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收藏價值的《星際迷航》系列解析

2020-12-03 娛樂鮮報V

看過《生活大爆炸》的朋友一定知道謝耳朵這個手勢:

它是瓦肯人舉手禮,是《星際迷航》系列中史波克的招牌動作,意為:「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如今該手勢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符號,表示「來自另一星球」。

《生活大爆炸》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星際迷航》梗,出現了總共超過80次!

不僅謝耳朵,雷納德、霍華德和拉傑都是《星際迷航》的鐵粉兒。

作為與《星球大戰》齊名的科幻片系列,《星際迷航》所涉及的世界觀、概念等均令人震撼。

可別以為這是科學宅男的專屬,海豹君今天就帶你回顧下這個偉大作品的前世今生,讓你五分鐘從「星際小白」進階「星際粉」!

源起

《星際旅行》是一部美國科幻娛樂影視系列,從第11部電影起改稱《星際迷航》。最初的《初代》由吉恩·羅登貝瑞製作,1966年首次播出並製作了三季。

故事描述了詹姆斯.T.柯克上校與聯邦星艦進取號 (NCC-1701)艦員們的星際冒險故事,其後的50年衍生出數部電視劇(共計726集)、十三部電影及授權製作的各種衍生商品。

吉恩·羅登貝瑞

片中天馬行空的想像、精密的世界觀、大量的硬科幻元素以及無微不至的人文主義關懷,使《星際迷航》成為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品之一,並慢慢融入了美國文化當中。

羅登貝瑞的靈感來自於1954年的一部科幻電視劇集《Rocky Jones, Space Ranger》,這部太空歷險劇包含了後來《星際旅行》中的很多元素:組織、船員關係、任務、艦橋的設計,甚至還有一些未來科技。因為西部片的流行,羅登貝瑞便以一個類似「星際篷車隊」的形式來向幾大電視臺來推介他的構想。

星際旅行:初代

《星際旅行》中提出了許多超前的概念。在羅登貝瑞設想的23世紀中,種族和性別歧視已不復存在。要知道當時在美國,還有很多地區在嚴格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因此,星艦的成員由多個種族的人共同組成:一名半人類、半外星人血統的角色擔任星艦的重要職位;也有女性的身影:大副烏乎拉是當時第一位在電視中不是傭人的黑人女性角色。

《原初》系列中,烏乎拉和艦長柯克上演了一場驚世駭俗的世紀之吻,這幕被稱為跨種族銀幕第一吻,影響深遠。

由於劇情過於前衛深奧,劇本先後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回絕,但劇中的概念給NBC的高層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最終決定拍攝下去並形成一個系列,也就是後來的《星際旅行:初代》。

《初代》背景設定在23世紀,講述了「進取號」以及其航員的歷險過程。每一集開頭的旁白說明了他們的目標,也成為後來整個系列的延續:

「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這是星艦進取號的一次旅程。它的五年任務是探索未知的世界,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不過原來的試播版本「牢籠」並未播出。受到當時保守風氣的影響,試看觀眾無法接受女性擔任大副的職位,日後正式拍攝時多數主角也被更換。後來部分畫面被剪接到劇中,成為派克艦長回憶的一部分。

該劇於1966年9月8日在NBC首播。最初它並不成功:收視率低且收益不理想。然而,當這個節目第二季隱約出現了停播的噩兆時,忠實的影迷們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爭取運動,成功說服NBC繼續製作第三季。《星際迷航:原初系列》開啟了科幻片的一個新時代,由此揭開了《星際迷航》系列的大幕。

吉恩·羅登貝瑞與「初代」演員們

動畫系列《星際旅行:動畫系列》由飛美遜公司製作,一共製作了兩季共22集,每集半小時。初代中大部分演員均為他們的動畫角色配音。雖然動畫足以架構大型的外星場景,不過預算限制仍然是主要問題。儘管如此,動畫系列中的一些設定也已成為《星際旅行》正史的一部分。

