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亞馬遜:
幹員森,她的中英文名已經直接告訴了我們她的原型:亞馬遜。在她的精一立繪中,手中的盾牌上還能發現有許多張黃色的貼條。貼條上印著的一串英文單詞:eunectes murinus,這正是亞馬遜的拉丁文學名,再次明確地向我們確認了她的原型。如下圖所示:
亞馬遜森蚺(Eunectes murinus),也常常被稱為"綠水蚺",主要位於亞馬遜河與奧裡諾科河流域的熱帶叢林,因此得名"亞馬遜"。它們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蚺,被金氏世界紀錄所記載。最大的亞馬遜森蚺身長可達十米,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蛇體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幹。
頗為有趣的是:雌性森蚺普遍比雄性更重、更長。雄性森蚺平均長3米,重量30公斤;雌性森蚺平均全長4.6米,重量56公斤,遠勝雄性。目前被科學界所紀錄的最長且最重的森蚺,就是一條雌性森蚺,足足有5.21米長、97.5公斤重。在我們幹員森蚺的背後,也可以看到一條極其矚目、非常粗大的尾巴,正是為了符合這一設定。
我們繼續回到盾牌的黃色貼條上,那一串有種族標示的完整英文應該是:afraid of eunectes murinus,懼怕森蚺。下方的貼條寫著:I'm starving,我正飢腸轆轆。並且在後面還能看到一個「@」的圖標,猜測可能是:I'm starving@amazon.com,「我,森蚺,餓了,打錢。」
值得一提的是,飢餓的森蚺是很可怕的,它們甚至會同類相食,甚至吞吃後代。這一點在許多紀錄顯示,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有很多相關視頻。大型的雌性森蚺正是同類殘殺的元兇,它們會獵殺小型的雄性森蚺甚至是後代。目前生物學家仍無法確定發生這種現象的理由,推測可能是雌性森蚺需要更多食物來增加孕期的營養供給,而附近的雄性森蚺只是剛好可以提供營養來源而已。但是毫無疑問,同時符合"雌性森蚺"、"正飢腸轆轆"這幾點的幹員森蚺,無疑是極度危險的。
二、蚺與鱷:
亞馬遜森生性喜水,並且潛水性極強,喜歡生活在沼澤、淺溪和靜止的河川中。它們主要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為食,但偶爾也會和天敵搏鬥,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成年的森蚺會將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對手窒息死亡。然後它會將整條鱷魚吞下肚,在未來的幾個星期內都不用再進食。
上圖所表現的,就是森蚺纏殺凱門鱷的場面。這是一位攝影師在巴西的潘特納爾溼地(Pantanal)拍攝的。在短短的八分鐘內,森蚺不僅成功絞殺了這條長達兩米的凱門鱷,甚至還徹底擰斷了對手的四肢。兩者都是處於南美洲的水陸兩棲動物,並且都是頂尖掠食者。凱門鱷會吞食森蚺幼崽,成年森蚺也能吞食凱門鱷,一對天敵。
所以在這一次的劇情中,猜測幹員森蚺所代表的"部族",有可能是與特米米所代表的"鱷魚部族"敵對。這是從兩者的現實原型上得出的推理,可能也構成了此次活動的主線基礎背景設定。
但其實也有另一種可能,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次活動中出現的敵人都是"鱷魚人",它們更像是凱門鱷。而之前考據特米米的原型,她很明顯是馬來鱷(考據傳送門),跟嘉維爾同樣都不是凱門鱷。所以這一次的活動劇情也可能是:森與特米米的兩個部落聯手,合作對抗亞馬遜的土著凱門鱷。幹員森蚺的天敵,不一定是身邊人。
三、藍金剛鸚鵡: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森蚺的三技能,非常酷炫。在她開啟技能時,自己會拉著繩索上天,然後一隻藍色的鳥駕駛著一臺"機甲"從天而降。如下圖所示:
