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六十六期】(歷史系列第663講)
從大陸偷渡後白手起家做到毒王:1974年11月12日大毒梟跛豪被拘捕
吳錫豪就是大名鼎鼎的跛豪,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毒販之一。
跛豪是廣東汕頭市人,本來一直在家務農到30歲。
60年代初,跛豪老家出現了大饑荒。
在1962年之前,港英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加上香港也急需勞動力,對於逃港的難民一律接受。
而廣東地方政府為了避免老百姓餓死,對此也默許。
資料中這麼寫:1957年農村合作化和「反退社」運動進展如火如荼,農民產生逃港情緒。而春天粵北發生大水災,導致災民紛紛向南流動避荒。6月8日,面臨壓力的寶安縣委向廣東省委和惠陽地委提交《關於對人民群眾「放寬」來往香港問題的意見》,提出:「目前國內尚不能完全消滅災荒和失業,我們既然不能包起來,去香港打工這條路就不應該堵死。」29日,廣東省委、省人委「放寬」政策出臺,適當開放河口,允許群眾憑證件到自己認為方便的地方外出。於是,從6月底到9月底,共合法外逃兩萬餘人。
然而逃港最高峰,是在1962年5月5日。因為深港邊界的「沙頭角事件」,雙方都撤除了邊境嚴密的警衛,防止衝突升級,為逃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同時,又傳出幾天後香港就會徹底關閉邊界的消息,但只要逃過去就給合法身份,於是大量人員外逃。短短的十幾天裡,東莞、惠陽、廣州、韶關、梅縣、南海、台州……籍貫遍及12個省市的數十萬人扶老攜幼,沿著鐵路線湧到寶安縣邊境,通過各種方式偷渡香港。5月21日天降暴雨,狹窄的深圳河水位暴漲,但無數逃港群眾仍然衝破鐵絲網冒死泅渡。次日,河上浮屍累累。5月22日,廣東抽調上萬官兵重新封鎖了邊境,抓捕外逃人員。根據統計數據,參與這次偷渡外流的11萬餘人中,有6萬餘人越境到了香港,51395名外逃未遂人員被收容遣返。
以上是官方數字,實際上逃走的人恐怕有好幾倍之多。
當時一份資料寫到:逃港的人很多,有的甚至是全村結伴逃走,上到老人,下到嬰兒。1971 年,寶安縣公安局的《年終匯報提綱》裡提到:大望前、馬料河、恩上、牛頸窩、鹿嘴、大水坑等許多村莊都變成了 " 無人村 ",有個村子逃得只剩下一個瘸子。 沙頭角鎮的人說:" 我們這個有 1000 餘戶,5000 多人的鄉鎮,解放後向香港流動了累計有兩個鎮的人。" 逃走的人不僅僅是農民,其實包括各行各業,甚至包括端鐵飯碗的國家幹部。有一份來自深圳市的數據表明,至1978年,全市幹部中參與逃港者共有557人,逃出183人;市直機關有4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外逃。
直到1962年此次大逃港事件以後,廣東政府才開始嚴厲阻止逃港,邊防部隊必要時候會開槍。
其實,對於廣東地方來說,逃港是有一定好處的。
當時中國的人口過剩,可耕種的土地也不夠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並不能創造出什麼財富。
逃到香港的這些廣東人,往往將父母、妻子、孩子等親人留在老家,肯定會寄錢回來。
保安一個農民勞動日的收入為 0.70 到 1.20 元,而香港農民勞動一日收入 60到70 港幣,差距近百倍。當時本地有民謠:" 辛辛苦苦幹一年,不如對面 8 分錢。"(深圳寄信到香港要 8 分錢郵票費,寄信給香港的親屬匯款回深圳。)。
在那個年代,偷渡絕對不是什麼丟臉之事。哪家有人偷渡成功,家人不但不以「叛國投敵」為恥,反而會在外人面前炫耀。要面子的家庭,兒子逃港成功以後,甚至會大擺筵席,大放鞭炮,以示慶祝。
這些僑匯是地方重要的經濟來源,數額還非常大,政府樂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實,中央政府對此也是支持的,至少不反對。
1957年7月,國務院批准了「關於爭取僑匯問題」的指示,根據僑匯額核發一定比例的物資購銷憑證(俗稱僑匯券)給國內收匯人,僑匯券持有者在專門商店或櫃檯購買緊俏商品或生產物資。這一制度實行了四十餘年,到九十年代初廢止。
1958年,福建省率先發行了僑匯券。緊接著,僑匯券在廣東、廣西、上海、湖南等十三個省、市、自治區也相繼發行。
那麼,有了僑匯也就行了,為什麼還要搞什麼僑匯券呢?