星際旅行:下一代

《下一代》的時間設定在《初代》約一個世紀後,講述的是新一代進取號的船長皮卡德及其船員的冒險故事。這部劇基調光明,內容積極,標誌著《星際迷航》系列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飾演皮卡德的便是後來我們所尊敬的X教授派屈克.斯圖爾特。

《星際迷航:下一代》是《星際迷航》系列劇裡評價最高、篇幅最長的一部,首播後長期保持第一,之後的《星際迷航》系列基本上是以該片宇宙觀構架的。

《星際迷航:深空九號》不再講述進取號及其船員的故事,而是轉而把目光對準了太空站「深空九號」,整體風格與《星際迷航:下一代》相比較為黑暗。

《星際迷航:航海家號》講述的是星際聯邦星艦航海家號及其船員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由女艦長擔綱主角的《星際迷航》電視劇集。

《星際迷航:進取號》是一部前傳,講述的是初代進取號及其船員的太空冒險故事。

2017年,在歷經10年的電視劇空窗期之後,星際迷航系列終於迎來了第七部電視劇——《星際迷航:發現號》。

該劇由CBS All Access平臺播出,故事設定在2255年,原初系列十年前,進取號系列100年後。一經播出就受到了星際迷航粉的歡迎。現已續訂第三季,將於明年上半年回歸。

值得一提的是,派拉蒙原本打算在1978年出品《星際迷航:第二期》,但隨著1977年《星球大戰》獲得空前成功,派拉蒙嗅到了將《星際迷航》搬上大銀幕的契機,於是決定轉而製作一部《星際迷航》的電影,這部電影便是1979年的《星際迷航:無限太空》。

截至目前,《星際迷航》共有13部電影,分為三個系列:《原初系列》、《下一代》以及《重啟系列》。

《原初系列》包括:1979年的《星際迷航:無限太空》、1982年的《星際迷航:可汗怒吼》、1984年的《星際迷航:石破天驚》、1986年的《星際迷航:搶救未來》、1989年的《星際迷航:終極先鋒》和1991年的《星際迷航:未來之城》。

這六部電影講述的是進取號艦長柯克、大副史波克、醫官麥考伊、輪機長斯考特、舵手蘇魯、領航員契科夫等人的太空冒險故事。

《下一代》包括:1994年的《星際迷航:星空奇兵》、1996年的《星際迷航:第一次接觸》、1998年的《星際迷航:起義》、2002年的《星際迷航:復仇女神》。

這四部電影講述的是船長皮卡德及其船員們的太空冒險故事。

《重啟系列》包括:2009年的《星際迷航》、2013年的《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和2016年的《星際迷航:超越星辰》。

這三部電影講述的是進取號艦長柯克、大副史波克、醫官麥考伊、輪機長斯考特、舵手蘇魯、領航員契科夫等人年輕時的太空冒險故事。

老版《星際迷航》與重啟版《星際迷航》的角色對比

從左至右依次為:

柯克、史波克、倫納德麥考伊、斯考特、蘇魯、

烏胡拉、契科夫

按劇中時間線:進取號——原初系列——原初動畫版——電影1~6(7的部分)——下一代、深空九站、航海家號、7的部分和電影8~13。

入門故事——《星際旅行:進取號》。時間設定在星際聯邦成立之前,此時的人類科技並不發達,正處於緩慢恢復時期。它是目前人氣最高的一部「星際旅行」系列,也是國內字幕組選擇翻譯的第一部ST系列,因此可以做為深入星際迷航龐大世界的入門首選。

主線故事——《星際旅行:原初系列》。這部66年的電視劇不管是拍攝手法、特技還是劇情,己經不是很多人所能接受的了,所以除非你是骨灰級粉絲或看完全部其它《星際旅行》,建議不要輕易去看。

《下一代》同樣作為主線故事,在延續了《星際迷航》人文精神關懷的同時,講述了皮卡德艦長帶領「進取號」的探險故事。更何況,衍生劇《星際迷航:皮卡德》將於2019年底獨家上線CBS All Access 平臺!

