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發射秒拍500次閃電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11日0時11分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裝載的閃電成像儀可秒拍500張閃電圖,將首次提供閃電預警。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2月12日援引內地媒體報導,「風雲四號」的主要用戶為國家氣象局。在衛星投入使用後,可更加精確地開展天氣監測與預報預警、數值預報、氣候監測。此外,衛星裝載的閃電成像儀,可以每秒500張照片的速度拍攝中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不但可以為國內提供閃電預警,還能監測強對流天氣,提高對暴雨等災害的預警能力。

報導稱,另外,風雲四號還能每3分鐘對颱風區域進行觀測,彌補目前在軌衛星雲圖解析度不夠高的缺點,對災害及環境監測、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支援。

另據香港《明報》網站12月12日報導,風雲四號代表現今氣象衛星的最先進水平,標誌著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實現升級換代和技術進步,將大幅度提高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能力。

報導稱,這次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2次發射,新華社報導,風雲四號發射重量達5.4噸,其中有五大任務:獲取地球表面和雲的多光譜、高精度定量觀測數據和圖像,獲得高頻次的區域圖像;實現大氣溫度和溼度參數的垂直結構觀測;實現閃電成像觀測;完成衛星圖像、遙感數據及產品分發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信息發布;監測太陽活動和空間環境等。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風雲四號是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走向第二代的首發衛星,也是中國首枚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其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達7年。

風雲四號逾20項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國際先進水平,包括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依靠裝載多通道掃描成像的輻射計、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等4種先進儀器,風雲四號的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前列水準。

風雲四號投入使用後,可更精確地監測天氣和氣候、發布預警、數值預報等。衛星裝載的閃電成像儀更可1秒鐘拍攝500張閃電圖,以探測特定範圍內的閃電次數和強度,為國內首枚提供閃電預警的衛星。風雲四號亦可每3分鐘對颱風區域進行觀測,彌補目前在軌衛星雲圖解析度不夠高的缺點。它還能感應到0.1℃的溫度變化,例如青海湖的溫度是20度,風雲四號對其溫度的測量誤差小於1℃。如果湖水溫度有0.1℃的變化,衛星也能準確感知。風雲四號另外亦對災害及環境監測、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援。

報導稱,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形成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格局,與美國、歐洲氣象衛星三足鼎立。

中國氣象衛星包括極軌和靜止軌道兩個序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中,風雲四號將取代已服役19年的風雲二號,並採三軸穩定控制,從X、Y、Z三個方向上均對地球保持同一姿態,讓衛星儀器持續對準需要觀測的目標,觀測效率與風雲二號相比提高近20倍。

而未來近10年中國還將陸續發射13枚與氣象相關衛星,包括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和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星,確保後續運行的有3枚風雲三號衛星、2枚風雲四號衛星、1枚晨昏軌道氣候衛星、2枚降水測量雷達衛星、1枚高精度溫室氣體探測衛星和1枚高光譜衛星。

香港《明報》網站12月12日還報導稱,中國「風雲家族」早已聲名在外,目前超過2500國內用戶及多達7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收與利用風雲衛星資料。風雲系列衛星更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氣象業務衛星序列,是東半球氣象預報的主力。

1969年,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成功發射4顆風雲一號、 7顆風雲二號、3顆風雲三號衛星,其中風雲系列的單號為極軌氣象衛星,雙號為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目前風雲三號衛星已全面取代風雲一號衛星,風雲二號亦正被風雲四號取代。

報導稱,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的技術指標達到歐美最新一代氣象衛星水平,可從二維遙感成像到三維綜合大氣探測,從單一光學探測到全譜段寬波譜探測,從公裡級觀測提高到百米級觀測,從國內組網接收到全球組網接收。

從1997年服役至今的風雲二號,可每15分鐘進行一次全球觀測、每6分鐘進行一次區域觀測,為中國和世界氣候監測及天氣預報提供實時動態資料,預報準確率可達90%。風雲四號則是中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時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探測譜段和探測要素等方面更勝風雲二號。

研究人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風雲四號衛星進行發射前檢查。(圖片來源:香港《明報》網站)

