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了男女性別之分,在生理特徵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對性別有了初步的概念。比如當一個孩子從哇哇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就像一張白紙,沒有自己的認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會告訴孩子人類的不同性別,穿的衣服也是不同的。在孩子逐漸長大後,他的心理層面中便有了明確的性別概念。
人類起源: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女性享有最高地位,追溯到什麼時期?應該是從人類起源之初的母系社會時期開始,那個時候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在當時社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甚至還掌握著氏族的領導權。那么氏族首領主要負責什麼呢?一個是負責公共事務,另外一個掌握軍事權力。氏族社會最早階段是女性繼承的,同氏族的人可以互相幫助,同仇敵愾。
1、人類起源初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主要任務都有女性有關
母系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當時人類最基本的任務共計為兩種,一個是繁衍,另外一個就是生存,而這兩種任務都與女性有關。在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在女性的作用下,人類數量不斷增加,生產力不斷提高。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卻逐漸被忽視。
2、母系社會群婚方式維持生存,小孩只記得母親,不記得父親
在人口數量增加後,很多人會為了爭奪食物和搶奪地盤引發戰爭,在戰爭過程中,女性的地位逐漸下降。不過即便如此,一些採集食物,照顧孩子的任務還是落在了女性身上,人類也是靠女性採集食物,照顧孩子才得已生存下來。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的時候,人類實施的是群婚制度維持族群生存。在這種群婚中,由於孩子長期是由女性照顧,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親,只知道誰是自己的母親,這種母系社會,唯一的弊端是基因得不到更好的傳承。
3、母性的身份認可和形象崇拜,即是源於自然
有網友不禁會問道:「為何女性天生的地位就如此權高位重?在母系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呢?」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講,母系的身份認可和形象的崇拜都是源於自然,也是人類本身的精神渴求。在人類最初宗教信仰興起時,原始人類對自然有著敬畏之情,比如祭拜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原始人類對自然萬物都存在著隱性崇拜,這種崇拜源於自然界威嚴,另外也是原始人類對今後生活的一種寄託,在這種情況下孕育人類後代的母姓就此登上舞臺。在人類文明初期,母性的身份在繁衍後代,在生育方面顯得非常重要。
人類社會文明初期,母性自有的崇拜形象被神化
母系形象在人類文明社會早期被賦予神化,換句話說採用外在的形象對原有的虛幻精神進行崇拜比如在母系社會階段,關於女性形象的精神輪廓,會引申為賦予神話之說,而男性的形象是無法比擬的。
1、中國造人之神——女媧
女媧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人類之母,她是女性天神。女媧創造了人類,她用黃土和池水捏造了不計其數的人類,在這些人類中又分為男人和女人,女媧賦予了她們生命的敬愛和感激。女媧造人的說法,起源很晚,並且女媧造人之時,九州大地上還有其他人族存在。在《山海經》的記載中,就已經有「四極廢,九州裂,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記載。從某方面來說,女性神靈的典型代表是女媧,在原始人類心目中,對女性有著崇高的敬意。
2、西王母——華夏民族的母性社會傳說
在原始人類社會早期階段,人類認為土地孕育萬物。如果說女媧創造了人類,那麼與其對立、擁有掌管萬物生死權力的就是崑崙西王母。崑崙之丘是古代諸神聚集之山,崑崙丘與西王母有著不解之緣。西王母從一個原相「豹尾虎齒」、人獸合體的西部山神,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具有神格的人王,最後成為一個代表仙鄉樂園的全能之神。
不管是女媧,還是西王母,都是女性神靈的典型代表,也是人類文明原始崇拜的典型代表。傳統母系社會把原有女性生育功能看成至高無上的尊榮,這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結果,原始女性生育影響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女性擇偶標準決定了人類進化