X教授「退休再就業」,17年後再演皮卡德艦長,重新踏上冒險之旅,為了這部「有生之年」系列,《下一代》絕對要補上!

《星際旅行:深空九號》、《星際旅行:航海家號》都是支線故事,可以在看完入門劇集後自由選擇觀看與否。《星際旅行:動畫系列》則作為承接故事,為資深或是骨灰級愛好者準備。

《星際迷航》設定在地球未來的一個平行時間線上,時間跨度從21世紀中期延伸至24世紀末。在這個平行時間線上,人類於21世紀中期爆發了一場幾乎毀滅全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的十幾年間,人類進行了第一次曲速飛行——一次突破光速障礙的試驗飛行,這意味著人類進入了曲速時代。

在第一次曲速飛行後,外星種族瓦肯人便與人類進行了第一次接觸。此後的五十年裡,人類結束了自身的貧窮、疾病和戰爭,並成立星際艦隊以探索宇宙。在22世紀中期,人類與銀河系中的一些種族聯合起來,共同創建了星際聯邦。

由於瓦肯人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對人類的發展進行了適當的幹預,進入23世紀後,人類已能克服人性的弱點與罪惡。此時,星際聯邦已然成為銀河系第一象限三大勢力之一。儘管與另外兩大勢力的大小衝突時有發生,但星際聯邦並沒有因為這些衝突而衰落。

23世紀末,星際聯邦與三大勢力之一的克林貢帝國和解,並在24世紀結成了聯盟。在24世紀,星際聯邦吸收了更多的行星成員,並在24世紀前期成功地維繫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24世紀後期,星際聯邦開始面對來自其他象限勢力,尤其是博格人的威脅。

與漫威宇宙一樣,《星際迷航》中的時間旅行雖然神秘但卻很常見,也往往涉及到時間線的修改。《星際旅行》的所有故事均發生在現實世界的銀河系之中。但在《虛構宇宙裡,銀河系被人為地劃分為了四大象限: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與第四象限。每個象限下又有數千個星區,星區內一般都有幾個行星系。例如,地球就位於銀河系第一象限的0-0-1星區的太陽系。

《星際迷航》為我們展示了一副美麗而複雜的宇宙畫卷。根據半官方的統計,至少出現了646個種族的外星人!這些種族不僅樣貌奇形各異,還有不少奇葩的文化習俗。

比如鍋蓋頭、尖耳朵、面癱臉的瓦肯人。智商一萬,情商負一億。他們擁有強大的心靈感應能力,在近戰中瓦肯人只要用一根手指觸碰對手,就可以使對方腦癱倒地,所以想和瓦肯人肉搏純屬是找死的想法。而他們每過7年就會進入發情期,如果不&*%……&%就會精神錯亂或死亡。

再比如克林貢人,以戰為生,以戰為榮,以戰為樂。對他們來說,不論男女,解決問題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打一架。說事實、講道理、打嘴炮,在他們眼裡統統弱爆了。

雖然克林貢文化強調眾人平等,用實力獲得回報,但他們又很重視家族出身,自我介紹必須要自豪地喊出「我爸是李剛」這樣的問候語。

由於《星際旅行》的大受歡迎,一些其中的觀念與語言慢慢融入了美國大多數人的文化當中,而可以被視為一種流行文化。例如「斯科提,把我傳送上去!」(Beam me up, Scotty!)、「吉姆,他已經死了」(He's dead,Jim)、以及「反抗無用」(Resistance is futile)等,已經被美國文化廣泛地熟悉與理解。

對於部分人來說,《星際迷航》幾乎是種宗教信仰,是他們的民族自信、人生指引,道德觀、性別平等觀、價值觀、宇宙觀的來源。

1915年,一名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測量員以羅馬神話中火神的名字「Vulcan」(即瓦肯)給位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南部的小鎮命名:瓦肯鎮。在《星際旅行》中,恰好也有一個外星種族的名稱叫做「瓦肯」。應這個巧合,瓦肯鎮的居民便將小鎮建設成了一個《星際旅行》的主題觀光點,一座巨大的進取號複製雕塑被立在小鎮的廣場上,吸引了全世界為數眾多的《星際旅行》愛好者前往觀光。

