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援引研究人員的話稱,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正按照聯合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的最壞情況發展,這凸顯了當前氣候變化模型的缺陷。這兩處冰蓋完全消融後的融水量,足以使海平面上升65米。
據法新社巴黎8月31日報導,從2007年至2017年,由於冰川消融崩塌所造成的冰蓋大規模減少幾乎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作出的最極端的預測結果完全一致。該委員會預測,到2100年,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40釐米。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月刊上發表了其預測結果。
預測稱,這一上升幅度將對全球產生毀滅性影響,加大風暴潮的破壞力,使數以億計人口的沿海地區一再遭受嚴重洪災。
報導稱,儘管人們觀察到冰蓋不斷加速瓦解的現實與跟蹤這些趨勢的模型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匹配,但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關於地球上冰凍地區的特別報告維持了對格陵蘭島到本世紀末同樣的預測結果。
利茲大學極地觀測與模擬中心研究員、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託馬斯·斯萊特說:「我們需要為冰蓋設想新的最壞情境,因為目前它們的消融速度已經與我們現在預測的速度一致。」
他還說:「海平面預測結果對於幫助各國政府規劃氣候政策、規劃減緩和適應戰略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低估未來海平面的上升幅度,那麼這些措施也許不足以應對變化,從而使沿海社區容易受到影響。」
報導稱,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很可能使每年花在修建海堤和其他防禦設施方面的支出增加700億美元。
直到20世紀、21世紀之交,南極洲西部和格陵蘭島新的降雪彌補了消融的雪水。但全球變暖速度不斷加快,打破了這種平衡。(編譯/胡婧)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