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月23日,受寒潮影響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基鄉宇苗坳出現冰凌。 黃威銘 攝
圖為1月26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浮石鎮諫村村,蔗農搶收甘蔗。 譚凱興 攝
中新網南寧1月28日電 (朱柳融 鍾建珊)至1月28日17時,廣西北海暴雨已持續了56個小時,冬季罕見的降雨讓北海市區變「海」,3人墜入井坑,幸被救起。
「霸王級」寒潮橫掃中國北回歸線以南地區近一周,多地出現歷史罕見降雪、低溫、降雨,受災嚴重。
北回歸線(北緯23°26′線)橫穿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寒潮讓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農作物、水產養殖經歷低溫的生死煎熬。
1月28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提供的信息顯示,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對中國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農業產生不利影響。廣西、廣東、海南等地蔬菜、馬鈴薯、甘薯、玉米等作物遭受中等寒害,香蕉、橡膠等熱帶、亞熱帶經濟林果遭受不同程度寒害,海洋漁業和水產養殖受害較重。
有「香蕉之鄉」之稱的廣西,200多萬畝香蕉林受到凍害;廣西的「甜蜜產業」糖業,因68.17萬畝甘蔗不同程度受損,而蒙上一層苦意。位於北部灣沿海的廣西欽州,10多萬斤羅非魚因冰凍死亡。
記者28日從廣西民政廳獲悉,受1月23日以來的強降溫及降雪影響,廣西桂林、南寧等地出現雪災或低溫冷凍災害。統計顯示,災害共造成廣西22.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6.79千公頃,農業損失7522萬元人民幣。
歷史罕見的寒潮,對廣東漁業造成更為巨大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6日,該省漁業受災面積11.7萬畝,總經濟損失9.9億元人民幣。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北回歸線以南的潮州、茂名等地。
本次寒潮還將雪花帶到了中國鮮見降雪天氣的北回歸線以南地區。
一場41年未遇的雨夾雪1月24日清晨打破了中國「綠城」南寧的寧靜。南寧人的微信朋友圈被雪景刷爆,數萬人蜂擁到青秀山風景區看雪,如過節一般。貴港城區、玉林、憑祥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雨夾雪或飄雪。
就在同一天,常年溫暖的「花城」廣州,城區也罕見地飄起了雪花。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城區第一次出現降雪。在珠江三角洲和廣東省南部部分市縣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雨夾雪或霰(小冰粒)。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葉殿秀介紹,據廣東省86個國家站天氣現象歷史資料查詢統計結果,1951年至2015年期間,北回歸線以南曾出現過5次降雪。此次降雪線南端位置偏南,為1951年以來最南。
素以溫暖舒適著稱的中國最南端省份海南,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海南出現了歷史同期(1月下旬)第三強的冷空氣過程,省會海口市出現40年以來的最低氣溫。
「霸王級」寒潮前腳剛離開,陰雨天氣後腳霸佔了中國北回歸線以南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