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鄰居握手言和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趙萬佳)兩家相鄰而居,卻因修房過路的瑣事積怨,5年來爭執不斷,交流方式最後只剩下吵架。老民警悉心調解,登門12次不厭其煩耐心勸導,終於融化堅冰,兩家握手言和。近日,利川都亭街道的老羅拉著社區民警謝昌林的手一再感謝。
老羅和老張都住在利川市都亭街道,兩家房屋相鄰,本應遠親不如近鄰,卻因多年的積怨鬧得雞飛狗跳。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老張家安裝下水管道,因對安裝位置意見不一,老羅與他發生爭執,後被眾人勸開。但矛盾沒有解決,時間一長,怨氣在雙方心中不斷累積。做了十幾年的老鄰居,如今兩家人除了吵架打架,幾乎沒有其他的交流方式。
轉眼2019年,老羅家要翻修房子了,老張攔下自家門前的路,不讓老羅運送材料的車經過。不得已,老羅只得僱請工人,將所有建築材料利用人力方式運回自家工地。矛盾進一步激化,老張家和老羅家也開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老羅家修建房屋導致我家房屋牆面、路面和下水道均有不同程度損壞,必須賠償。」今年5月,老張來到南湖裡警務室,氣憤地對社區民警謝昌林說,並聲稱經過專業機構鑑定,賠償金額為25萬元。
無獨有偶,當天下午,老羅也來到了警務室,說之前老張攔著不讓材料車過路,導致他建房成本增加,他也表示不滿,事情若不解決,他就去上級部門反映。
謝昌林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組織社區幹部對雙方進行調解。奈何雙方積怨已久,每次都堅稱自己多麼忍讓,對方如何得寸進尺,一時間,矛盾難以調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謝昌林決定暫停調解程序,做好穩定工作,不急於快速調處,而是從「局外人」的角度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謝昌林經常到雙方家中走動,了解兩家人的想法。先跟老羅嘮嘮嗑,聽聽他對老張家的「聲淚控訴」,再跟老張攀談,了解他的「心頭積怨」。最後,向四周鄰居側面打聽一下,將具體情況調查清楚。
在確定了老羅修建房屋手續合法合規後,謝昌林每天都去老羅家工地上轉轉,提一些修房的建議。聊天的過程中,向他普及相關法律知識,言明和周圍鄰居搞好關係的利害。一段時間下來,民警發現老羅內心也不願意鬧矛盾,只是放不下架子來和好。
接著,謝昌林又和老張溝通,賠償25萬元的依據在哪裡,鑑定機構必須將帳目羅列出來。聽到這些,老張態度鬆動了。原來,所謂「專業機構」,只是老張隨口胡謅。謝昌林順水推舟,勸他降低賠償金額。抓住了這個機會,謝昌林再次勸說雙方化解矛盾。
如此這般,連續一個多月下來,謝昌林到兩家勸說12次,磨破了嘴皮子,終於解開了雙方心結。10月底,在南湖裡警務室,老羅和老張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調解開始。經過社區幹部、社區民警的勸說,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老羅家向老張家賠償1萬元,老張家打開家門口的圍欄,讓老羅家運送材料的車子經過。堅冰融化,雙方握手言和。
「真是太感謝了,要不是謝警官不厭其煩來幫我們調解,我和老張兩家還不知道鬧成什麼樣子……」11月24日,謝昌林再次到老羅家走訪查看房屋修建進展,老羅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