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種媒體的文章宣傳,人們也更多的了解到了貝加爾湖這顆閃耀的明珠。但其實在這世界上還有一個湖泊可以說處處都與貝加爾湖有著相似之處,而且還是目前地球上的第六大湖泊,這個湖位於非洲中部,儲存著巨量的淡水卻被四個國家管轄,但這四個國家似乎對這個湖泊的開發卻不給力。這裡叫做坦噶尼喀湖。
坦幹依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屬於斷層湖,南北長約679公裡,寬度平均是50.134公裡,包括了1828公裡的海岸線﹙深度570公裡﹚,最深度位於坦噶尼喀湖的北部。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於南緯3度20分、東經29度5分和南緯8度48分、東經31度15分之間。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於南緯3度20分、東經29度5分和南緯8度48分、東經31度15分之間。
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屬於斷層湖,南北長約679公裡,寬度平均是50.134公裡,包括了1828公裡的海岸線﹙深度570公裡﹚,最深度位於坦噶尼喀湖的北部。
噶尼喀湖屬於標準的裂谷型湖(即構造湖)它的南北狹長就是由於地殼斷裂下陷而成的。斷裂作用還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線長達1900公裡。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馬拉加拉西河、魯濟濟河、卡蘭博河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盧庫加河。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湖泊,地質學家經過研究,認為坦噶尼喀湖是在100萬年前形成,最深處1470米,僅次於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積32900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六大湖。非洲有四個國家都擁有這個湖的一部分,分別是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45%﹚、坦尚尼亞﹙擁有41%﹚和尚比亞。
坦噶尼喀湖的下遊區域約含蓋231000平方公裡,除了有兩條主要的河流流入坦噶尼喀湖,還有很多小河也流進湖中,這兩條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川中,以魯濟濟河 Ruzizi River最大,它從湖的北邊流入。另一條則是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它是東非國家坦尚尼亞的第二大河。從東邊流入坦噶尼喀湖,馬拉加拉西河是早期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系,上遊曾是非洲的剛果河。由坦噶尼喀湖流出的河川則主要是魯庫加河Lukuga River,這一條河川最後消失在剛果河流域中。
坦噶尼喀湖第一次有紀錄的發現是在1858年,由歐洲探險家理查·波頓和約翰·史貝吉所紀錄。當時這兩位探險家為了探索尼羅河的源頭而來到東非,後來約翰·史貝吉又繼續發現並紀錄了另一個更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
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屬於斷層湖,南北長約679公裡,寬度平均是50公裡,包括了1828公裡的海岸線﹙深度570公裡﹚,最深處位於坦噶尼喀湖的北部。由於它提供了非洲熱帶動物、水生生物乾淨的水源,坦噶尼喀湖周邊和湖中的生物種類都相當的豐富,生物學家甚至認為世界上80%的魚類都曾在這個湖中被發現。
坦噶尼喀湖中至少有三百種以上屬慈鯛科en:cichlid的魚,和150種非慈鯛科的魚類。多數都生活在湖底。而魚類最多的地方則是魯庫加河流出的河口,其中坦噶尼喀沙丁魚就至少有2到6種。而掠食性的食人魚﹙和非洲維多利亞湖邊的掠食性尼羅河食人魚略有不同﹚就有4種。在坦噶尼喀湖中的慈鯛有98%都是湖中特有種。此外,坦噶尼喀湖中有相當多特有種無脊椎軟體動物,如螃蟹、水蛭、橈足類動物﹙如劍水蚤﹚等。