主要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全國實行統購統銷,糧油副食品都是計劃供應。很多老百姓即便收到了僑匯的錢,卻沒有辦法買到需要的商品,主要是食物。
於是,在海外的親人為了救命,被迫將大量的餅乾、罐頭、黃油打包郵寄回國。這些東西體積大,價值低,導致大陸本來就不太發達的郵政系統,不堪重負。
況且,這些食物其實不值多少錢,國家還是需要硬通貨。
於是,國家就搞出了僑匯券,讓老百姓拿著它可以去合法購買糧、油、糖等屬於統購統銷的物資。
這樣老百姓可以買到東西,國家有獲得了硬通貨,郵政系統不用運來運去,兩全其美。
當時有僑匯券的家庭,是頗為讓人羨慕的。除了基本的日用品以外,使用僑匯券還能買到一些緊俏的商品,比如:茅臺酒、中華牌香菸、電視機、電冰箱、自行車、縫紉機。
小夥子找女朋友,如果家裡有穩定的僑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項。
其實,這就相當於對外國的勞務輸出,對國家是有好處的。
扯遠了,我們說主題。
跛豪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同家人一起逃到香港,這裡有他們的親戚。
跛豪文化程度低,難以找到什麼好工作,住在木屋區靠出苦力為生。當時逃港者,基本都從底層的低薪工作做起。自然,也有人可以出頭,成為富豪。在上世紀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但絕大部分逃港者,由於文化低、社會關係少,最多成為普通市民。
那個年代,香港也是勞動密集型經濟時代,工人薪資很低,也沒什麼保障,經常被欺負。跛豪的香港小老闆就特別壓榨大陸打工仔,不把他們當人看。
剋扣工資是尋常事,破口大罵也不稀奇,有時候老闆甚至出手打人。
普通的大陸打工仔只能忍氣吞聲,任打任罵。
跛豪兄弟幾個的性格都很強悍,不會吃這一套。
再一次被老闆剋扣工資後,跛豪忍無可忍,操起店裡一把刀,頂住老闆的褲襠。
跛豪讓老闆自己選,要麼將之前拖欠的工資全部給他,要麼就讓命根子被割斷。
平時很囂張的小老闆,當場嚇得差點小便失禁,將所有拖欠工資交給了跛豪。
事後,小老闆咽不下這口氣,找到地頭蛇混混為他出氣。
當時香港的土流氓很多,遍地都是。
於是,幾個混混拿著砍刀和鋼管衝入跛豪的出租民房,要將他們揍一頓。
沒想到,跛豪幾兄弟都拿著兇器等著他們。
雙方發生打鬥,跛豪這夥人上來就關門下狠手,朝死裡打。
本來跛豪這夥人少,但反正爛命一條,他們敢打敢殺,竟然將這群混混們打的慘敗。
除了1個混混翻牆逃走以外,其餘幾人都被打成重傷,有人手腳都被砍斷。
吃虧後,土流氓按照江湖規矩沒有報警,卻找到勢力更強的黑幫,要收拾這夥「大陸仔」。
而一些同鄉也告訴跛豪:你們區區幾個人,是惹不起當地黑幫的。人家也不要找人砍你,讓條子(警察)來抓你們,說你們是罪犯然後遣返回大陸,就夠你們受的。你們想要沒事,恐怕就只能投靠某個大哥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到了這一步,跛豪也沒有其他選擇,最終投靠了那夥廣府人的敵對幫派,潮州幫「義群」,跟了一個大哥。
最初,跛豪僅僅是石硤尾搞街頭賭博的小角色。
他30多歲才出道,就黑社會來說算很遲了。跛豪的兇惡和狡詐,遠遠超過黑幫的資深大哥。
跛豪找到自己的大哥,表示要出人頭地,也要做堂主。
潮州幫大哥看著初出茅廬的跛豪,忍不住放聲大笑「就你小子還想做堂主?你要能做堂主,我跪下給你磕響頭!滾吧!」。
沒多久,大哥就後悔說的這句話了。
跛豪找到一批潮州的兄弟,基本都是剛從大陸過來的底層打工仔。
這夥人在香港是最底層,生活困難,還經常受到欺負,都想藉助打打殺殺來出頭。
有了人以後,跛豪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客家幫身上。
當時香港的毒品行業是廣府人、客家人、潮州人三足鼎立,客家人的實力最弱,潮州人第二,廣府人最強。
潮州人雖只佔香港人口的十分之一,當時香港很多警察尤其是探長,都是潮州人。潮州幫比較容易找到警方的後臺,加上相對比較團結,實力不容小視。
跛豪就拿客家幫下手,帶著兄弟狠打狠殺。
他多次出擊,將客家幫殺得落花流水,甚至親自拿刀衝在最前面。
幾次血戰後,跛豪搶走了客家幫的一些地盤,佔據了他們的毒品市場。
很快,跛豪被龍頭大哥賞識,得到重用,派他去做一些重要的火拼。
由此,跛豪成為幫派的重要大哥之一,這自然也是有代價的。
在一次打鬥中,跛豪被人用槍打斷了左腿,導致終生殘廢。
從此,跛豪有了這個大名鼎鼎的外號。
成為道上有名的大哥後,跛豪開始專業從事販毒。