如果說在母系社會中,女性就佔有重要地位。那麼隨著社會的發展,群婚制度的改變,女性擇偶觀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對於女性來說,她們除了肩負繁衍和生存的重要任務外,她們更看重長期穩定的兩性關係,因為她們需要男性肩負起撫養後代的責任。女性的擇偶標準不僅在於與異性相互吸引,更在於繁衍造福後代。在人類歷史的婚姻中,逐漸分化為經濟、子女和愛情。對於女性來說,歸屬感與愛使她們在選擇配偶後,和配偶組建家庭、撫養後代、維繫家庭穩定存在。所以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女性的擇偶觀佔有重要地位。
1、生殖動物求偶觀,雌性動物佔有主導地位
我們先暫時不討論人類,就拿自然界中的動物們來說,在繁殖期到來之際,野外的同類雄性動物之間會不斷發生爭鬥,打的不可開交。雄性動物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現給雌性動物。比如兇猛的動物:獅子,一般而言雄性獅子會通過撕咬的方式戰勝對方,俘獲雌性獅子的芳心。在這個過程中,雌性獅子佔有主導地位,它們不會為了爭奪雄性獅子,在同類雌性獅子中發生戰鬥。
除了獅子,我們經常說的海豹、孔雀、鴕鳥等等,自然界的雄性動物都會在雌性動物面前表現自己,讓雌性動物選擇自己繁衍後代。在求偶觀中,雌性動物都是被動的,它們的選擇很謹慎,而雄性動物卻是非常主動。有網友不禁會問道:「為何雌性動物不主動呢?」因為它的生殖細胞能夠孕育後代,在繁殖方面雄性動物繁殖細胞就顯得更為廉價,所以雌性生殖細胞比雄性生殖細胞更珍貴。對於雌性動物來說,如果想更好地把自己的基因傳播下去,就必須讓自己的後代好好地活著。在繁衍後代時,雌性動物成為了稀缺品,而同類雄性動物會為此產生爭鬥。
2、人類身上也有動物界的性選擇,女性擇偶觀「貪慾」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延續
雌性動物會選擇在優勝劣汰中取勝的雄性動物,同樣道理,在人類身上也存在著動物界的性選擇。比如女性通常會選擇個子高,家境好,長得帥氣的男性。在女性的觀念中,通過自己的擇偶標準衡量,才會選擇自己滿意的伴侶。從遠古到現代,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女性擇偶過程中的「貪慾」。從某種角度來講,這種貪慾使人類得到了更好地發展。比如在遠古時期,生存環境惡劣,人類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危險,所以女性選擇強壯勇猛的男人來保護自己。對於女性而言,這樣的男人不僅有安全感,而且還有優良的精子,能夠繁衍出優質的後代。
在進化過程中,從生理角度而言,女性每個月排卵一次,而男性一次性行為射精過程可以產生數億精子,與卵子相比,這種精子是廉價的。所以女性因為這個卵子能夠找到更好的歸宿,她們會選擇優質的精子。什麼樣的男人才會有優質的精子呢?在女人眼裡,健康、沒有不良嗜好,並且生活習慣作息規律的男人才會有優良的精子。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基因得到更好的延續,女性會選擇寧缺毋濫。這種擇偶觀中的「貪慾」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為了能夠孕育出更優質的生命。女性擇偶偏好之所以得到進化,說明這種「貪慾」的確對女性的擇偶行為產生長期且反覆的影響。當然我們並不能期望,所有女性的心理偏好和行為會完全一一對應,不過研究表明,女性的擇偶偏好對她們自身行為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打個比方,在很多徵婚節目中,我們看到女性對男性的要求基本是看重學歷和經濟實力,以及家庭背景。越漂亮的女人,對男人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女性擇偶行為具有代表意義,漂亮的女人想嫁給富二代,事業有成的男人想娶白富美。女性擇偶偏好對男性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上進心的草根直男癌,通常打光棍的機率就會越高。
總結來講,在人類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女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能夠決策人類進化方向。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發展到父系社會,亦或是到了現代,沒有女性肩負著生存和繁衍的任務,就不會有當今的人類。所以不管怎樣,男人都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女性,人類終將會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