坦噶尼喀湖為湖邊的100多萬居民提供了相當多蛋白質來源,整個湖約有45000的漁場和800個小港口。坦噶尼喀湖魚也有出口到世界各國,1950年代就已經發展了商業化的補魚業,1995年估計漁獲量約有180000噸。然而這並非最興旺的時期,過去漁獲量最大的時期是1980年代,後來因為遠洋魚業的進口,坦噶尼喀湖周邊的漁業量就漸漸減少了。
資料坦噶尼喀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僅魚類就有300多種,而且這些魚形態多樣,大的特別大,小的異常小。有一種名叫恩達加拉的小魚,長僅8釐米,重約8克,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沿湖居民愛吃的佳餚。夜晚,在湖濱悠閒散步,時而可以看見遠方的湖面上閃爍著一簇簇光亮,來回擺動,那是漁民們利用燈光捕魚。湖面上有許多捕魚的輕舟,船頭上裝有一盞油燈,誘引魚往網裡鑽。清晨,湖邊歡聲笑語,異常熱鬧,漁夫們收網清船,而漁婦則頂著一筐筐鮮魚去市場出售。
坦噶尼喀湖沿岸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植物生長繁茂,野生動物成群出現,這裡是考察野生動、植物的廣闊天地。湖面平靜如鏡。湖中多鱷魚和河馬,周圍有大象、羚羊、獅子、長頸鹿等非洲的特有動物。湖中魚類和各種水鳥豐富,是良好的天然漁場和鳥類群集之地。山坡上叢林密布,有的地方瀑布飛瀉湖中。這裡的山光水色,使它成為誘人的旅遊和休憩的場所。
坦噶尼喀湖上鳥類眾多,被人們稱為鳥的王國。鳥類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有白胸鴉、紅喉雀、斑鳩、白鷺、黃鶯、灰鸛、鸚鵡……等等,久負盛名的還要數紅鶴。紅鶴的脖子和雙腳細長,嘴巴粗短而略帶彎曲,全身白白的羽毛閃著一層淡淡的粉色的光澤,它像仙鶴一樣清瘦,但比仙鶴更為秀麗。每天晨曦微露,紅鶴放開歌喉,千囀百啼,奏起了一支快樂而富有生氣的晨曲。烈日高照,晴空萬裡,紅鶴成百成千地飛翔在藍天間,只見它們首尾處在一條直線上,翅膀擺在同一水平線上,上下翻飛,左右盤旋,齊嶄嶄地一橫排,蔚為壯觀。而當紅鶴成片成片歇落在水面上時,簡直如九天飄降的粉紅雲霞,在湖面上浮動。它們時而浮身水面,悠閒地徜徉;時而彎下美麗的頸脖,在水中覓食;時而又撥開清波,向遠方遊去,真像一隻只白色的輕舟,在碧水中蕩漾、飄泊。
坦噶尼喀湖四周地區森林茂盛,各種熱帶林木競相生長。最引人注目的是香蕉林連綿不斷,鬱鬱蔥蔥,那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令人垂涎,一座座農家茅舍就掩映在香蕉林中。香蕉不僅是當地居民的主食之一,而且用香蕉釀製的香蕉酒是當地居民的傳統飲料。香蕉酒度數不高,味道香甜可口,酒量大的人一天可喝上兩三斤,有的地方的人還以香蕉酒當水喝。另外,還有一種形狀奇特的樹,這種樹與一般的樹不同,它沒有枝丫,沒有碎葉,在修長而結實的樹幹頂端,長著長長的翠綠欲滴的闊葉。這些闊葉也不像一般樹木那樣向四周擴散,它們只是整齊地向兩側伸展,既像開屏的孔雀,又似展開的扇面,這就是有名的旅行家樹,也有人叫它「孔雀樹」、「扇子樹」。這種樹最初生長在茫茫的沙漠上。當商旅和行人在滿目黃沙、寸草不生的古漠中艱難行進時,熱沙炙烤,烈日曝曬,疲憊不堪,乾渴難熬,來到這種樹下,不但可借濃蔭納涼,小憩片刻,驅除疲勞,還可用刀在樹幹上劃出一條口子,流出清涼可口的汁液用來解渴。正因為這種樹對人類有特殊的貢獻,尤其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少的朋友,故被稱為「旅行家樹」,又名「旅人蕉」。
旅行家樹適應性很強,它既能生長在乾燥貧瘠、漫漫沙漠的不毛之地,也能繁殖在土質肥沃,氣候相宜的鬧市、鄉村,於是被人們紛紛移植,如今它的子孫已遍布非洲各地,及至世界很多地方。在這湖光山影、花紅柳綠的坦噶尼喀湖畔,風姿飄灑,落落大方的旅行家樹給慕名來訪的遊客們增添了不少清幽、高雅情趣。
要說這個湖泊為何與貝湖相似呢?(以下文章貝加爾湖簡稱貝湖)從深度來看,這個湖泊深度最深1470米,貝湖1637米。從面積來看,這個湖泊面積達到了約3.3萬平方公裡,而貝湖約3.15萬平方公裡。從湖泊的長寬來看也相差無幾。貝湖是地球最古老湖泊,而這裡僅次於貝湖,是地球第二古老湖泊。哪怕是淡水儲量在地球上也僅次於貝湖,其淡水儲量甚至能比咱們整個國家的淡水儲量大六倍還多,相當於地球可用淡水18%。光淡水資源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庫。