相比70年代帶著強烈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浪漫主義色彩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星際迷航》的背景設定和劇情走向使得它本質上就區別於《星球大戰》如太空戲劇般的劇情內容,顯得更加現實而又深刻。

從星際聯邦的設定和存在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者們對聯合國的模仿與創造,對不同種族間平等交往、共同繁榮的開創性局面描繪又何嘗不是創作者們對現實美國另一個維度的美好期冀呢?

《星際迷航》特立獨行的編劇方式和大膽突破的劇情展現,以及許多基於現實科學理論的硬科幻元素使得它即便是在《星球大戰》風靡全球之後,依舊能夠保持極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並在新的時代裡成功開創屬於自己的電影和電視劇系列,成為與《星球大戰》旗鼓相當的太空大IP。

2017年開始推出的《星際迷航:發現號》憑藉著出色的特效製作和商業化的有力包裝,在第一季之初便展示出極高的人氣度和播放次數,並為「星際迷航」這個大IP回歸大銀幕積攢了不少人氣,使CBS在第一季在剛開始沒多久就迅速宣布續訂第二季。

時代與技術的進步給了《發現號》特效與技術製作史無前例的便利。在特效,服裝,道具設計,場景等方面,它將《星際迷航》在小屏幕上推進了新的時代。儘管我們還對禿頭克林貢人猶豫不決,儘管我們對全新升級的發現號模稜兩可,儘管我們對《發現號》到原初系列的連續性而擔憂,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不再是60年代,80年代的《星際迷航》。

超維度領域、第三類接觸、時空穿越……輕鬆而新奇的純科幻探索令人著迷不已。

沒有突破,就不是《星際迷航》。曾經,在《下一代》開播前,粉絲們公開抵制,因為這不再是原初的班底,沒有史波克,後來,這成了最受粉絲歡迎的系列;在《深空九號》開播前,粉絲們怒斥,沒有星艦,星站上的故事怎麼是星際迷航?如此黑暗的故事怎麼是星際迷航?後來,這個系列成為了粉絲中的經典。

每個系列都是那個時代對於未來的想像,既然我們已經處在更遠的未來,為何不妨讓我們的想像飛得更遠呢?

從1966年到2019年,《星際迷航》系列已經在銀幕上走過了半個世紀。但《星際迷航》的故事尚未結束,柯克船長和史波克的故事尚未結束,發現號的故事尚未結束,皮卡德艦長的故事尚未結束,我們必定會在銀幕上繼續看到星際聯邦的星艦與勇敢無畏的船員。

而如今,《星際迷航:發現號》第一季已正式上線優酷、愛奇藝和PPTV平臺。有生之年,我們終於能在自家電視上看到這部劇了!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浩瀚宇宙的無限魅力和探索的樂趣!

還等什麼?快讓「發現號」帶你踏上新的徵途,一同領略「勇踏無人之境」的探索精神吧!