這一段的鏡頭特別有特點,是致敬由巴西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執導、安妮·海瑟薇配音的動畫電影《裡約大冒險》。鸚鵡駕駛機甲這一幕正是第二部《裡約大冒險2》中的一處經典場面。當面臨棲息地被人類破壞的危機情形,鸚鵡們成群結隊奮起反擊,成功阻止了這一次的森林砍伐行為。
電影中其實想傳達一種很現實的理念,來引起人們注意:小藍金剛鸚鵡已經瀕臨滅絕了。它們本來的活動範圍就非常有限,面臨著棲息地的消失、人類無窮無盡的捕獵、以及人類引入的非洲蜜蜂(Africanized bee)的影響,它們已經幾乎絕跡。可惜的是,這部2015年上映的電影最終還是沒能改寫小藍金剛鸚鵡的結局。在2018年,它們正式宣布在野外滅絕,目前只有最後的60隻左右的小藍金剛鸚鵡還存活在籠養的狀態下。
在我們的幹員森蚺立繪與三技能中出現的這隻藍色小鳥,正是和《裡約大冒險》選擇了同一主角:斯比克斯金剛鸚鵡(Cyanopsitta spixii)。它們又名小藍金剛鸚鵡,是一種原產於巴西的鳥類。此物種自然棲息地非常有限,主要生存依賴是特殊的樹木與植被:金風鈴樹(Caraiba)上的種子和堅果、以及卡丁加群落的各種大戟科(Spurge)的灌木。這隻藍金剛鸚鵡所駕駛的"機甲",其實是一架伐木機。在電影的最高潮部分,鸚鵡們成功搶佔並駕駛了伐木工人的伐木機,一舉奠定了勝局。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和亞馬遜森蚺一樣,都有著濃厚的亞馬遜雨林風情,符合此次的活動主題。同時,亞馬遜的這種巨蛇能生吞各種鳥類,是小藍金剛鸚鵡最恐懼的東西之一,在電光火石間,一口就能生吞它們。這一點在電影中有著三次以上的露出,如下圖所示:
之所以出現鸚鵡們的身影,可能是以下兩種原因。一方面是突出亞馬遜雨林元素的同時,致敬《裡約大冒險》。另一方面也是再次喚醒人們對於小藍金剛鸚鵡的認知,以及人類已經對自然和其他物種造成的毀滅與破壞。正如電影中所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後的藍色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我們一定要團結。"
四、機械製造:
幹員森的專精是:靈感(機械製造),這是她身上的又一大元素,她的生活職業是一名:機械師。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手中緊握著刷子與扳手,刷子是用來清潔機械外表的,而扳手是用來維修、拆卸和組裝的基本工具,兩者都是機械師所必備的。
同時,還能在她周身的環境中發現各種機械臂、氣閥、液壓槍等等設備,在森蚺眼前的地上,還擺放著一個打開的工具箱,裡面滿滿的都是各類機械改造工具。她甚至將自己的住所完全改裝成了一個機械施工的地點,靈感一來,隨時隨地可以動手改裝。
在森蚺的三技能動畫中,鸚鵡駕駛的"機甲"應當也是森蚺自己製造的,這是一臺伐木機。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頂部的駕駛艙、左臂的鋸齒輪盤,這是切割樹木的標配,完全是伐木機的構造。上文中提到的有關《裡約大冒險2》的劇情也證實了這一點,電影的結尾正是對抗一群伐木工人。同時,這個伐木機與隔壁遊戲Dota2中的英雄長相非常類似。
森的簡介中的描述,進一步豐富了她機械師的形象:她在涉及機械方面時有一些奇怪的偏執和想法,但同時也被羅德島的機械技術所折服。她此次上島的目的之一,是想造出Lancet-2那樣會說話的機器。
同時結合了來自亞馬遜巨的狂熱野性,以及機械的精密與科技感。在幹員森的身上,野蠻與科技相碰撞,原始與未來相結合,這樣的設定大家喜歡嗎?
首發都在「奇形怪狀研究所」,專注於明日方舟、崩壞3的深度遊戲攻略。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