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最高級別預警——橙色預警
" 斷崖式 " 降溫、" 霸王級 " 寒潮
預計到31日超八成國土或將被 " 冰凍 "
我們將面對怎樣的寒冷?
全國大範圍寒冷天氣
能源需求超預期增長
如何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29 日,大風降溫範圍迅速向南擴展。中央氣象臺連續第二天發布寒潮橙色預警。隨著寒潮南下,最低氣溫 0 ℃冰凍線將步步南壓。這輪寒潮會持續多久?各地情況如何?
為什麼今年寒潮來得又快又急?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今年 11 月中旬以來,冷空氣就比較活躍,強度也一次比一次強。其中 , 在 11 月中下旬和 12 月出現了兩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所以導致今年從 11 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出現比常年同期偏冷的狀態。所以這次寒潮為什麼暴發得比較早,可能是由於今年中高緯度集聚的風區不斷向東亞南壓,導致冷空氣頻繁且活躍。
今年的 " 霸王級 " 寒潮和 2016 年那次大寒潮相比有何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這兩次寒潮,從強度、降溫幅度來看,兩者實際勢力基本相當,但這次寒潮和 2016 年那次強寒潮相比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出現時間早,2016 年是出現在 1 月 21 日到 25 日,正是四九寒冬的時候,而這次要偏早二十幾天,是在 12 月底。
這輪寒潮天氣持續相對短一點,上次持續五天,這次大概持續三天不到四天左右的樣子,但這一次大風覆蓋範圍廣,而且風力大,整個南北地區大部都會出現五到六級陣風,所以這一輪寒潮風寒效應更為明顯。而且這次冷空氣暴發是一次性暴發,就像一盆冷水很快潑下,而 2016 年那次寒潮是分兩到三股,一盆水分兩三次潑下來,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同。
這一輪寒潮雨、雪強度範圍都不如 2016 年那次,2016 年那次整個長江以南大部分都出現了大範圍強降雪和冰凍天氣,這一輪寒潮,降雪時間很短,而且降雪的量也很弱,除了在山東、蘇皖兩省一些地方稍微大一點以外,其他都很弱,很快就停止。
未來三個月不排除再次出現寒潮的可能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從這個冬季來看,現在還有 3 個月,1 月、2 月甚至到 3 月都是寒潮活動的一個比較頻繁的時期,而且今年寒潮天氣是在拉尼娜的背景下發生的。通常在拉尼娜背景下,冬季出現偏冷狀態概率更大一些,所以在未來三個月不排除再次出現寒潮的可能。
寒潮來臨,要做好哪些防護?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首先要注意個人防護,因為降溫特別劇烈,而且很多寒潮帶來今年以來最冷天氣,有時甚至還會破歷史極值。所以個人要做好防寒保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今年又是特殊疫情散發的狀況,還要特別做好個人防護。另外,這輪寒潮,風特別大,而且持續時間基本接近 48 小時,陣風甚至都 7 級以上,所以要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和戶外作業,同時還要預防森林和草原火險。
寒潮天氣,交通需要注意什麼?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這一輪寒潮天氣由於降雪、雨雪範圍比較小,主要是在黃淮以南地區,而且地面上持續時間短,雪量比較少,地面積雪基本不太明顯。儘管雨雪很小,但由於降溫幅度比較大,道路可能很快會結冰,需要預防。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