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配圖:愛因斯坦和他的妻子米列娃。 |
「遇見你之後,我無法想像自己該如何一個人生活。如果沒有你,我對生活將喪失信心、熱情以及一切情慾的樂趣。總之,沒有了你,我的人生就是空洞的。」
——愛因斯坦致妻子米列娃
前不久剛剛發現的引力波再次印證了愛因斯坦是一個擁有奇思妙想、為物理學帶來革命性發展的科學怪才。然而撇開這些世人皆知的事,這位科學怪才對於世俗最平凡的愛也同樣有著浪漫的理解。
不僅在科學研究上的碩果纍纍,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也豐富得令人嘆為觀止。他有過多位紅顏知己,情話也不總是說給一個人聽,但他對於愛的本身的忠貞,毋庸置疑。
致初戀
1895 年,16 歲的愛因斯坦只身前往瑞士蘇黎世附近一個小鎮求學,寄宿在學校老師家裡。他愛上了老師最小的女兒瑪麗,但戀情持續了不到一年便隨著愛因斯坦到蘇黎世讀大學而終止。愛因斯坦的第一封情書正是寫給她的。在瑞士博物館展出時,只剩下一個被撕碎後粘合的版本,它的坎坷波折不得而知。
致妻子
米列娃是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大學時代的同學,匈牙利姑娘。在19 世紀的歐洲風俗考量下,他們這段未婚先孕的戀情已足夠證明他們的時髦。熱烈的愛情讓兩個理性至上的物理學者一度荒疏學業。她和愛因斯坦結婚,為他生下三個孩子。愛因斯坦和她衝破家庭的阻力執意完婚的佳話尚在,米列娃就因發現愛因斯坦對她不忠而選擇離婚。
愛因斯坦曾在熱戀的情書裡寫道:「我是多麼幸運,找到了你,一個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樣堅強而獨立的生靈!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待在一起都會感到孤獨。」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姐艾爾莎,她保存著和愛因斯坦的每一封往來書信。在與米列娃分居的四年當中,愛因斯坦疲憊地扯進分居和離婚的爭吵中,在艾爾莎的悉心照料下,他的健康得以恢復。他與艾爾莎結婚,也不乏感恩的成分。
她把愛因斯坦從米列娃的喜怒無常和憂鬱寡歡中解脫出來,艾爾莎「為人熱情、體態敦實,她的母性或女人味吸引了愛因斯坦。儘管他們彼此相愛,可事實上愛因斯坦與艾爾莎完全是兩類人。愛因斯坦不喜拋頭露面,而艾爾莎極愛出風頭;愛因斯坦不修邊幅,艾爾莎總是打扮時髦得體。這也某種程度上預示著他們婚姻的最終結局。
「我必須要愛著一個人,否則我就是混沌的存在。並且,那個人必須是你。」
——愛因斯坦致艾爾莎
致情人
愛因斯坦眾多情人裡最有傳奇色彩的當屬蘇聯間諜瑪加麗達。無可救藥的是,縱使她向愛因斯坦坦白了她的間諜身份與接近愛因斯坦以獲取原子彈機密的目的,愛因斯坦依然對她神魂顛倒,痴痴地說:「我早就想和我的愛侶—— 一個有知識的俄羅斯女性,談談有關原子彈的問題了。原子彈的殺傷力將改變人類的正常思維,也將葬送人類。我和你一起來想個辦法吧!」
在瑪加麗達結束間諜生涯返回俄羅斯之後,愛因斯坦至死也未曾見過讓他魂牽夢縈的愛人。可愛因斯坦還是為她寫下人類情愛史上最動人的越洋情書。——「願惡魔帶走攔截我們通信的人」
《愛因斯坦·畢卡索》的作者阿瑟·米勒說,「愛因斯坦對女人的態度,是他那個時代非常典型的。」對他來說,科學上的追求永遠是第一位,至於婚姻是否美滿,或許他並沒有考慮太多。不可否認,他喜歡女性,也喜歡活在女人堆裡,但也僅止於此,他的首要目標還是科學。一旦這些事情影響了他對科學的追求,他就會立即停止。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他喜歡科學的初衷。
縱使身邊的人兜兜轉轉,分分合合,情話不總是說給同一個人聽,但愛因斯坦對愛本身忠誠,對自己的感情誠實無二。或許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物種得以存活,如果我們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想拯救這個世界和每一個居住在世界上的生靈,愛是唯一的答案。」 他不忠於誰,他只忠於愛。對人的愛與對科學的愛。據單向街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