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官方發布兩份訃告,張新時、戴元本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逝世。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26日訃告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張新時(資料圖)
張新時院士1934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1955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森林系,198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系統學系獲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張新時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等,曾獲1988年和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訃告,張新時院士是我國植物生態學領域的引領者之一,長期從事植被地理研究。他創建了數量植被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草地生態學等基礎理論和範式,以及1:100萬植被圖和數位化1:100萬植被圖。張新時院士是中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的創始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植被數量生態學實驗室,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傑出的學術帶頭人,創建了IGBP認可的全球15條全球變化陸地樣帶中的兩條(中國東北樣帶和中國東部南北樣帶),實現了中國全球變化樣帶研究從無到有、由國內走向國際的重大跨越,為我國生態學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新時院士遺體告別將於當地時間2020年10月3日上午9:00在西雅圖舉行。
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26日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粒子物理學家,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2歲。
戴元本(資料圖)
戴元本,1928年7月15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籍貫湖南常德。1952年10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南京工學院先後任助教、講師。1958年4月至1961年9月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78年11月到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元本主要從事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理論的研究,並在奇異位勢和非定域位勢的瑞奇極點理論、層子模型研究、非交換群規範場論中費密子的電磁形狀因子的高能漸近行為和重強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成果有「奇異位勢散射振幅的雷其行為」「強相互作用粒子的結構模型」「非Abel規範理論中形狀因子高能行為的六階計算」、《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專著等。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曾獲得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據報導,戴元本一生勤奮,耄耋之年時仍堅持科研學習、堅持研讀論文,在70歲之後還撰寫發表了三十餘篇學術論文,甚至在80歲時還在世界一流期刊發表專業論文。他的學生感慨:「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懷,樂觀曠達的性格,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科學的執著的追求精神,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