貝加爾湖(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語:Lake Baikal),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裡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一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最深處達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劃歸俄羅斯帝國。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次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人口居多。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個小島,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著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俄羅斯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貝加爾湖」是英文「baykal」一詞的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由「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
貝加爾在鄂溫克語中稱為「la米u」,意思是「海」;蒙古語、布裡亞特語稱為「baigal dalai」,意為「自然海」;雅庫特語稱為「baikel」意為「豐富的湖」。人類學家認為現在的「baikal」從布裡亞特語而來。
貝加爾湖的寓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情景寫真地圖版》的解釋是「富饒的湖泊」;《彩圖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則認為:當地的布裡亞特人稱之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勝錄》的文字卻是:「貝加爾」之名據說是大約1300年前住在這裡的庫裡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中國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於尼陂、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稱。中國古代史書中最早明確記載貝加爾湖地區為《漢書·蘇武傳》。
貝加爾湖形成於約2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碰撞後的強烈地震,湖盆形成於2000萬年至2500萬年前。前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20世紀90年代初期,科學家根據貝加爾湖鑽井取出的巖芯樣品中未發現任何關於中生代的東西。有一些材料證明,沒有中生代的沉積層,只有新生代的沉積巖層,貝加爾湖地區長時間以來一直是陸地,貝加爾湖是在地殼斷裂活動中形成的斷層湖,從而否定了貝加爾湖的海洋生物是海退遺種的說法。
地球膨裂說認為,46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後,在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這整個地球,深度1.2萬米。5.2億年前,由於地球發生了大的膨裂,海水流入地殼的裂縫,海水從大陸上逐步退出,大陸逐漸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陸上低洼地區的湖泊裡。5.2億年前的海水是鹹的,因此貝加爾湖的湖水也是鹹的,但由於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斷流入貝加爾湖,湖水逐漸變淡。一些在海洋鹹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漸適應了貝加爾湖中的淡水環境。
