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要是我當時那樣做就好了」,「真搞不懂我當時在想什麼」,這樣的抱怨和自責源於自己現在的改變,「過去的你」讓「現在的你」感到陌生,甚至是不可理喻。如果把這兩個「你」放在同一時間和空間,他們絕對會無法接受彼此的想法。
除了自己,我們有時發現別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形容一個人一段時間不見,他的思想,內涵,思考問題的角度完全改變,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還有在愛情之中,有時突然發現TA不再愛你,從之前的熱情似火變得淡如止水,這樣的轉變會讓另一個人措手不及。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如果人的思維或者想法改變了,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還是同一個人嗎?
我認為一個人的變化需要兩種必要的因素,一是時間作用,二是思想改變。
時間是宇宙當中最神奇且神秘的定義,它可能起源於宇宙誕生的那一刻,從那時起便緩慢卻不停歇地改變宇宙之中的一切。時間相當於一個作用力,作用在任何事物上都會使之改變,於花會凋謝,於樹則枯萎,地球將會消失,太陽也會在某一天熄滅。時間就是宇宙的法則,萬物都逃不過。
據說時間起源於宇宙大爆炸那一刻
人當然躲不過時間的追捕,在時間的作用下,人的外表會衰老,神經會衰弱,器官會衰竭。除此之外,時間的前行還有可能帶來人內在的變化,大腦隨著時間在發育,在進化,在思考,對世間萬物的看法觀點都會改變。
思想的改變是一個人接受了自己內心或者外界的影響,領悟到了與原來截然不同的思想,思維,思路,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和處事風格。
但值得一提的是,時間和思想的變化必須同時發生,才會使人改變。若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思維改變,這樣在同一時點進行思維跳躍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神經病患者,這裡我們不考慮。若時間行進的過程中,一個人在某段時間內想法如一,那麼此人在這段時期內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都不會變化。
所以,一個人在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知識,當他接受某一個對他來說有用的信息時,也許就在那一秒,他在生活中對於某件事的看法就會完全改變,面對某件事的反應也會大不相同。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難理解之前的自己,無法認同之前的「你」做的一些決定,其實,由於你的經歷和成長,「你」已經不再是「從前的你」了,不必為之前的過錯自責,或者為某些錯誤的決定而難以自拔,只要「現在的你」變得更好,就應該揮手告別」過去的你」,讓它成為你珍貴的記憶。同樣,對於未來也不必恐懼,我們只需要做「現在的我們」想做的事,只要努力了,堅持了,哪怕未來的我們改變了,也會找到和現在的你一樣的初心。
在生活之中,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無論如何你也將從對之前的你告別,成為一個新的你,不同的人則會有不同的改變法則。
改變的難易度
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從而發生改變呢?通常,一個對生活現狀不滿的人,會儘可能地去嘗試改變,比如,他會更願意去學習,去領悟,主動地創造條件改變。
相反,一個安於當前生活的人,不僅沒有主動改變的意願,甚至害怕改變,拒絕改變,他們往往很難接受新的思想轉變。
改變的快慢
每個人接收到一種新的信息,都會有一個理解和判斷的過程,有人會瞬間接受它;有的人會思考一下是否正確。這取決於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勤於思考,善於分析,那麼很可能會對信息進行懷疑,過濾,最終再進行判斷是否採納。
網絡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虛假信息,而許多人對於這些沒有一個判斷的能力,照單全收,很容易進入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式,造成判斷某件事某個人時出現偏差。所以,學會獨立分析,獨立思考,拒絕被虛假信息洗腦。
改變的正誤
生活中此刻的我們無法知道未來的自己將去往何處,也無法知道哪一條路才是正確的方向,對於人生,感情,處事方式,我覺得只要是健康的,不傷害他人的,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是當前最正確的選擇。身邊的許多人都想要改變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自以為是的覺得他才是正確的,然而,正確是相對的,別人無法告訴你的道路,你未來的幸福,快樂,成功才是正確,只有你自己做出的改變,才是屬於你的改變。
其實,若你接受了我文章的觀點,也相當於被我改變,但是無論文章是否有道理,你都需要自行判斷。
我作文的目的也只是希望讀者能學會自主思考,我也從未說過文中的觀點一定正確,畢竟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只要你讀了,想了,分析了,判斷了,對於你我來說就是一個「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