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狙擊幹員,早露。在立繪中已經明顯顯示了她的種族形象:白色的巨熊。那我們就先圍繞著這一點,考據一下早露的原型。
一、北極熊:
上圖在早露精二立繪中的熊,有幾個非常顯著的外形特徵:全身呈白色、耳小而圓、鼻頭是黑的、似是冰塊雕刻而成的。「白熊」、「冰」、「外形特色」這三個元素其實已經基本鎖定了北極熊,但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額外的佐證來證明這一點。在早露的外衣上,有兩處地方印著一種logo,透露著她的種族信息,如下圖所示:
在Logo的最上方,有一個王冠的標誌,下面寫著一串俄文「полярные」,意為「極性、極地」。結合王冠的元素,可以理解為:極地的王者。寫在正中的大字是:Maritimus 北極熊,Ursus(熊屬)。這兩個連起來,意思就是:Ursus maritimus,北極熊的拉丁學名。其中的「Ursus」還經過了加粗放大處理,正是為了對應著遊戲中的種族「烏薩斯」。
這下面還有四行小字,內容依次是:Chordata 脊索動物門,Mammalia 哺乳綱,Carnivora 食肉目,Ursidae 熊科。完全符合了生物學中北極熊的每一級分類。至此,早露的原型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了:北極熊。
北極熊(Ursus maritimus),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體重可達1800磅,站起來能有10英尺。它們常被稱作白熊,但皮膚實際上卻是黑色的。這其實是因為毛髮十分特殊,是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所以這讓它們看上去整體外觀會呈現白色。在夏季,由於氧化的原因,也可能會變成淡黃色、褐色或灰色等等顏色。
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結合在俄羅斯的分布來看,早露的原型,應當是北極熊的北西伯利亞亞種(Ursus maritimus polaris)。但沒有那麼簡單,立繪中還有更多的細節。
二、冰雕與氣候變暖:
立繪中的北極熊並不都是單純的北極熊。仔細觀察它們身上的細節,可以發現實際上都是以「冰雕」的形式出現的,如下圖所示:
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上圖中的北極熊沒有瞳孔;身上有稜有角,這是明顯的雕鑿痕跡而不是自身的濃密毛髮。在驚嘆Skade老師繪畫功底的同時,也不得不得出另一個結論:立繪中想表達的並不只是北極熊原型,而是北極熊冰雕。那我們就順著這個線索,來看看冰雕。
自2009年起,來自英國的著名雕塑家科爾斯(Mark Coreth)一直在堅持進行「冰雕北極熊」(Ice Bear)行動裝置藝術展。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次展覽,是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全球各國的領袖、團體以及媒體齊聚當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科爾斯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現場鑿冰雕刻,向全世界展示了第一隻冰雕北極熊,如下圖所示:
他將現場雕刻的北極熊放在了戶外進行展出。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以冰塊雕砌成的北極熊逐漸融化,最後徹底消失不見,只留下了一個乾淨的展臺。很多人從中感受到了全球暖化問題的嚴峻和真實存在。同時,北極熊的冰雕還有另一層含義:旨在提醒全社會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全球變暖正使北極海冰驟減。
根據研究表明,2000至今,北極部分地區北極熊數量已經銳減超過了40%。環境變化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成年北極熊必須遊得更遠才能捕獲食物,它們惟有盡最大可能填飽自己和幼崽肚子。每年2月27日被定為了「國際北極熊日」,早露的生日可能也正是這一天。
概括一下上文,幹員早露的原型是: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的北極熊北西伯利亞亞種。希望在泰拉大陸中的北極熊不會受到全球變暖的困擾,也希望現實生活中的北極熊依然能在屬於他們的凍原上信步而行。
三、捕鯨槍:
幹員早露,她立繪中的北極熊口中叼著「魚叉」,手中的武器在造型上也非常矚目,如下圖所示:
這樣獨特的造型,結合裝配的魚叉、北極熊本身的主食「海豹與魚類」這兩點元素,非常容易對應到現實中的一種武器:捕鯨槍。這是一種新型的捕鯨槍,也可以翻譯為「捕鯨炮」。不僅帶有倒刺、可以發射繩索,還裝填有能夠隨著標槍發射的炸藥。
上圖是曾經世界的最大的捕鯨船,荷蘭的「威廉Barendsz」捕鯨船上配有的捕鯨炮。在17世紀,現代捕鯨業出現之前,普遍使用的捕鯨方法是在敞篷船上的捕鯨銛。他們會用這種帶有倒刺的捕鯨標槍,在刺入鯨肉後讓倒刺揚起,讓鯨魚無法逃脫。再通過皮繩拉扯,使用上面綁著的吹脹海豹皮作為浮子,牽住試圖再次潛入水中的鯨,等待其體力耗盡。
在19世紀中葉,美國迎來捕鯨業的顛峰時期。新型捕鯨槍層出不窮,捕鯨槍進入肩射階段(早露持有的就是這種類型的)。挪威人福伊恩(Svend Foyn)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捕鯨炮,能夠發射內充炸藥的標槍。這種標槍會在尖端金屬圓柱體中帶有炸藥,與一根時用的導火索相連,擊中的幾秒後就會在鯨魚的體內爆炸,產生大量氣體讓鯨魚無法下潛。我們可以從早露的攻擊模式中清晰地看到這種標槍和炸藥:
上文的一些線索也在這裡合上了:北極熊冰雕口中叼著的也是這種「帶有爆炸頭的標槍」。同時這也解釋了早露的設定與攻擊模式:她的特性是優先攻擊重量最重的敵人(世界上最重的動物,鯨魚)、狙擊幹員(肩射捕鯨炮是發射爆炸標槍的)。
接下來我們再聊一點:為什麼早露是北極熊的設定,卻要持有捕鯨槍?答案其實很簡單:上文提到了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變化、食物稀缺,它們不得不爭奪陸地上有限的食物,而鯨魚的屍體就是它們現在最好的選擇之一。在2018年,就有這樣的一幕被拍了下來:在俄羅斯東北部楚科奇海岸的弗蘭格爾島上,大約200隻北極熊衝下山坡,享用一頭被衝上岸的鯨魚屍體。
是的,事情發生在俄羅斯,主角是北極熊。「烏薩斯」、「北極熊」、「捕鯨」,所有線索都在這裡合上了。但真要深究背後的解釋,錯不在北極熊、不在早露、更不在鯨魚,而是在於生存環境的改變。為了讓族群生存,早露不得不拿起了捕鯨槍。
四、哥特與教堂:
最後說一下其他發現:早露身後的冰堆中,有一處大教堂。早露的幹員英語名是Poca,因為她是烏薩斯人,所以用俄文轉寫後得到的是「Rosa」,在拉丁語中意為「玫瑰花」。也常常被用來當做女性的名稱,寓意「像薔薇一樣美麗的女子」。
這一處被埋藏的教堂正是哥德式大教堂。流光溢彩的玫瑰花窗,正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結合早露出身烏薩斯,這可能是最著名的俄羅斯聖母大教堂,如下圖所示:
玫瑰花一般的少女早露。
希望她與她的族群,在羅德島上能過得無憂無慮。
首發都在「奇形怪狀研究所」,專注於明日方舟、崩壞3的深度遊戲攻略。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