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在我國是越來越受歡迎了,一是參與簡單,野球的話倆陌生人就是開始1V1模式,二是照比籃球實力還是比足球高多了,最起碼能贏...足球基本都是提前聯繫好,自己單去的話很難參與進去。
姚主席上任後開啟紅藍倆隊挖掘了很多新人,讓籃球越來越好看,球迷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女球迷。
像我們平時跟朋友一起觀看比賽時,如果你是小白的話就是非常鬱悶了特別是有妹子的情況下,這球怎麼犯規了?這犯規什麼意思啊?教練怎麼罰出去了?我是誰?我在哪?為了不盲目的跟風只會喊黑哨,今天讓我了解下裁判常用手勢和籃球常用的各種規則,只要你學會這些!以後看球時在解說說之前蹦出兩句(可以看看小編別的文章,非常適合小白,簡單通俗易懂並且不枯燥),絕對會讓妹子高看你一眼,瞬間變成真球迷!有前排的鋪墊,此刻你無論發表什麼看法都顯得非常的專業(此道理並不僅僅局限在籃球領域...)。
得分篇:
1分:基本用於罰球
2分:三分線內的得分都是兩分,無論是投籃、上籃、扣籃等等
3分:三分線外的投籃算三分,哪怕是在我方籃下扔進對方籃筐...
3分試投:球員投三分時才會舉起這個手勢,進了換成上圖,你看裁判舉起這個手勢就是投的三分,沒舉可能就是踩線了...
違例篇(3秒、5秒、8秒、24秒):
3秒:分為進攻3秒和防守3秒
進攻三秒:進攻球員在無球或無進攻動作意圖時不能在對方三秒區停留3秒以上
防守三秒:防守球員站在三秒區內,在其附近1米處左右沒有進攻隊員,停留時間超過三秒的話就被視為防守三秒
PS:NBA為了限制喬治麥肯把3秒區從6英尺擴張到12英尺,又為了限制張伯倫加大到限制16英尺。
5秒:分三種
一:是發界外球時如果5秒內未能發出,即為5秒違例
二:運球後雙手持球,如果5秒鐘內不作傳球或投射,也是違例
三:NBA還有一種五秒違例簡稱背打5秒,低位背對籃筐時,一邊運球一邊向籃下移動,如果5秒鐘內還不投籃或傳球,即五秒違例
PS:NBA背打5秒是為了限制巴克利的臀部,不然防守球員能被他拿臀部從三分線頂出界外...
8秒:簡單來講就是防守球員底線底線拿起球後,8秒內過半場。
PS:姚明帶領中國男籃的時候,我方底線只要發球對方就會上來緊逼,給持球人壓力讓其8秒過不了半場或因擔心8秒過不了半場而慌亂傳球造成失誤,那個年代國際比賽誰能帶球過半場就是好後衛,好在這幾年國內湧現出一批持球優秀的後衛,我們再也不怕對手發球緊逼了!
24秒:進攻球員在24秒內球要出手,並且要碰到籃筐,籃板或者打進。
PS:在NBA的前幾年沒有24秒的時代,倆隊打出了19比18的比分,試問有誰想看一場48分鐘兩隊只得37分的比賽?
違例篇(其他):
翻腕:這個學名叫非法運球之攜帶球,基本就是指翻腕
出界和進攻方向:我方把球弄出界就是對方開球,指對方進攻的方向,也就是我方的籃筐(我曾經一度認為球出界後裁判指一下的意思是,球是我指的這邊弄出界的...)。
回場:簡單介紹,我方持球過半場後,不能由我方球員碰回我方半場,不管你是運著運這磕腳上彈回去了,還是運的忘我一腳踩中線上了都叫回場
故意腳球:這個不用詳細介紹了吧,籃球不是用腳打的...故意倆字畫上重點......
兩次運球:持球人雙手拿球停住後在運球屬於兩次運球,要麼傳,要麼投
帶球走步:簡單點說,持球人球在手上時走兩步以上而球未出手,如果運球時出現球在手上時走兩步以上就是帶球走步,走步來講太複雜,想了解全面的還是百度吧 ...
