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萬有引力的解釋

2021-01-21 道心說

之前我對萬有引力的解釋是這樣的。

宇宙最基本的粒子是無限小,萬物都是由無限小構成的。還有大部分無限小沒有結合,分布在宇宙空間裡。比無限小更大的粒子會吸收無限小,造成無限小的流動,形成萬有引力。

這個理論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吸收的無限小去哪了。後來假設吸收的無限小同時再釋放出去,釋放的方向和粒子運動方向相同。這是為了解釋粒子的波動性。但這個解釋是有大問題,因為如果吸收的再釋放出去,那就不會引起無限小的流動了,也就不會有引力了。而吸收再釋放無限小用來解釋粒子波動性也很成問題。引力是一種波,傳播速度和光速基本相同。所以我只得放棄物體吸收無限小的理論了。

其實關於引力我之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物質吸收無限小,引起無限小的流動。另一種是物質的運動引起周圍無限小的流動,形成壓力差,產生引力。當時覺得吸收無限小更加直觀,現在看來物質的存在引起周圍無限小的震動更加靠譜。

無限小在數學上可以看做是零,所以無限個無限小還是沒有質量。所以我們把無限小換一種說法,改為最小。也就是說,宇宙誕生大量最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一小部分相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再形成星球萬物。而大部分最小子分布在宇宙空間裡,無處不在。

為什麼我一定要重新解釋萬有引力呢?因為我一直相信世界的本質就是物質運動,而空間只是物質運動的範圍,所以空間扭曲本質是空間物質的變化。宇宙的本質是變化,而變化就是物質運動。宇宙的變化一定是物質的運動變化。能量是物質運動,物質是更小的物質運動形成的,而更小的物質是更更小的物質運動形成的。所以質量就是能量,而能量也一定是質量。所以有波的存在必有物質。電磁波說是能量,其實也是質量,它必然有粒子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沒有質量的能量,也不存在一種沒有能量的質量。所以有運動必有粒子,有粒子必有運動。粒子本就是以運動的形態存在的。

我還堅信一點,世界上的基本粒子只有一種,不可能有兩種或更多的基本粒子。粒子是由更小的粒子運動產生的,一直分下去,最後的粒子不能再分,如果它停止運動,不會變成更小的粒子,而是變成虛無。這樣的粒子叫做基本粒子,也叫作量子。我堅信基本粒子只有一種,就是最小子。光子,夸克太大了,不可能是基本粒子。雖然光子沒有靜止質量,但不代表它不能再分。很可能是光子停止運動立刻分解成更多更小的粒子,因為太小,所以觀測不到。人類觀測微觀世界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子,所以根本不可能觀測到比光子更小的粒子。

宇宙的變化其實是物質的變化,所以空間彎曲其實是空間物質的變化。牛頓為了解釋萬有引力引入了以太,認為空間中充滿了以太。當然幾乎所有科學家都對以太的存在深信不疑,這說明大家對變化是由物質運動引起的這一觀點深信不疑。最小子和以太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

最小子在不停的震動。最小子對周圍的最小子影響是一致的,而兩個最小子結合成的大粒子的震動對周圍最小子的影響是相對劇烈的。所以物體會對它所存在空間的最小子產生擾動,質量越大,產生的擾動越大。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在不停振動,組成物體的粒子的振動通過空間的最小子進行傳遞。質量越大的物體引起的振動越劇烈。

離物體越近的最小子振動越劇烈,所以以物體為球心,越內層的最小子振動的越劇烈。最小子的振動如何形成引力呢?

