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列有佛教常用的手勢「十二合掌」的名相。一、堅實合掌:兩手掌相合,十指齊等合在一起,指端要稍分離。二、空心合掌:又稱虛心合掌,兩掌內稍成虛圓狀。三、未敷蓮合掌:又稱未開蓮合掌。掌內空間更大些稍成穹隆狀。

四、初割蓮合掌:兩手相合,食指、中指、無名指略為散開。五、顯露合掌:兩手相併向上,掌側面相著。六、持水合掌:兩掌同時上仰,如掬水形狀。七、歸命合掌:也稱「金剛合掌「,兩掌相合,十指指頭相叉,右手手指在左手之上。八、又合掌:兩掌掌背相合,十指頭相絞,右手在左手之上。

九、反背互相著合掌:仰右手,覆左手,右手疊在左手上。十、橫拄合掌:二手掌相仰,二中指指頭接仰,其餘手指散仰。十一、覆手向下合掌二手掌並覆,二中指指頭相接,二拇指相合。十二、覆手合掌:兩手掌雙覆,二拇指相併,十指頭皆向外。

在以上「十二合掌」中,最常用的是歸命合掌、空心合掌和未敷蓮合掌三種樣式。儘管合掌樣式中也有實心合掌,但有些佛教認為這樣有可能轉生到沒有佛法的世界,所以應多用以上三種樣式,合掌如同含苞欲放的蓮花花苞,這樣顯得更為度誠和敬意。對於「十二合掌」,佛門很是看重,《大日經疏》認為凡釋門弟子,都要熟知這十二合掌法,並根據情況熟練運用。因為這是手印之「印母」,「此十二極要,宜明記也。」因此日常拜廟禮佛,不可亂用合掌之法,否則在高僧面前,可要出相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