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一場日環食天象即將上演
這將是本世紀我國最壯觀的日環食
屆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
邊緣卻仍然明亮
在天空中形成一個耀眼的「金指環」
蔚為壯觀!
為什麼這一次日食
格外值得期待?
在過去的兩年裡
發生過許多次的日食現象
卻常常「與我無關」……
【2018年 2 月 15 日】日偏食在南極和周圍的海洋開始,它將在南美洲上空移動,包括阿根廷和智利,北至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中國不可見。
【2018年 7 月 13 日】部分日食將短暫地穿過位於澳大利亞南部大陸。中國不可見。
【2018年 8 月 11 日】中國北方地區可見,中、東部地區可以觀測到「帶食日落」。
【2019年 1 月 6 日】中國大陸東北部和臺灣中南部以北等地區,可見日偏食。
【2019年 7 月 2 日】日食帶位於南美洲,中國不可見。
【2019年 12 月 26 日】2019年最後一次日環食,中國各地可見偏食。
與以往不同
這次的日食
橫貫中國東西
「足不出國」就有機會欣賞
紅色線是日環食發生的地方(環食帶),紫色區域內是可以看見日偏食的地區。紫色線區域外無緣本次日食。
超大食分的「金邊日食」
還將帶來兩大看點:
一是月球表面環形山的凹陷之處
成為月面的缺口
使太陽光成為一個或一串發光的亮點
像明亮的珠子
這就是日全食才能看到的貝利珠
貝利珠的形狀酷似一顆鑽戒,曾有天文愛好者在貝利珠現場求婚,十分浪漫
除此之外
在環食階段,天空將顯著變暗
有機會看見在太陽不遠處金星
一睹「金日同輝」奇觀
日食可以分為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三種
本次的日環食
是月球未能完全遮住太陽
且在外側漏出一圈太陽日面
故稱為「金邊日食」
2019年12月26日,於阿聯拍攝的日環食
在古代中國
觀測日食主要採用水盆反射
「日之將蝕,……
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視之。」
用這樣簡樸的方法
一代代中國人逐漸把日食
從「天狗食日」玄學中解放
日食逐漸成為一個自然現象
西漢天文學家劉向有言:
「日蝕者,月往蔽之」
第一次把日食解釋為
由月亮遮住了太陽引起
東漢的王充曰:
「食(蝕)有常數,不在政治」
第一次點出了日食是有規律的
在當時
大多數人迷信地認為
日食代表著「上天的譴告」
劉向和王充
卻能提出這樣的理論
古人的智慧與科學精神
值得敬佩
但其實古代對於日食的推測
一直都有問題
一是由於宇宙模型不正確
二是計算精度也不高
直到元朝人郭守敬
用小孔成像法
日食食分才得到準確的測量
今非昔比
如今,想要留下日食的圖像
我們只需要利用好手上的設備
再加上一點點小技巧
就能拍出一部屬於自己的「日食記錄」
炫爆朋友圈!手機也能拍日食
如何用手機拍攝日食
如果你的城市不在環食帶上
或是擔心所在城市天氣不佳
6月21日(周日)
請鎖定央視頻
我們帶你
和千萬網友一起觀賞
本世紀中國最美「金邊日食」
西藏阿里、貴州銅仁
新疆烏魯木齊、青海德令哈
陝西西安臨潼、河北興隆
南京紫金山、上海佘山
雲南蒙自、廣東東莞
為了抓住每一個
精彩絕倫、轉瞬即逝的瞬間
我們覆蓋環食帶上的十個觀測點
用專業的人員和設備
帶你近距離觀測日食!
從13:30到17:30
鏡頭將追蹤日環食
跨過中國境內的全貌
還將展示夏至日
「立杆無影」的奇妙景觀
而且,為了更好地呈現一場
日食視聽盛宴
我們請來了這些人
陪您一同觀看日食
央視主持人
王寧
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主任
鄧元勇
郭守敬紀念館執行館長
張鵬
國臺科普主管、星空攝影師
袁鳳芳
將在北京的直播間連線
科幻作家
陳楸帆
帶您了解現代天文科學研究進展
賞析歷年日食照片
解讀日食的有趣歷史故事
還有講給「神獸」們的科普常識……
錯過了這次
下次日環食就要等到10年後!
而且2030年的日環食
僅有黑龍江最北端才有機會見到……
2020天文大事件
夏至日 & 日環食 組隊出道
你,準備好圍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