貝加爾湖裂谷與東非大裂谷一樣,在區域地質構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張裂區之一,位於中亞大陸內部變形區的北部,是歐亞大陸區內最大的活動性大陸裂谷。沿著S形的古生代縫合帶,貝加爾湖裂谷區綿延2000多千米。貝加爾湖地區是歐亞板塊和阿穆爾板塊之間的裂口地區,由於兩個板塊不斷分開,貝加爾湖也就不斷擴展。貝加爾湖地區同時又是地震多發區,平均每年要發生大小地震2000次。
貝加爾湖地區整體上處於近西北向的拉張狀態,拉張速度為4.5±1.2毫米/年左右,拉張方向為西北-東北向,東西兩端的應變大於中部地區,應變結果表明貝加爾湖東部地殼處於壓縮狀態,壓縮方向為北-西北向和北-北東向,。大地轉動結果表明,東北部表現為順時針的旋轉,而西部地區和中部顯示為逆時針的旋轉。
貝加爾湖兩側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構造罅隙四周圍繞著山貝加爾湖構造斷面脈,周圍多變質巖,沉積巖和巖漿巖貝加爾湖的湖岸每年以兩釐米的速度向兩邊拉開。貝加爾湖有作為許多海洋的典型特徵——深不可測,巨大的庫容、暗流、潮汐、強風暴、大浪、不斷變大的裂谷、地磁異常等等。貝加爾窪地是不對稱的,西部的坡面比東部更加陡峭。
從地質構造上看,貝加爾湖是一個斷谷的凹部,一個深入到地下15-20千米深處的大裂口。貝加爾湖和它的匯水區是世界上一個獨特的地質體系。
貝加爾湖湖底谷地兩岸地形不對稱,西岸為陡坡,東岸坡勢較緩。8%的湖底很淺,只有50米深。曲折的湖岸線總長2080千米,在巴爾古津灣、奇維爾庫斯基灣和貝加爾湖周邊地形圖(2)普羅瓦爾灣,以及阿亞亞小港和弗羅裡哈小港等處有很大的凹入處。東岸有一半島伸入湖中,名聖角半島。湖中有27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奧利洪達島(長71.7千米,最寬15千米,面積約為730平方千米)。大烏什卡尼島面積8平方千米。
地殼運動尚在繼續,偶爾發生強烈地震,岸邊有死火山遺址。每年貝加爾湖大約會發生兩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地震都比較小,只有通過地震儀才能探測到。每隔10-12年會發生一次五六級的地震,每隔20-30年會發生一次7-9級的災難性大地震,有時震級可能還會更高。1862年和1959年中部湖盆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1960年,9.5級的大地震使湖底下降了15-20米。1962年10級的大地震使色楞格北部河口區下沉了面積為兩百平方公裡的面積,又形成了深度為3米的普羅瓦爾灣。地殼斷裂處不斷有新的熱礦泉產生。
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差大,月平均氣溫-26℃~-33俄羅斯攝影師Kristina Makeeva拍攝的貝加爾湖(11)℃,7月平均氣溫17℃~21℃。
在冬季,貝加爾湖周邊氣溫平均為-38℃,每年1月開始結冰,到5月之後才解凍,冰層大致在70-115釐米之間,貝加爾湖巨大的水體使其湖濱夏季氣溫比周圍地區約低6℃,冬季約高11℃,具有海洋性效應,但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一月平均低溫在-38度,但是冰層下的水溫仍然保持3.5度-4.5度之間。19世紀70年代,貝加爾湖融冰的時間開始於每年5月10日左右,瑞士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869年和1999年之間,貝加爾湖開始融冰的時間平均每十年提前半天。在1869年和1920年之間,貝加爾湖開始融冰的時間平均每十年提前3天左右。
自1920年以來,貝加爾湖東南湖區的融冰時間一直相當穩定,冰層的形成時間推遲冰層存留的時間相比過去縮短。數據表明,自1992年以來,貝加爾湖中部和北部冰層的形成時間和融冰開始時間均推遲了,冰層存留時間也更久。溫度的變化導致湖水不斷壓縮與膨脹,便會形成冰面裂縫。
