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7月12日晚咬傷人的魚。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顏篁 攝
◎後續報導
柳江河發生疑似魚咬人事件,漁業專家分析——
咬人的魚都是「外來客」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陳新援
7月12日晚,4名遊客在柳江河人工沙灘附近被魚咬傷(詳見7月13日今報10版報導),不少市民很想知道,這條咬人的魚到底是什麼魚,對人是否有攻擊性?平靜的柳江河裡,是否還藏著其他會咬人的魚?到柳江河遊泳是否安全?針對讀者感興趣的問題,昨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1
此魚非本地魚種
昨日上午,記者採訪了柳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經有關專家仔細辨認,確定疑似咬人的這條魚為烏蘇里擬鱨。
「這不是柳江河裡的原生魚種。」推廣站有關專家說,這魚別名牛尾巴、黃昂子,是鱨科擬鱨屬的一個物種,廣泛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烏蘇里擬鱨喜歡棲息在緩流中,人工養殖可以生活在靜水中,主要吃蜉蝣類和毛翅類幼蟲,搖蚊幼蟲、蚊類等昆蟲、小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以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成年魚體重一般在0.5到2公斤之間。
專家說,烏蘇里擬鱨市場上的批發價一般在十多元一斤,跟黃蜂魚差不多,由於肉質鮮美,深受食客喜愛,銷路不錯,最近幾年有養殖戶從北方將此魚種引入柳州,主要在魚塘和水箱養殖。在柳江河中發現這種魚,有可能是前段時間漲洪水,這些魚順著洪水進入了柳江中。
這種魚的嘴部有一圈細小的牙齒,在此之前,有關專家都還沒有見過這種魚主動攻擊人的報導,因此,對於這魚咬傷4名遊客的說法,有關專家持保留意見。
有關專家表示,這種魚的食性與本地的魚食性相近,在柳江河中的數量也不算太多,因此,目前看來,這種外來魚種進入柳江河中,不會對柳江水中的生態帶來太大的影響。
2012年7月7日,咬傷人的「食人魚」牙齒鋒利。(資料圖片)記者卿要林 攝
2
外來「猛魚」不少
雖然烏蘇里擬鱨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並不意味著柳江河中的魚都這麼「老實」,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兇猛的外來魚種,被人投入柳江河中後,水中的生態變得更為複雜,一些有可能對人造成傷害的魚近年來也不斷被發現。
最為人忌憚的無疑是食人鯧。2012年7月,一市民在市中心河段的河邊給小狗洗澡時,被水中的幾條魚咬傷,鮮血直流。經專家鑑定,這種傷人的魚是生長於亞馬遜河流域的兇猛魚類——食人鯧魚。隨後,柳州市政府在相關河段採取拉網式搜捕,但是沒有收穫,此後也再未發生食人鯧傷人事件,也沒有接到過捕獲這種魚的報告。有關專家分析,根據柳江河的水溫和這種魚的生活習性,這種魚難以在柳江中越冬。
除了食人鯧,近年來柳江中多次被人釣到的另外一種兇猛魚類——雀鱔,也讓人感到不安。
據有關專家介紹,雀鱔產於北美或中美等地,主要棲於淡水,但有的種類可進入半鹹水甚至鹹水,有銳利牙齒,是大型兇猛魚類,肉食性,最長能長到3米,對當地的其他魚類構成極大威脅,被評為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有「水中殺手」之稱,對人亦有一定的威脅。
「如果遊泳的人身上有傷口,就有可能遭到這種魚的攻擊。」推廣站有關專家說,一般情況下這種魚不會主動進攻人類,不過,如果人身上有傷口,這種魚就會循著水中的血腥味遊過來,把人當成食物攻擊。
有關專家分析,這些兇猛的外來魚種,都是被人錯誤放生進入柳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