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的年輕人,用手機都能拍照了,十有八九沒有碰過膠捲。
或許只有玩過膠捲攝影的人,看到這個標題才會會心一笑。
他們知道:這個鑽被窩,並非情色頻道。
1,
玩膠捲的人為什麼會鑽被窩?
兩個原因啊!
其一,膠捲裡面的底片,是個感光的玩意。
其二,為了省錢。
雖然膠捲的張數有很多種設置,但人們最慣常使用的,是36張底片的那種。
但有些掛底片手法比較嫻熟的人,可以擠出1到2張底片出來。
怎麼擠?
就是掛底片的時候做到剛剛好——既能掛上,又僅僅是扯出來最短的底片距離。
對於手法不嫻熟的人來說,這時候就好玩了——又想擠出來一兩張底片,掛好之後又擔心是否掛住了?
實在不放心,家裡面又沒有暗房的話,就只能鑽被窩。
在被窩裡打開相機的底片倉,用手摸一摸底片是否掛瓷實了。
現在的暗房變成了體驗項目
2,
膠片攝影年代,攝影師最怕什麼?
大概是怕兩件事。
其一,拍攝到一半,攝影階段結束了;這個時候還不能衝印底片,因為還有一部分底片沒有完成拍攝呢。
這個時候最怕自己忘了,下次拍攝的時候順手就把底片倉給打開了。
現在的數位相機當然沒有這個問題,可以把照片隨時拷貝出來。
其二,拍攝結束還沒去衝印的膠捲,一不小心放在了熊孩子可以夠著的地方。
反正老非我有過這樣的慘痛經歷。
當年是拍攝了一組故宮,取出膠捲之後隨手放在了書架上。
結果這個「小圓筒」就被來家裡玩的小侄兒發現了,簡單研究之後,他發現這個「小圓筒」不但漏著一撅撅尾巴,還十分好玩,因為扯之不盡。
結果小侄兒就發揮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高昂鬥志,一直把「尾巴」扯到不能再扯的地步。
回到家裡的老非一聲慘叫,顧不上叔侄情深,衝小侄兒就是一通吼罵。
吼完之後又給小侄兒道歉——唉,還是怪自己沒有料敵在前,提前把膠捲給藏好。
3,
說到膠捲,人們都知道當年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柯達。
巔峰時期的柯達,在膠捲時代,曾一度佔據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在1964年,柯達研發的自動相機上市,當年就銷售了750萬架,創造了照相機銷售的世界紀錄。
然而,如此輝煌的一代霸主,最終卻走向了破產。
有人說:柯達是被數位技術打敗了。
事實上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你可能還不知道——全球第一臺數位相機的發明者,就是柯達公司!
那麼,柯達公司為什麼會破產呢?
因為它不是可口可樂公司,卻把自己當成了可口可樂公司。
4,
關於品牌,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是:假如有一天一場大火把可口可樂公司燒掉了,只要它的配方還在,很快就會重建一個可口可樂公司。
或許確實如此——99.61%的水、碳酸、糖漿,加上0.39%的配方,這就是可口可樂。
但是,同樣的話卻並不能套在柯達公司的身上。
雖然是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的發明者,但當時還如日中天的柯達,並沒有發力去發展數位技術與業務,更沒有先跑一步的智慧。原因居然是柯達的決策者們,擔心自己的膠捲銷量會受到影響!
就這樣,柯達公司在固步自封的節奏中迎來了2000年。從這一年開始,全球數碼市場連續高速增長,而全球彩色膠捲的需求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下滑。
等到柯達醒悟過來,開始發展數位化技術時,本來可以是領跑者的柯達這才發現,自己早已被無情地甩在了身後——2002年,柯達的數位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
龐然大物的柯達已經喪失了佔領「數碼影像」的先機。
富士的轉型雖然並不算成功,但起碼是在主動轉型。
而柯達,完全是在被動轉型。
結果轉不過來了,就死了。
結語:
這是攝影者的小故事。
但卻是柯達、富士、艾克斯、樂凱的大事件。
世間並沒有絕對的常青樹。
創新和變化雖不能完全確保企業永立潮頭,但卻是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
固步自封的企業,即便曾經雄霸一方,傲視一個時代,但仍有可能丟失未來。
#攝影##故事#
關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
文字原創;配圖來自網絡。
未經本人允許拒絕任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