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沙漠
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就是
黃沙漫天、廣袤無邊的壯麗景象
沙漠往往是炎熱乾旱的象徵
降水極其的稀少
如果說沙漠中有湖泊,這倒並不罕見
我國就有被稱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
如果說沙漠裡遍布湖泊、魚蝦成群
那多半是遇到了海市蜃樓了
/月牙泉
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你也許很難想像地球上竟有這樣一處奇妙之地
可以把綿延無盡的沙漠和星羅棋布的湖泊
兩種極端的景色融在同一個畫面
荒蕪之地,是它湖泊遍布,也是它它被形象地稱作「千湖沙漠」(Lencois Maranhenses),是巴西著名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上最溼潤的沙漠,絕對可以刷新你對沙漠的認知。
千湖沙漠,在巴西北部的馬拉尼昂州境內,聖若澤灣往東,瀕臨大西洋,總面積達1500平方公裡。
儘管該地區雨量充沛,但是卻沒有太多植被,從而成為南美洲北部地區難得一見的沙漠景觀。
白茫茫的沙海中點綴著上千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湖泊,湖中還能看到魚類、螃蟹等,同時這裡也是觀賞日落的絕佳地點,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去過的人,這樣評價:「 美得如此詭異,卻又如此驚心動魄!」
雨季形成奇觀
千湖沙漠最好的觀光季節,是雨季7-9月份。
雨季,沙丘間的谷地會形成瀉湖,這些短時間存在的瀉湖,最深可達三米。
每到雨季,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趕來,只為目睹這獨一無二的美景。
白色的沙丘,藍綠色的湖水。交錯分布,遠遠望去,像一大塊白綠相間的翡翠。
雨水匯集成的耀眼湖水中,遊著銀光閃閃的魚群,牧羊人趕著羊群翻越高聳的沙丘,漁夫出海打漁,為他們指路的,只有滿天的繁星。
旱季回歸荒蕪
雨季一旦結束,瀉湖便開始在赤道的熱浪中逐漸蒸發,水面下降速度可達每月1米。
到了旱季,這些美麗的湖便會消失,留下一片乾旱的沙地,回歸一片荒蕪。
但旱季的景色也是十分美麗的,一波波閃著微光的白色沙浪,綿延鋪展。
從空中俯瞰,連綿的半月形沙丘,就像是一塊塊風乾的白色亞麻布,因此又稱為「馬拉尼昂州的床單」。
正是旱季和雨季的切換,造就了一半沙漠,一半湖水的獨特景色。
千湖沙漠的形成
因獨特的地理位置,這裡的年降雨量能達到1600毫升,是撒哈拉大沙漠的300倍。
在沙丘之間,淡水被收集起來並被阻擋在沙子下面的一層不透水的巖石上,由此產生了藍色、綠色、黑色的「瀉湖」,也就有了沙水共存的獨特景觀。
千湖沙漠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沿海地區強勁的風勢,將乾燥後的沙子吹向內陸方向,天長地久,靠近河口的地區形成了這片沙漠。
ps.湖泊曾經連通河流,這也是湖中為什麼存在魚蝦的原因了。
儘管這裡是沙漠,但這裡的的降水量可與熱帶草原相比,年降雨量可以達到1400-1600mm,降水集中在雨季,就形成了「千湖」現象。
到了旱季,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就體現出沙漠的地貌特徵。
異星球之旅
為了保護這片神奇的沙漠,1981年巴西政府就將它確定為「國家公園」。
曾擔任公園園長的卡羅琳·阿爾韋特說:「 像是進入了另一個空間。」
千湖沙漠就是那麼一個與眾不同的沙漠,在這個本該黃沙漫天、毫無生機的地方,卻生機勃勃、有水有魚。
作為巴西一大奇觀,這裡隨手一拍就是大片,極大的滿足了攝影愛好者的需求。
你可以負重徒步,紮營野炊,遇到自己心儀的湖泊,就下水遊玩。
也可以等到半晚時分,遙望那瑰麗繽紛的雲霞,體會一種別樣的樂趣。
這個奇特景觀也為這裡吸引了很多遊客。在沙漠的邊界處有很多的紅樹林,這裡是螃蟹、蛤蜊,鳥類等的棲息地。白色的沙漠、藍色的湖泊,這裡好似人間仙境。
對於這片深受上天眷顧的沙漠你寫入旅行清單了麼?如果有機會來巴西一定要來千湖沙漠體驗一番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常讓人類驚嘆,你也許曾經去過這個地方,也許不曾去過、以後也沒有機會去到。我們負責把遠方的美景帶給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