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石棉」幹員設定元素考據,以及背景詳細解析
本文首發於bigfun社區。根據之前周年慶的情報,在全新的Side Story中我們會回到嘉維爾的故鄉。在那片沙漠和熱帶雨林環繞的地形中,我們也將邂逅許多與之有關的新幹員。第一位登場的幹員是:五星重裝幹員「石棉」。
一、蜥蜴與幻想種:
我們先考據一下石棉的種族,根據她的兩張立繪,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外形特徵:鯊魚的鋸齒、嘴角有口水、異色瞳。尾巴通體呈黑色,具有明顯蜥尾特徵。
結合石棉的天賦名「溼潤皮膚」,我們可以確定:上圖尾巴上亮晶晶的透明物質,是她的黏液。根據以上的情報,再結合石棉初始立繪中吊燈上懸掛著的小生物,就可以初步確認她的原型:火蠑螈。還是具備非常高的辨識度的。
火蠑螈(學名:Salamandra salamandra),又名真螈、火螈。它們通體呈黑色,身上有黃色斑點或斑紋。它們生活在高山森林中、喜歡藏身於枯木縫隙之中。對比下圖現實世界中的的火蠑螈,與上面立繪中的生物,可以說是完全一致。
但是這裡也引出了兩個非常大的疑點:第一:火蠑螈事實上是與火無關的。「火蠑螈」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當它們被驚擾時,會從枯木縫隙中驚慌逃出,遠遠看去就像從火焰中誕生的一樣。它們不僅與火無關,相反,會更多地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尤其是小溪、小灣、池塘或其他潮溼地的附近。但在石棉的技能演示中,卻擁有使用火焰的能力。
第二:石棉的種族是薩弗拉,種族錯誤。火蠑螈屬於兩棲綱有尾目,但是目前遊戲中薩弗拉則屬於爬行綱蜥蜴目,包括:12F、伊桑、巡林者三人,主要的身體特徵是尾部或身上覆蓋著突出的鱗片。
若真要從蜥蜴目向上拓展進入爬行綱,那也會納入「龜」、「蛇」、「鱷魚」等種類的動物。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龜」的代表是蛇屠箱,種族匹特拉姆。「鱷」的代表室嘉維爾、艾絲黛爾,種族是阿達克利斯。她們尚且沒有被歸類入「薩弗拉」種族,因此我們可以基本確認:薩弗拉是「爬行綱蜥蜴目」。那麼作為屬於兩棲綱有尾目的火蠑螈,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並不是。在石棉的精二立繪身後,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燃燒著火焰的蜥蜴長尾。而在地圖的四周,則散落著許多發光的蠑螈。
根據國際自然科學SCI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中,美國聖克勞德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眾多兩棲綱動物,自身都能散發出螢光。而不同的動物之間,散發出螢光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是皮膚上的斑點散發出螢光、有的是尿液發出螢光,甚至有的是從骨頭中發出明亮的光。即使是在正常光線下,顏色頗有些暗淡的蠑螈,也會發出很強的螢光。
這樣的生物螢光,也是有實際用途的:能夠幫助它們確認彼此的位置、爭奪交配權,以及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偽裝、混淆獵食者的判斷。從石棉的立繪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周圍的蠑螈數量極其眾多,並且它們的身上都散發出強烈的螢光。這些螢光蠑螈,並不是石棉的原型,而是被她所吸引的同族。(爭奪交配權)
沙羅曼達(Salamander)又稱作沙羅曼蛇,在傳說中是代表火元素的元素精靈。在中世紀時,受鍊金術士帕拉塞爾斯的著作影響,元素精靈的概念也得以廣為流傳。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Salamander本來只指火精靈沙羅曼蛇。後來因為與鍊金術、魔法產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關聯,人們將沙羅曼達的神秘屬性附加在了現實中存在的生物蠑螈身上,並視兩者為同一生物。
幹員石棉的原型,應當為神話中的火精靈「沙羅曼蛇」,這能夠解釋上文中的三個重大疑惑。
1、與火無關:火精靈沙羅曼蛇當然能夠操縱火焰,它與火有關;
2、種族薩弗拉:沙羅曼蛇因為形似蜥蜴,所以也被世人稱作「火蜥蜴」,可以被認為是幻想的蜥蜴,將它歸類入「薩弗拉」也可以解釋;
3、吸引其他蠑螈:沙羅曼蛇可以看做是蠑螈界的「神」,為普通蠑螈附加了眾多的神秘屬性。它能夠吸引其他蠑螈、讓他們發光發亮也非常合理。