我們看一下幾種現象。一個人站在飛馳的火車旁,會感覺有一種力把自己推向火車。火車速度越快,力越大。離火車越近,力越大。在海洋離,兩隻船並排行駛,如果距離太近,會相互吸引,不採取行動的話會撞在一起。這在物理學裡叫做流速越快,壓強越小。

所以一個物體產生的引力波會對另一個物體產生力。至於為什麼流速越快,壓強越小,可能是最小子的撞擊力轉化為了速度,也可能是流速快的區域若含粒子的密度較小。

引力波和空間扭曲解釋了很多現象,我並不反對引力波和空間扭曲。我只是覺得這種現象的本質其實是物質運動。我相信一切的現象和變化的本質都是物質運動。

相關焦點

  • 更正造句和解釋_更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更正(gēng zhèng)。近義詞有:改正,矯正,糾正,訂正,修正。改正已發表的談話或文章中有關內容或字句上的錯誤。[孫犁《談校對工作》:「我在這裡特意提一下,算是為自己的文章,作個更正。」]更正參考例句:1、考捲髮下後,老師要求同學將錯誤更正過來。2、工作人員按照原稿校對,以便更正錯誤。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中萬有引力定律成功解釋了天體的運動。並且,萬有引力還幫助科學家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事實上,廣義相對論包含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而這三大預測用牛頓定律也能得到結果。
  • 萬有引力是怎樣產生的?
    內容來源:(科普中國) 提起萬有引力,人們總會想起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它既解釋了原來無法解釋的很多物理現象,又打開了更多未知領域的大門。萬有引力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難道萬有引力定律對宇宙中的恆星不起作用嗎?
  • 既然有萬有引力,為什麼宇宙還會加速膨脹?科學家這樣解釋
    而關於宇宙的起源,也有了科學的解釋,最主流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指出,在一百多億年前,宇宙只是一個奇點,然後爆炸了,通過100多億年的變遷,形成了如今直徑900億光年以上的宇宙。從這個理論可以看出,宇宙從一開始就是膨脹的,否則也不會從開始的一個點變成現在這麼龐大的宇宙,所以,宇宙膨脹一點也不稀奇。
  • 萬有引力是皇帝的新裝嗎?
    如果孩子繼續問什麼是萬有引力,大家也許會說: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也許會說:牛頓的引力定律規定了這樣,也許你會說:等長大了就明白了,但說得多多少少沒那麼自信,因為你無法確切地告訴孩子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萬有引力在哪裡,長得什麼模樣。這樣的解釋對於孩子來說無非是從一種未知變成了另外一種未知,沒有任何意義。
  • 與萬有引力相悖,科學家也難解釋
    在哈勃望遠鏡服役的歲月裡,曾經拍到一張令科學家也難以解釋的照片,曾引起科學界極大地興趣,並讓天文愛好者為之振奮,這張照片就是著名的「上帝之城」。在一次執行科研任務中,哈勃望遠鏡意外拍到了宇宙中神秘的場景,像極了一座「聖山」。眾所周知,哈勃望遠鏡的超高倍率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它使得科學觀察的視野變得無比清晰和開闊。
  • 萬有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萬有引力到底是什麼?其實我們在討論一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對這個對象進行一個準確的定義。如果我們要搞清楚萬有引力的速度是多少?實際上就得先搞清楚萬有引力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先給出一個結論,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一個理論,用來描述「物體之間彼此吸引」的現象。
  • 宇宙中沒有萬有引力,
    大一統理論之所以無法建立,是因為牛頓「發現」的所謂萬有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弱力,強力和電磁力都是量子之間的運動產生了引力。萬有引力由什麼產生?科學家至今設有發現假想中的引力子。所以,再忙乎也是白搭。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個思維方式來解釋所謂的萬有引力。即:這個力不是引力,而是壓力。根據真空包裝原理,一旦某個物體中間成了真空,外面的大氣會對它施加壓力。
  •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按照目前的理論來看,是廣義相對論對於引力本質的詮釋。結論: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扭曲,而時空其實是時間和空間,空間指我們生存的三維空間。關於「引力的本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人類探尋引力的歷史說起。
  • 萬有引力的速度是多少?
    在計算了肉眼可見的唯一一顆彗星的軌道後,埃德蒙·哈雷對萬有引力非常感興趣。1684年,他與牛頓會面,討論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證明,他驚訝地發現牛頓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事實上,牛頓是一位優秀的博學家,在哈雷求助之前4年,牛頓已證明了這個定律。22歲時,他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
  • 藏文科普 | 萬有引力的「力」不是真正的力?
    萬有引力全稱萬有引力定律,為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它的提出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它既解釋了之前無法解釋的很多物理現象,又打開了很多未知領域的大門。雖然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釋了地面上物體所受的重力、海洋的