犯規和違例基本上的區別是,個人犯規到次數罰下場,球隊犯規到次數對方罰球,違例基本都是發球,14秒內犯規發球表回到14秒,違例發球不回表。
犯規篇(正常犯規):
拉人:幹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比如說我運球把你過去了,你一把拉住我胳膊或衣服就算拉人
推人或不帶球撞人:推人一般發生在對方背對你或者是沒有對你用力沒有發生身體對抗的時候,比如說你伸手要球,我在你身後伸手不讓你接球,你一著急推我一把並把我推開了算推人
用手推擋:推擋多是雙方發生身體對抗去卡位或者爭搶位置的時候,比如說我卡住你不讓你搶籃板,你在我身後一把把我推到算推擋
掩護犯規和阻擋犯規:簡單說掩護犯規就是進攻端你為持球隊員做掩護的時候,他沒在你臉前經過,你就動了,撞到了防守球員。阻擋犯規是防守端對方已經啟動,你移動腳步頂他衝撞了對方圓柱體。想了解全面還是百度吧,具體挺複雜的
帶球撞人:對方提前站好位不動,你正面衝撞,他倒地,你帶球撞人,比如說我在罰籃線站著不動,你著急進攻,運球太快了沒注意到我,正面直勾勾撞我身上了,我倒地你犯規
打手:學名叫非法用手,比如說我在運球的時候,你斷我球沒斷明白,沒打到球打到我的手或者小臂都算打手,我投籃上籃扣籃的時候你想蓋我沒蓋明白,沒蓋到球蓋到我的手或小臂也是打手,第一種情況累計犯規,第二種直接罰球
過分揮肘:也沒什麼好解釋的,一般來講裁判判揮肘都挺寬鬆的,過分兩個字畫上重點
擊頭:也沒什麼好解釋的,字面意思,一般來講裁判判罰擊頭也挺寬鬆,籃球畢竟對抗性比較強,不是故意的擊頭並且很明顯基本不判罰
進攻犯規:重點說下進攻犯規,如不是肘部犯規、拳擊犯規,也不是惡意犯規的話,算犯規人個人頭上犯規但是不算全隊犯規,不算全隊犯規這幾個字畫重點
犯規篇(其他犯規):
雙方犯規:兩名球員同時相互侵人犯規,算雙方犯規,雙方犯規不罰球,就是我打球不乾淨你也不乾淨,我推你胳膊你打我手,大家一起犯規,不罰球但是累計犯規數
技術犯規:俗稱吃T(Technical foul),是指沒有身體接觸的反規或不合作,不配合的裁判也容易吃T,而且不只場上球員能吃T...比如說我是教練,我對裁判非常不滿一致在噴裁判,裁判先給了個T,我更不滿了繼續噴,裁判又給了個T,2個T被驅逐,裁判一般會觀看錄像回放,視情節看是否升級犯規等級,一級惡意犯規就有可能會被驅逐出場,二級惡意犯規很有可能會做禁賽加罰款處理,總結起來兩次技術犯規驅逐,一級惡意犯規有可能驅逐,二級直接驅逐並可能禁賽加罰,普通犯規滿了也會下場,但可以在場邊繼續看球,2014年後,技術犯規罰球次數改為1次。
話說,有一年鄧肯在場下笑結果連吃克勞福德兩個技術犯規
違體犯規:全稱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例如墊腳,下絆,飛踹等(想了解更多請上百度搜索馬布裡,劉錚,福特森,王曉輝等球員並在後面加上違體犯規四個字)
取消比賽資格:除非雙方火拼起來,還得是大規模的,基本用不上
其他篇:
交流:這個沒有明顯規定,長用於裁判間的交流,比如裁判A示意這球可能踩線了,裁判B就可以舉這個手勢,表示我收到了,但是我仔細看了離出界還差點。在比如裁判響哨球員違例,球員質疑的時候裁判舉起這個手勢表示我收到但不會改判,球員也會舉起這個手勢表示我知道了,但是現在這個手勢已經演變的不是原本的意思了...
爭球跳球:當雙方隊員都有單手或雙手緊握在球上,不採用粗野動作誰都搶不到球時要吹爭球。
回表:字面意思,用來讓記錄臺回24秒的情況較為普遍
取消得分或取消比賽:多用於犯規進球無效和壓哨球不算的情況,在一節比賽結束時,也有裁判用來表示比賽時間已到。
替換:替換球員的意思
暫停:是不是很像技術犯規?技術犯規是下面的手五指併攏成T形,暫停是下面的手拿出食指成T行
寫到2/3的時候有點恍惚不小心把網頁關了,當時找素材整理編輯已經寫了將近3個點了,shift+ctrl+T也沒恢復...安靜的在電腦前坐了一會,心理確認沒別的辦法只能重寫後猛扇自己幾個耳光,大半夜屋裡迴蕩著啪!啪!啪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