沙羅曼達因其徵服烈火的特性,被認為是「持久忠誠」的象徵,所以她被設定為重裝幹員也有一定的合理依據。尊位於阿宰勒裡多(Azay-le-Rideau)的沙羅曼達雕像,上面刻有弗朗索瓦一世的格言:Nutrisco et extinguo. 我滋養(善),並消滅(惡)。
二、石棉:
幹員石棉,代號Asbestos。中英文指的都是我們常說的石棉(化學式:3MgO·2SiO2·2H2O),也可稱作「石棉纖維」,是可分裂成富有彈性纖維絲的某些矽酸鹽礦物的總稱。石棉具耐酸、耐鹼和耐熱性能,又是熱和電的不良導體。常用來製造防火紡織物,比如石棉繩、石棉帶、石棉布等。
關於石棉「防火」的特性,無論是中方還是西方,在古代都有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在祭司王約翰的相關記載中,就曾這樣描述他自己的袍子:「我們的王國出產的名為沙羅曼達的蟲,沙羅曼達活在火裡,而且制繭,我們的宮廷女士們用此紡織衣物。若是要把這些織物清洗乾淨的話,就把他們投入火裡。」印度皇帝也有一件祝這樣的由千層皮做成的衣服,教皇曆山三世亦有一件珍藏的外衣。
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 1481)寫道:「這些由沙羅曼達而來的衣物在火中是不會燃燒的。」 很多早期到中國的旅行者,回來後也口口相傳,說穿著著由沙羅曼達的毛編織成的衣物,就不會被火所傷。實際上那些衣物中,都只是摻入了石棉,因而得以防火。正因為「沙羅曼達」和「石棉」的這份美妙的誤會,讓之間產生了高度的關聯,幹員「石棉」因此得名。
三、野外探險:
幹員石棉手中的武器也非常矚目。大家可能都已經從外形觀察,猜測到了來歷:一扇門。但這卻不是簡單的門,如下圖所示:
在正反兩面的門上,可以發現很多細節,這是:氣密密封門,經過了一些改裝。在死重的密封鋼板作為主體的門上,可以觀察到很多組件。正面包括:探照燈、太陽能電池板、綠色觀察窗。
白天依靠著右圖的太陽能電池板充電,晚上使用左圖的大功率的探照燈進行夜間探險。這也符合了她在設定中的專精技能:野外求生、生態學。那如果遇上了連續的陰雨天氣,無法收集到足夠的太陽能,那該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我們還有油燈......
雖然在改裝後,氣密密閉門變成了頗為適合野外探險的設備,但說到底也是一扇門啊!重量起碼在一噸以上(參考氣密密閉門重量範圍,一般為1123kg-1430kg)。因此這也引出了疑點:這一扇門是哪裡來的?
四、生化實驗室:
在石棉的身上,有一些屬於生化實驗室的相關元素。尤其是她身上這一身防護服,以及上面寫著的大字:Hazard / Risk. 這並不是一個單詞,而是兩個。
Hazard一般是指客觀存在的危險,比如工廠中有危險區域、裸露的熱表面等等。Risk是指某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需要用風險識別來評價危險程度。比方說有吊裝任務作業,需要用Risk來評價。這兩個詞在化工領域代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兩個單詞之中有一個「/」標誌。
石棉的著裝非常有意思:裡面穿著緊身衣,外面套著密封防化服。一般來說,全密封防化服更為常見,是工作人員在有危險性化學物品或腐蝕性物品的現場作業時,為保護自身免遭化學危險品或腐蝕性物資的侵害而穿著的防護服。但立繪中石棉所穿著的,是半身的密封防化服,甚至還捲起了手臂部分,如下圖所示:
要解釋的話,大概就是從生化實驗室裡穿出來的衣服,一直未曾改變。後來在考察探險過程中,為了方便行動而捲起了袖子。但更合理的解釋,估計是為了讓人物的立繪變得好看。畢竟如果是全密封防化服,所有人都長一樣,那裡面無論是誰也就根本看不出差別了。
以上兩點線索,可以歸納為:幹員石棉,與生化實驗方面有著較深的聯繫。她的武器「氣密密封門」,很可能也是從實驗室拆下來以後進行改裝,而變成了現在的「探險、防護」二合一武器。
根據遊戲中目前已知的陣營,結合她是由麥哲倫帶回羅德島的這一點來看。這裡所說的化學實驗室很可能就是萊茵生命的,幹員石棉與萊茵生命這個組織應該也有著更深的關聯。絕對不是麥哲倫所說的「她不喜歡我們這樣的大公司,就來了羅德島」這麼簡單。
五、廢棄的武器和載具:
在石棉的腳下,雨林的環境中,有一堆被廢棄的戰爭武器和載具,如上圖所示。其中最有辨識度的是畫面左下角的那門炮,是著名的2A38機炮。立繪中只展示了一部分,完全體可能是「2A3830毫米雙管高射炮」(俄語:30-мм пушка 2А38),是由前蘇聯KBP儀器設計廠所研製的,主要用於防空車輛的(例如9K22「通古斯卡」和鎧甲-S1自行式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武器。
這可能從側面暗示了新的Side Story的內容:看似靜謐幽靜的雨林,實則危機四伏。從2A38來看,也有一定的可能和烏薩斯帝國有關。
首發都在「奇形怪狀研究所」,專注於明日方舟、崩壞3的深度遊戲攻略。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