本文來源於「海報TV」,作者:海豹君

相關焦點

  • "星際迷航"系列科普&趣事大起底
    作為今年暑期檔最令人期待的大片之一,《星際迷航3》在爛番茄上收穫了83%的好評,這一成績要優於同一檔期的絕大多數超級大片。  作為一代人的科幻啟蒙,誕生於1966年的《星際迷航》系列已經50歲了。宇宙飛船企業號在茫茫無垠的太空中體驗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險與發現,催生了無數科學家、科幻作家和科幻片導演。
  • 生生不息 繁榮昌盛 《星際迷航》50周年系列科普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終於上映了。作為可以和《星球大戰》系列比肩的星際類大作,它超長的篇幅,繁雜的設定讓很多想要去了解的觀眾望而卻步。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粗略回顧一下,《星際迷航》的系列故事。
  • 《星際迷航》裡的政治觀
    可以說,《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系列已經不只是好萊塢影視劇,它們甚至構成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學者從這兩個系列中解讀各個時代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法學教授Liya Somin幾乎是當代政治解讀《星際迷航》的代言人,他屢次撰文分析《星際迷航》中的政治觀。
  • 那些年,有一個經典系列叫《星際迷航》
    、三部,這讓它成為前四部《星際迷航》系列中最好看、也最有深度的一部,環保問題被提出,而這種提出則是讓300年前滅絕的駝背鯨和23世紀的整個人類存亡相掛鈎,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電影的厚度。作為正傳最終章,它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它卻是最偉大的,《星際迷航6:未來之城》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人類和克林貢人和瓦肯星人等所有星球的居住者一起,在「和平「」面前敬禮。
  • 又見「星際迷航」(2)
    ——《星際迷航》始創者金·羅丹貝利 從1966年到2005年5月,《星際迷航》陸續製作完成了5部「星際」系列電視劇及一部動畫電視劇,共公開播映了725集(不包括最初的未公開試播章節,這個試播章節之後收錄在電視劇
  • 看了那麼多年的《星際迷航》,那你知道《星際迷航》之父是誰嗎?
    事實上,《星際迷航》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僅不是羅登貝瑞編寫的,而且在私下裡,甚至在公開場合都遭到了他的強烈反對。像羅登貝瑞這樣複雜的人,他的《星際迷航》值得進行更細緻入微的分析,而不僅僅是他和其他人花了多年時間圍繞他建立的簡單化神話。
  •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星際迷航全系列電影你看過嗎?
    科幻影迷心目中的白月光有很多,星際迷航則是其一。20世紀60年代,《星際迷航》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推出,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對中國來說,《星際迷航》如同《星球大戰》一樣,沒有深厚的觀眾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星際迷航》系列離開了國人的視野,人們對它的記憶逐漸塵封。
  • 比《星際迷航》更精彩的10部星際迷航電影
    去年適值經典科幻系列《星際迷航》誕生50周年,派拉蒙推出了重啟系列的第三部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這部電影得到了積極的評價,許多影評人對其表演、動作場面、配樂、視覺效果,以及向安東·尤金和倫納德·尼莫伊的致敬大為讚揚。其全球票房收入達3.335億美元,但並不是票房最高的星際迷航電影。
  • 星際迷航 PC硬碟版單機遊戲下載
    名稱:星際迷航 PC硬碟版單機遊戲下載      遊戲介紹:  星際迷航是一款宇宙空戰射擊類遊戲,遊戲畫面絢麗,玩家操控戰機在宇宙航行,射擊其他敵對戰艦
  • 《星際迷航:皮卡德》:皮卡德艦長回歸,這一刻,我們等了18年
    在老對手「星球大戰」於2019年推出了「星戰」系列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電視劇集《曼達洛人》,並且成功贏得了媒體和觀眾的廣泛好評之後,歷久彌新的《星際迷航》也不甘示弱,推出了繼《星際迷航:發現號》之後,以皮卡德船長為核心主人公的嶄新劇集《星際迷航:皮卡德》。