  • 藏文科普|萬有引力的「力」不是真正的力?
    撰文 / 徐海 楚婉苓 楊敏 公明提起萬有引力,人們總會想起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萬有引力全稱萬有引力定律,為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它的提出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它既解釋了之前無法解釋的很多物理現象,又打開了很多未知領域的大門。雖然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釋了地面上物體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與天體的運動,把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但讓牛頓感到遺憾的是,他一直沒能解釋清楚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
  • 同樣是解釋「引力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有什麼區別?
    萬有引力 說起萬有引力,我們知道,這是由牛頓提出來的。牛頓認為,萬物都有彼此吸引的力,也就是萬有引力。而且這個引力和物質的質量成正比,和物質間距的平方成反比。這也是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的內容。
  • 萬有引力來源是什麼?來源於物質的質量嗎?
    一物體由於其自身內磁層旋轉自由導致,其外磁層與其它物體的內或外磁層構成相互吸引,就是萬有引力的發源。當,吸引距離至雙方磁層交界處,由於四磁層無法通過調整方向同時滿足各方繼續收縮條件,產生排斥異己的力,因此物質擁有彈性體積。萬有引力實際上就是磁場力。它是有邊界範圍的。它與物質體的體積排斥異己力都是來自於構成物質體本身的能量對空間的拉伸。
  • 萬有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對引力的認識是從重物墜地開始的,一個人從高處掉下摔死,即使古人不知道萬有引力,他們也不會感到奇怪,因為這是日常世界的一個性質!因此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總結了兩種運動:一種是天然運動,另一種是被迫運動。輕的東西有「輕性」,如氣和火,天然向上走,重的東西有「重性」,天然向下走。被迫運動依賴外力,一旦消失,運動停止!
  • 萬有引力子虛烏有,根本就不存在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已經300多年了,雖然愛因斯坦通過時空彎曲,對萬有引力產生的原因進行了一點小小修正,但竊以為萬有引力仍然存在兩個很大漏洞,而且無法修補:質量產生引力缺少不可推倒的有力證據。產生引力的媒質引力子至今沒有發現。此外,在宇宙大統一理論中,引力和量子,以及強力作用,弱力作用和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始終不能融合。
  • 萬有引力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萬有引力讓我們無法靜滯在空中,若無萬有引力,我們可能飛離地球萬有引力的起源說到「萬有引力」,那麼不得不提一個人牛頓他到底是怎麼得出這個萬有引力定律的呢?牛頓在當時提出的可能只是一個自己的一個猜測,並沒有通過實驗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後來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以及後續的一些科學家利用一系列改良的扭秤實驗,進一步驗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存在。
  • 廣義相對論能證明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是沒有錯的,不然我們現在也就不會學這個理論。只是這個理論不能完全反映深刻的宇宙規律,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在17世紀,牛頓從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中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物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以及宇宙中的天體運動都是受到引力的支配。當年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而且現在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利用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牛頓的引力理論是非常成功的。不過,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適用於弱引力場,而在強引力場中會失效。
  •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萬有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解釋了牛頓萬有引力的本質。雖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不知道為什麼萬物之間會有引力,直到愛因斯坦的出現,他異於常人的思維讓廣義相對論呼之欲出,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傳統思維方式! 那麼既然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也是時空彎曲的表象,為何多數時候我們仍用到萬有引力定律而不是時空彎曲呢?為什麼不用時空彎曲徹底代替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