除了豐富的淡水資源,這裡還有三百多種魚類,以及不少當地特有的魚類,給周圍國家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資源補給,據說整個湖邊最巔峰時期建立了五萬多個漁場,就為了在這裡打漁。但周邊四個國家似乎除了打漁以及用湖泊當作國家間的水上交通要道之外,並沒有開發過多的產業,旅遊產業更是可以說少到沒有了,讓這個世界級的寶庫仿佛受到了冷落一般。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南部伊爾庫茨克州及布裡亞特共和國境內,距蒙古國邊界111公裡,是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共有1,085種植物及1,550種動物以之為棲息地,其中80%為特有種,並有許多世界僅有的淡水特有種生物,被稱為「俄羅斯的加拉巴哥群島」。該湖還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
貝加爾湖脾氣暴躁,經常掀翻船隻,還有傳說中的水怪,當溫柔起來,也非常湖可比擬——豐盛的植被,浮遊生物,10米湖面以下的一片寧靜;還有其神秘——足夠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的湖水,至今無法精確探測到的湖底最深處…… 是因為看不到底麼?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被譽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一位建築設計師,一位白衣天使,普普通通小夫妻,一個喜歡拍照,一個愛好寫作,兩個常年生活在溫帶的北京娃,耳畔還縈繞著「來自西伯利亞寒流」的播報,大義凜然直奔寒流的家鄉——貝加爾湖而去,引發了一次超越認知的視覺盛宴, 一次超乎想像的痛快淋漓的出行。
或許會有不少讀者看到這裡會疑問,這個湖泊既然如此牛,但為什麼就不知名了呢?筆者仔細想了想,或許是因為這個湖泊在很多方面都只是排名第二,所以儘管是無價之寶,也會有很多人不會記住「第二名」的坦噶尼喀湖。再就是貝湖有文化傳播,不僅有著名同名小說,甚至還有歌曲傳播,自然也會更加出名一些。也或許有當地開發不力的原因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湖泊還是世界聞名的「狹長」,其長度達到了670公裡,但憋屈的是,這長度似乎也排名全球第二位,因為裏海的長度達到了上千公裡。如果沒有裏海這個超級巨湖,或許這個湖泊總算能有一項排在世界第一了吧。
如果你來這裡旅遊,一定會看到各不相同的熱帶樹木組成的茂盛森林,尤其是當地連綿不斷的香蕉林,對於愛吃香蕉的朋友來說,這裡無疑是一大聖地。走進林子中,運氣好的話就能遇到一兩家農家,還能品嘗一番當地特色的香蕉酒,由於度數非常低,當地有人甚至會拿這種酒當水來喝,香甜可口。貝加爾湖四季景色分明,每年7月、8月青翠的草地,氣候清爽怡人,適合避暑度假。9月、10月是滿眼金黃的秋色,石頭、湖面都泛著金燦燦的光芒,這個時候最吸引攝影愛好者前來。10月到次年4月是漫長的冬季,冰湖、霧凇,乾淨純淨的雪景然如童話般美好,每年4月到6月不適合到貝爾加湖旅遊,冰雪消融時,路面泥濘溼滑。塔爾茨木屋博物館 在俄羅斯的地位無法忽視,濃縮了幾千年的精華,大量展現了民族的生活風貌和優秀的智慧。 安加拉河 安加拉河作為貝加爾湖的輸出河,貫穿整個伊爾庫茨克,到了冬天大量的溼度使河邊出現大面積的霧凇,植物上出現厚厚的霜花,異常美麗夢幻。 美食 1.紅菜湯(羅宋湯): 紅彩(學名:火焰菜俄語叫Борщ),用純正的牛骨紅湯熬製,準備時間20分鐘,製作要花上2個小時,喝了能有效的降血壓。 2.藍莓醬 中國東北地區每年7月是藍莓收貨的季節,同樣在這個季節伊爾庫茨克能吃到很棒的藍莓醬,各大超市都能買到,科學研究表面,藍莓的花青素可促進視網膜中的視紫質的再生成,促進視力的恢復。 3.奶製品 俄羅斯常見的奶製品有酸奶油,在很多俄式菜餚中做輔料,或者撒進紅菜湯,抹在麵包上味道很棒,很多超市都有賣,俄羅斯的冰淇淋值得一吃,濃濃的奶香味很純正。 注意事項: 俄羅斯電源插座為兩孔圓柱型插座,要準備電源轉換器。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這個湖泊處處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呢?雖然很多地方都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這裡作為一個寶庫級別的湖泊,絕對能讓你刮目相看。就是可惜周邊幾乎都沒有開發旅遊,讓去到當地成為了一大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