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世界最先進水平氣象衛星發圖啦

2020-12-05 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訊2月27日,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發布,1秒500張圖片捕捉閃電、500米空間解析度的區域觀測……匯集多個「黑科技」的風雲四號衛星被稱為目前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氣象衛星。

2016年12月11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衛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終於亮相。戳這裡回顧這顆天空中最酷的星!

2017年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此次發布的風雲四號衛星首批影像圖和數據主要包括: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經過對首批獲取的圖像和數據初步分析,圖像層次分明,雲層和地表紋理豐富,風雲四號衛星的主要探測功能得到全面驗證,綜合探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更快更精細的「千裡眼」

這幅彩色衛星雲圖是風雲四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評價其「雲繫結構和地物特徵層次豐富、紋理清晰」。

相比風雲二號靜止衛星,風雲四號全圓盤圖像觀測時間從半小時縮短到15分鐘,最快1分鐘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最高空間解析度從1.25Km提高到500米。青藏高原湖泊、黃海細胞狀雲系、西伯利亞積雪、赤道附近熱帶對流等均清楚可見。

圖為風雲四號對青藏高原的監測。

每秒500張照片觀測閃電 填補該領域空白

2017年2月13日澳大利亞西部SwanValley地區發生強雷暴,風雲四號成功記錄了閃電發生情況。風雲四號搭載的閃電成像儀是亞太地區首臺靜止軌道閃電遙感儀器,它將以每秒500幀的速度準確記錄閃電的頻次和強度,為強對流天氣監測、民航、鐵路、電力等行業安全保障等提供服務。

國際首臺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上空 三維探測大氣

在一些特殊領域,風雲四號衛星的技術更是解決了世界性難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工作在靜止軌道上的同類儀器,對於開展大氣垂直三維結構探測,獲取大氣溫溼度廓線,實現高精度定量觀測具有重大意義。風雲四號攻克了成像輻射計與探測儀裝載在同一顆衛星上因儀器光學指向鏡運動而造成的相互幹擾的技術障礙,突破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高精度圖像導航與配準等技術難點,實現了成像觀測和大氣垂直探測相結合的綜合觀測,獲取大氣溫度和溼度的垂直分布,為氣象預報提供大範圍、連續、快速、準確的遙感信息。

