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寶石,因各種豐富的顏色而被世人所追捧,但大家知道為什麼寶石的顏色由那麼多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探究竟!
鉻是一種神奇的元素,在紅寶石裡它呈現出鮮豔的紅色,在祖母綠中呈現純粹的綠色,而在變石中,它在日光下表現出綠色到藍色,而暖光源下呈現出紅色到紫色。這一切,都離不開這個神奇又神秘的元素--鉻
1797年法國某化學家在鉻鉛礦中首次發現了Cr元素。Cr的單質為鋼灰色,是硬度最大的金屬,它的元素名來自於希臘文,原意為「顏色」,這是因為Cr的化合物都有顏色。
祖母綠原本只是一種綠柱石,綠柱石混入不同元素成為了不同品種寶石,比如海藍寶石、摩根石、金綠寶石等。「哥倫比亞綠色之火」的祖母綠,因為含一定量的鉻,具有天鵝絨般的翠綠色,使它從綠柱石家族中脫穎而出,成為綠色寶石中的老大。
翡翠是「玉石之王」,也是因翡翠的礦物成分裡含有鈉鋁輝石,而它裡面的鋁被鉻元素給替代了一部分,這分量不能多不能少需要剛剛好。替代之後的翡翠,肉眼可見光下才能看到這麼翠的綠色。
軟玉中的碧玉,也是因為被混入了一定量的鉻元素,才能造成肉眼可見的綠色。這種綠色要在含有1200~1500ppm的鉻元素時,才會呈鮮豔的翠綠色,是非常難得的。
一般的綠碧璽是因為鐵元素而呈現綠色,鉻綠碧璽因為摻入鉻而呈現的綠色飽和度更高更翠亮,顏色翠綠直逼沙弗萊石,這就是為什麼它即使不如帕拉伊巴、盧比來這些碧璽中的極品有一個美妙的名字,也可以身價倍增的原因。
翠榴石中,原本應該鐵元素致綠色,現在變成鉻元素致綠色。而翠榴石除了顏色飽和度更高了之外,它的散射值更高,換句話說,火彩閃耀程度比鑽石更強烈,自然是稀有。只是因為產量稀少、發現相對較晚(19世紀中葉),就只成為一些寶石和礦物愛好者、收藏者的新寵,但是其售價也相當不菲。
沙弗萊它的學名為鉻釩鈣鋁榴石,因含有微量的鉻和釩元素,而嬌豔欲滴,賞心悅目。它於20世紀60年代末被發現於肯亞的沙弗國家公園。20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珠寶商蒂凡尼將這款寶石命名為沙弗萊石,並大力推廣,使其完成了正式的亮相併大放異彩。
透輝石算是輝石家族中常見的成員,但是在俄羅斯產出有一種含鉻的透輝石,其顏色與透明度都與祖母綠相差無幾,也使其成為售價不菲的綠色寶石。
寶石的致色元素經常有一定規律可循,但是在鴿血紅身上,偏偏把「鉻致綠、鐵致紅」的原則給打破了。
紅寶石之所以能達到鴿血紅的級別,就是因為這個鉻元素,它的混入對可見光的七彩顏色有了不同的過濾,憑肉眼可見的紅色變得更為鮮亮濃豔。鴿血紅在國際證書上就有一個標準的紅豔範圍來定位的,鉻元素混入也得適量。
藍寶石的礦物名稱為剛玉,屬剛玉族礦物。實際上自然界中的寶石級剛玉除紅色的稱紅寶石外,其餘各種顏色如藍色、淡藍色、綠色、黃色、灰色、無色等,均稱為藍寶石,或稱為彩藍寶石,即在藍寶石前加上顏色名,如粉藍寶石。
藍寶石中有名的品種除了藍色的矢車菊和皇家藍之外,還有一種傳說中的橙紅色剛玉,叫做帕帕拉恰,也叫作蓮花剛玉,它唯獨產於斯裡蘭卡的礦區裡,而這種懾人的獨特色彩就是因為鉻元素與鐵元素兩者恰如其分地混合在了一起,稍有偏差都無法混合成這樣的顏色。
一種濃烈的紅色石榴石,古代甚至一度被人當做是紅寶石的替身,英文也有著「Fire·火」的意思。就是因為鎂鋁的元素之中少部分被鉻元素替換,提亮了它的紅色程度,更為耀眼。
因含有微量的鉻,使得變石對綠光透射最強,對紅光透射次之,對其它光線全部強烈的吸收。在白天時由於陽光的照射,使其透過的綠光最多,故呈現綠色,到了晚上,當富含紅光的蠟燭、油燈或鎢絲白熾燈照明時,透射的紅光比較多,故呈現紅色。不過有誰知道其實鉻的英文名稱chromium在希臘語(chrōma)中正是「顏色」的意思哦!
不止亞歷山大變石,包括變色藍寶石或者變色石榴石,都有不同程度的鉻元素混入,改變了肉眼對可見光的接收,使得寶石在日光和白熾燈下肉眼看到的顏色有所不同。
【變色藍寶石】
綠鑽形成的原因
石榴石中的新寵---芬達石
當石榴石遇上暈彩效應——「彩虹石榴石」
碧璽也有人工合成的嗎?
請搜索微信號「HJZYMBS」
或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行家這樣買寶石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彩色寶石訊息!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整理及文字部分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