  • 星際迷航遊戲好玩嗎 星際迷航玩家詳細測評
    星際迷航改編自其同名影視作品,其良好的故事基礎以及嘆為觀止的震撼場面都為該作的發布奠定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是一款很有意思的單機遊戲,這裡小編給大家帶來星際迷航玩家詳細測評。     3.遊戲風格融合了RPG、ACT、TPS,可惜最終融合結果是個四不像     總分:7.7分   推薦人群:《星際迷航
  • 為什麼電影《星際迷航》的最搞笑點竟然是…
    1966年,一部由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 編劇的科幻電視連續劇《星際迷航之「原初系列」》在美國上映,引起強烈反響。後來從這部《星際迷航》的原初系列電視劇又陸續衍生出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和13部電影。
  • 《星際迷航:發現號》重磅來襲 8月21日強勢著陸
    《星際迷航:發現號》定於8月21日晚上8點播出。劇集講述了聯邦星艦發現號的船員們不懼艱難險阻,勇於探索未知宇宙的故事。據了解,華人女星楊紫瓊在劇中飾演艦長菲利帕·喬治。經典IP再推新作 聯邦星艦踏上徵程提到《星際迷航》的相關影視作品,中國觀眾並不陌生。
  • Nickelodeon和CBS TV Studios合作製作動畫片「星際迷航」系列
    製作「星際迷航:發現」的CBS電視製片廠和Nickelodeon將合作推出新的動畫片「星際迷航」系列。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工作室的幫助下,Nickelodeon正在發布新的動畫片「星際迷航」。該節目被宣傳為向新一代觀眾介紹「星際迷航」宇宙的機會。CG動畫系列「跟隨一群無法無天的青少年,他們發現了一艘廢棄的星際艦船並用它來搜尋冒險,意義和救贖,」一則新聞稿稱。該節目是擴大「星際迷航」品牌的最新嘗試。
  • 《星際迷航》系列推出新劇~奇異世界
    「星際迷航」系列將推出新劇《星際迷航:奇異新世界》(Star Trek: Strange New Worlds),主角為Christopher Pike、Spock、Number One,這三人組的「發現號」衍生劇真的來了。
  • 《星際迷航3》主創探討科幻與現實
    時光網洛杉磯訊 《星際迷航》一直是美國最經久不衰的系列作品之一,而且不僅僅局限於科幻領域。《星際迷航》系列由吉恩·羅登貝瑞創作,早在1966年便推出了首部電視劇(遠早於《星球大戰》系列),經過50年的不斷發展,它已衍生出六部電視系列作品(最新的一部《星際迷航:探索號》預計將於明年播出),以及兩倍於此的電影作品,當然更不用提難以計數的官方小說以及在其宇宙世界之下的種種周邊作品。這一系列的主題是對未知星際的探索和冒險,人類和不同的外星物種之間實現和平共處。
  • 聯邦星艦進取號將加入《星際迷航:艦橋成員》
    「進取號」將作為可操控艦船加入到《星際迷航:艦橋成員》的遊戲之中,玩家們將在這款全新的VR遊戲中扮演一名星際艦隊的成員探索未知的太空。   《星際迷航:艦橋成員》由育碧Red Storm Entertainment工作室開發,《星際迷航》的粉絲們終於能在遊戲中實現當一名艦橋船員的夢想並登上著名的聯邦星艦
  • CBS《星際迷航:發現號》重磅來襲 8月21日強勢著陸
    由CBS電視、CBS通路全開播的美國電視劇《星際迷航:發現號》定於8月21日晚上8點播出。劇集講述了聯邦星艦發現號的船員們不懼艱難險阻,勇於探索未知宇宙的故事。據了解,華人女星楊紫瓊在劇中飾演艦長菲利帕·喬治。
  • 楊紫瓊參演「星際迷航」,兩集領便當
    楊紫瓊參演「星際迷航」,兩集領便當  《星際迷航:發現號》於美國時間25日登陸CBS電視臺,約有960萬觀眾在螢屏前等待這部「星際迷航」系列第6部劇集的回歸。CBS如此前承諾,在視效和鏡頭上花費大量心血,讓劇集看起來更有「電影質感」。
  • 延續星際傳奇 《星際迷航:暗黑無界》3D/BD發行
    3D+BD雙碟透明版效果圖    從60年代開始,一部科幻電視劇席捲全世界,開啟了科幻片的一個新時代,從此揭開《星際迷航》系列的大幕,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恆的經典巨作。2009年,由曾經執導過美劇《迷失》和電影《碟中諜3》的好萊塢新一代導演J·J·艾布拉姆斯重新製作改編,時隔7後,將《星際迷航》重新搬上大銀幕。而4年後的今年,JJ和他的團隊再度重聚星際,續集更是加入了諸多刺激、驚悚、感情等等元素。可以說JJ帶來的這兩部影片,圓了所有星際粉和科幻粉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