圖為大氣輻射亮溫垂直分布圖。

風雲四號通過獲取地球表面和雲的多光譜、高精度、定量觀測數據和圖像,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並廣泛應用於氣象、水利、農業、林業、環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領域,特別是在服務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風雲四號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序列,根據在軌測試初步計劃,風雲四號A星有望在今年我國夏季汛期開展天氣預報試驗試用,在年底具備試運行的能力。屆時,將實時提供高精度的觀測資料,為我國及亞太地區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體現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進一步提升我國氣象事業和航天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本文版權歸中國天氣網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搭載迄今為止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在赤道上方約35800公裡處,可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  ■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資料圖:中國新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模型亮相珠海航展,它們研製、發射升空後,將替代目前在軌運行的第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  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今年5月發射升空。
  • 中國氣象事業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依賴國外到服務全球
    1988年9月,我國首次成功發射氣象衛星,第一次有「中國攝影」衛星雲圖回傳地球,表明我國跨入了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研製、發射和運行氣象衛星的國家行列,有了同時從地面和太空兩方面觀測大氣的能力。觀眾在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觀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模型。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①:歷時21年躋身世界最先進氣象衛星行列
    我的到來,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改變。別的不說,至少你們每天使用的手機微信首頁上的地球,都可能會變成我的傑作。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2017年2月20日13:50(北京時)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來源於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新生代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上崗啦!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今年5月發射升空。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港媒: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發射秒拍500次閃電
    另據香港《明報》網站12月12日報導,風雲四號代表現今氣象衛星的最先進水平,標誌著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實現升級換代和技術進步,將大幅度提高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能力。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風雲四號是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走向第二代的首發衛星,也是中國首枚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其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達7年。風雲四號逾20項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國際先進水平,包括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
  • 中國風雲衛星比肩國際衛星水平 每天6次巡查江河湖泊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供圖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的第三代氣象衛星MTG-I和MTG-S將分別搭載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前者首顆衛星將於2022年發射。與歐美國家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相比,一星同時搭載先進的成像輻射計和新型的高光譜探測儀的「風雲四號」01星在綜合實力上已在國際上遙遙領先。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的第三代氣象衛星MTG-I和MTG-S將分別搭載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前者首顆衛星將於2022年發射。與歐美國家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相比,一星同時搭載先進的成像輻射計和新型的高光譜探測儀的「風雲四號」01星在綜合實力上已在國際上遙遙領先。
  • 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三號每天6巡江河湖泊
    目前風雲衛星跟國際上氣象衛星水平已經相當,針對暴雨、颱風、森林火災等,都具備監測能力。氣象衛星持續不斷對天氣形勢進行監測,目前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A星每15分鐘對包括我國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5分鐘局地區域監測(如對颱風監測等),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同時,對太湖和洞庭湖進行密切監測,還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丹江口水庫等。
  • 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郭靜原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基本完成,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 [世界氣象日]圖解:8顆衛星組成天基氣象災害監測網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的整體實力已有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為減少氣象災害損失、保護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了可靠支撐——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如約而至。今年,「觀雲識天」這一主題吸引了一眾「氣象粉」參與熱議。坐看雲捲雲舒,除了為生活增添愜意的美感外,還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乃至生產活動息息相關。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的榮光與責任
    一年前,2017年5月17日,在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這是一次巨大的鼓舞,標誌著我國氣象業務服務的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歷經一年的準備,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開始體現我國在世界氣象業務組織、技術交流等方面的骨幹和牽頭作用,進一步彰顯了我國在世界氣象舞臺上的顯示度、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貢獻。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持續加大衛星氣象科普工作力度
    目前中心科普教育參觀場所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天井、氣象衛星運行與控制機房和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機房。  隨著我國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氣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氣象衛星遙感是天基觀測獲取大氣物理參數的主要手段,許多人對它還並不十分了解,因此對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的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 中國風雲衛星俯瞰風雲,造福人類
    不過在當時國內整體工業基礎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中國衛星雲圖要想讓國內外用戶願意用、用得好,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比成功發射一顆衛星容易。風雲二號前兩顆衛星上天后,我國的衛星雲圖暴露出了地球圓盤圖不夠圓、動畫晃動等問題。時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二號地面系統副總設計師的張青山通過各種計算,提出了一個補償方案,最終使得衛星所觀測到的圖像很接近實際地球影像。
  • ——圖說中國與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WMO)是中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後最早加入的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1972年2月,中國恢復在WMO的合法席位。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更加活躍地參與國際氣象交流合作,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為國際氣象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衛星雲圖|實時氣象圖,包括衛星雲圖、紅外圖、雷達圖等
    喜歡黑科技的小夥伴,可以將黑科技專家公眾號設為標星,這樣就不會走丟啦~查詢各種實時氣象圖,包括衛星雲圖、紅外圖、雷達圖等;支持全球天氣流場趨勢化查詢;支持查詢颱風實況與預報,為出行做好準備。本公眾號提供的一切軟體、教程和內容信息僅限用於學習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於商業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後果請用戶自負。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1996年,江澤民同志指出,氣象事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標誌之一,要堅持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服務的宗旨。氣象現代化以不倦姿態走上無止境的攀登之旅。此後我國衛星氣象事業進步快速,14年間風雲一號B、C、D星接連發射。半個世紀,鬥轉星移。緊跟黨的領導,緊貼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上回望非凡歷程,艱辛與坎坷、拼搏與汗水、光榮與夢想,交織成風雲衛星氣象事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氣象環境兩類衛星配合 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1月19日,我國成功將環境一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將與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三星組網運行,與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相互配合,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