相關焦點

  • 中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可秒拍500張圖捕捉閃電
    12月11日消息,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介紹,風雲四號衛星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 利器:中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可秒拍500張圖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盧健  12月11日凌晨,駕乘「長徵三號乙」改進Ⅲ型運載火箭,「風雲四號」01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 成功發射。這是一顆史上最先進的綜合大氣觀測衛星,它的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新時代。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甚至能「捕捉」閃電
    >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國龍、李國利)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①:歷時21年躋身世界最先進氣象衛星行列
    來源於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新生代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上崗啦!仗劍走天涯的「風四郎」有什麼特別,又將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提前看: 實現兩個世界第一,躋身世界最先進氣象衛星行列;21年磨一劍,自力更生、自主研製,自帶黑科技;解析度更高、通道更多,颱風閃電監測能力大大提高;衛星數據將為國際氣象界廣泛使用。
  • "上海製造"風雲四號發射成功 細數系列氣象衛星族譜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風雲四號不僅實現了我國高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提升了衛星氣象觀測能力和水平,還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靜止軌道定量遙感衛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國際在線】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11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該星是中國高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同時裝載了四種先進儀器設備,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投入使用後,可大幅提高中國的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 攻關十三載:風雲四號衛星秒「抓」500張閃電圖片
    可秒拍500張圖、「捕捉」閃電的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日前公布了首批靜止軌道閃電探測影像。閃電數據為2017年2月13日對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一次強雷暴的全過程數據,將該地區持續約6小時的強雷暴的產生、發展、結束全過程中的閃電發生情況完整再現。
  • 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天氣預報準確度將提高
    中國天氣網訊 新一代靜止軌道衛星風雲四號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次發射的風雲四號衛星實現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1分鐘一次的區域觀測,1℃的溫度測量誤差,1秒鐘500張的閃電觀測……創新科技的運用將使天氣監測與預報、數值預報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進步。
  • 觀天象知冷暖 「風雲」衛星添「新丁」——解碼風雲四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白國龍)2016年12月11日凌晨,風雲四號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風雲衛星家族又添「新丁」。這是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承擔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的使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氣象衛星的觀測水平。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氣象與環境總體室副主任陳曉傑向記者介紹,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不僅是目前全球對地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還是國際上首顆單星實現對地「多光譜二維成像+高光譜三維探測+超窄帶閃電成像」綜合觀測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是世界公認的最先進、最大型、最複雜的航天項目之一。
  • 風雲四號:可抓閃電 精準定位颱風
    這是個什麼衛星?有什麼來頭?它的發射將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魏彩英接受中國天氣網記者採訪,給出了答案。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後,我們對局地強對流天氣的觀測頻次將從現在的6分鐘提高到1分鐘,預報時效可提前若干個小時,而且對颱風的路徑和強度預測會更加精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魏彩英日前興奮地告訴記者。那它到底是個什麼衛星呢?要了解風雲四號,首先要知道氣象衛星。
  • 快來看|世界最先進水平氣象衛星發圖啦
    中國天氣網訊2月27日,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發布,1秒500張圖片捕捉閃電、500米空間解析度的區域觀測……匯集多個「黑科技」的風雲四號衛星被稱為目前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氣象衛星。2016年12月11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衛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終於亮相。戳這裡回顧這顆天空中最酷的星!2017年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
  • 風雲四號傳回首批雲圖數據 每15分鐘拍張地球高清寫真
    風雲四號A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跨躍,標誌我國靜止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所搭載觀測儀器已全部開機風雲四號去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
  • 氣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之「風雲四號」衛星
    13年後,從2018年5月8日零時起,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將23種先進的國產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正式向全球用戶發布。這是屬於科技創新的全新時代——從「風雲四號」第一次研討會召開至今,各大衛星系統研製團隊用22年的堅持,成功將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先進儀器送入太空:大氣「CT機」——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具有對中國及周邊地區1小時一次、間隔僅16公裡的密集大氣溫溼分布垂直探測能力
  • 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36000公裡高空如何練就防抖神技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從風雲四號成功發射後,經歷6天多的太空飛行,歷經5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主要通過衛星裝載的各種探測儀器獲得不同的衛星氣象雲圖,通過雲圖反演出其他變量,應用到天氣預報模式中,再根據方程的運算得到未來的天氣情報。
  •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12月11日,搭載風雲四號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發  昨日,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當天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風雲四號衛星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到底有多「牛」?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的「小夥伴們」
    編者的話:12月11日0時11分04秒,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01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遙42」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幾天後,它將抵達東經99.5度約3.6萬公裡赤道上空,正式獲得「風雲四號A星」的新名字。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