繁育場都存欄母豬1000頭多點,每個場年繁育仔豬25000頭。「我認為這個規模,最適度。」劉勇說。
開心農場位於海陽市徐家店鎮野夼堡村,佔地40多畝,投資3000多萬元,剛投產兩三個月,現有母豬1200頭。第一批1100多頭仔豬,剛轉運到育肥場。
兩點飼養模式,經營起來特別靈活。行情好時,就把育肥豬養得大些才賣;行情稍差時,一過200斤就賣。今年2月底3月初,仔豬價格暴漲,一頭斷奶仔豬從1600多元竄到2500元。「這樣的價格,我們就直接賣仔豬。」劉勇說,「一直到6月份,仔豬價格降到1700-1800元/頭,我們才自己育肥。」
面對過山車式的生豬行情,劉勇看得非常淡然。「行情的事兒我們管不了,只要和兄弟們一起把豬養好就行了。」他認為,過去這些年生豬行情跌宕起伏,主要原因是眾多養殖場尤其是散戶小場專業技術不過關,「疾病來了擋不住」。只要把豬養好了,沒有不掙錢的。
「我喜歡養豬。」劉勇坦言:「養豬這事兒簡單,你只要對豬好,豬就會長好。」
煙臺開心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勇,在荷蘭託佩克公司交流學習時留影。
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
養豬20多年的劉勇,是兩點式養豬。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則建起大型專業化繁育場。
在王興玉所在的潘渡鎮,躋身全國十大養殖企業之列的漢世偉食品集團,兩個萬頭母豬場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陳愛芹介紹,這兩個母豬場明年投產,建成後全縣育肥豬年出欄預計增加45萬頭。
位於魯西北的平原縣,同樣是生豬調出大縣。坐落於王鳳樓鎮大仇村的牧原集團平原一場,佔地520畝,2019年11月投產。據牧原集團平原公司總經理宋陽陽介紹,目前該公司存欄總量9.5萬餘頭,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1.17億元。
「牧原養的母豬,相當於我們這些會員養母豬的總和。」平原縣養豬協會會長孫玉國感慨。該協會成立20多年,現有會員150多人,皆為存欄30-400頭之間的中小型豬場,截至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總量1.8萬頭左右。
除了在平原,這兩年,牧原集團還在慶雲、臨邑建設了養豬基地。另外,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夏津、寧津建設100萬頭規模養豬基地,溫氏集團在陵城、禹城和樂陵建設100萬頭規模養豬基地……
「保守估計,今年全省養豬規模化程度能達到55%。」山東省畜牧總站高級畜牧師胡智勝說。
行情周期拉長價差變小
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對新一輪的生豬行情及「豬周期」會有什麼影響呢?
「從時間上看,會將生豬行情周期拉長。」胡智勝認為。以往,生豬行情三四年一個周期,隨著規模養殖比例的加大,會逐漸拉長到五六年一個周期。同時,價格高峰和低谷的價差會縮小。大型企業集團訂單化養殖,不會因為行情高低隨時增減計劃,即使增減,調整幅度也很小。另外,越是規模化程度高的企業集團,抗風險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即使價格低谷也不會輕易退出市場。也就是說,隨著規模化養殖比例的增大,全國生豬存欄總量會趨向穩定,生豬價格波動區間會越變越小。
長遠來看,豬周期時間將被拉長、價差變小。那麼,正在下行的生豬行情,在下行的軌道上,會如何發展呢?
「元旦、春節處於消費高峰期,生豬價格會有所回升,但不會超過去年同期。」胡智勝認為。他分析,如果排除疫病因素,明年全年生豬價格總體都處於下行通道,預計11月份以前都會保持在成本線以上。同時,由於飼料價格高居不下,會對生豬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另外,「對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養豬企業來說,成本控制能力會越來越高,同時價格操控能力也在增強。」胡智勝說。
那麼,生豬成本線以上的豬肉價格,一般會是多少呢?
「按照現在的飼料價格,一斤毛豬價格成本最低得7.5元。」劉勇說,屠宰、運輸等各環節有適度利潤的話,豬肉零售價格一斤至少是15元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豬肉零售價格低於15元/斤。」劉勇說:「大部分養豬企業就開始賠錢了。」(農村大眾記者魏新美)
(文章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