香港的毒品問題,有半個世紀的歷史。
從香港建立以後,直到1930年代,抽大煙都屬於合法行為。香港商人只要拿到鴉片銷售執照,就可以公開販賣。
30年代,香港到處都是鴉片煙管,沒什麼稀奇。
香港正式禁毒,是從1931年開始,取消了所有特許銷售鴉片的執照,也不允許銷售,查封了所有的煙館。
由此鴉片銷售轉移到地下,由黑幫開始操縱。
到了1945年,香港政府宣布任何涉及鴉片的貿易,均是非法,甚至抽大煙也是犯罪行為。由此,香港開始了嚴厲的禁毒。
此時的鴉片逐步過時,更厲害的嗎啡、海洛因和古柯鹼開始佔據香港市場。
這些毒品體積更小,危害更大,也更容易走私。
為此,香港在1954年成立了毒品調查科。直到60年代,毒品調查科的規模還很小。
那時候,香港警察非常腐敗,警黑勾結嚴重。
跛豪很快同4億探長呂樂等人搭上關係,仗著警方保護傘開始大肆販毒。呂樂也是潮州人,是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前總探長。
在當時的香港警界,呂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自己的地盤可以整死任何一個黑幫大哥。
跛豪逐步同老鄉呂樂搭上了關係,為此用盡了手段。
一說,跛豪甚至將弟弟的女友送給呂樂當做情人,後者還為呂樂生了孩子。
在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差不多10年,跛豪成為香港四大毒販之一,壟斷了半個香港毒品市場。
一般認為,跛豪走私的毒品價值超過3億港幣。
通過販毒獲得大量財富後,跛豪兵強馬壯,逐步成為「義群」最有份量的大哥,已經不把龍頭大哥放在眼裡。
跛豪心狠手辣,開始冷酷無情的打擊其他毒販,打擊對方的市場。廣府幫首當其衝,一度被跛豪打的落花流水,丟失了大量地盤。後呂樂出面幹涉,跛豪才和廣府幫重新劃定了地盤。
當時跛豪的商品還是比較原始的,除了海洛因和嗎啡以外,還有部分生鴉片。即便如此,跛豪也賺到了巨額財富。自然,這些財富大部分要拿出來行賄。
跛豪在道上很威風,收買了很多警察,其實是五億探長呂樂的手下而已。
呂樂是黑白通吃,通過跛豪等大哥,搞到了很多販毒的黑錢。
而跛豪的財富就是靠販毒,而販毒是特別害人的。
香港流行海洛因以後,一旦染上毒癮就很難戒掉,每年因吸毒死亡的人很多。男性癮君子最終都會盜搶甚至殺人來弄毒資,而女性癮君子最終都會賣淫。
跛豪販毒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報應的是他的弟弟也染上毒癮,始終無法戒掉,最後吸死了。
這一切的轉機,就是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
跛豪的後臺呂樂,早就聽到風聲,已經提前退休,帶著妻兒跑路到加拿大。跛豪還是比較戀舊情的,每個月都要給退休的呂樂支付4萬港幣。
呂樂跑路以後,跛豪也就危險了。
其實,逃到加拿大前,呂樂就曾告訴跛豪要儘快跑腿,去加拿大、泰國、臺灣都可以。
跛豪畢竟文化程度很低,不認為廉政公署有什麼了不起,肯定還能用錢買通。
跛豪曾經對部下說:我來香港快二十年了,這裡難道還有錢搞不定的事情?無非是價碼高低。為什麼廉政公署歸港督管理?為什麼他們要收拾呂樂?因為呂樂這些探長的權力太大了,把黑錢都撈走了,港督沒了油水。港督讓廉政公署剷平探長們,其實是想直接收黑錢。他要多少,我就給多少,毒品生意一樣可以做。
沒想到,跛豪徹底估計錯了。
廉政公署油鹽不進,根本不吃跛豪這套。跛豪區區一個流氓大哥,名氣很臭,想要搭上港督的關係根本不可能。
想要收買廉政公署,這些人大多是從英國調來的洋鬼子,在香港毫無根基,也不會有什麼發展。他們幹幾年就走人,根本不拿黑錢。
這下子,跛豪開始害怕了,卻又放不下在香港如此賺錢的毒品生意,以及他重量級大哥的地位。他猶豫不決,不願意逃走。
跛豪樹敵很多,很快警方搜集到最夠的證據,將他抓捕。
跛豪為了減輕罪行,自願做汙點證人。
1975年,跛豪被判處30年有期徒刑,他出手的毒品至少超過30噸。
跛豪的妻子也被判處16年有期徒刑,她是丈夫的左右手。
直到1991年患上肝癌後,跛豪才被保釋出來,僅僅半個月後就去世。
跛豪是香港一個時期,黑幫中最厲害的大哥。
他的被抓,也預示著舊有香港黑幫那一套東西,已經徹底過時了。
附註:香港有過一部叫做《跛豪》的電影,呂良偉飾演跛豪。
搞笑的是,這部電影中,跛豪的戲份被葉子楣、鄭則仕完全搶走了。看過的這部電影,都知道薩沙在說什麼。嘎嘎。
聲明:
本文參考《深圳的逃港歷史:大規模就有4次 涉人口56萬 》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