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圖書館礦泉分館
天河區科技園分館
2015年,廣州在圖書館建設方面立了個「flag」——到2020年,要實現全市平均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達到甚至超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通過一系列紮實、穩健、高效的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市有公共圖書館229個,平均每6.5萬人擁有一座館,提前一年實現了「小目標」。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說,廣州的圖書館制度體系建設為全國樹立了樣板。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城市圖書館服務網絡之一。廣州引領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也引領了世界公共文化發展方向。
從似乎悄無聲息到全國關注,四年來,廣州在「圖書館之城」方面,到底做了些什麼?「廣州經驗」究竟領先在哪裡?它在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哪些啟示和經驗?
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時間軸
立法先行,是令廣州圖書館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提升的根本保障。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認為,可以說廣州經歷了一個從文化自覺、法治政府到「良法善治」的過程。
2012年提出「圖書館之城」建設目標,啟動立法、制度設計
2015年5月1日,《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頒布實施
2015年5月1日,《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條例》的立法目標明確,即要促進和規範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界定各級政府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各級公共圖書館在體系中的地位和職責,重點解決保障不充足、體系不完善、發展不均衡、基層圖書館滯後等深層次問題。
2015年底通過《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
《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對標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對廣州公共圖書事業做出整體設計,計劃到2020年,實現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並且制定了市、區、街鎮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
2015年至2019年,廣州先後制定印發了《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廣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關於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第三方評估管理辦法》《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工作指引》等。
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市有公共圖書館229個,平均每6.5萬人擁有一座館,提前一年實現了「小目標」。
總分館制讓「頂層資源」流動到「神經末梢」
在「圖書館之城」建設中,「總分館制」大放異彩。
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是文化和旅遊部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重要管理機制。顧名思義,這種制度,就是以若干「總館」,即區級館為樞紐,連接起一定數量的「分館」。總館與分館之間,實現資源共享、物流聯通、信息同步,以及管理、運營等方面的標準化、規範化,以在全市的範圍內通盤調配資源。這樣一可以提升圖書等資源的分配效率和保障能力,無論大小館,都有整個體系做保障,也有利於盤活一些「沉澱」的資源;二對讀者來講,方便很多,比如全部做到了通借通還;三對圖書館而言,採編、技術、採購等部門可以不用每個館都單獨設置,降低了運營成本。按照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要讓中心區與非中心區,以及街道等社區都擁有巨量的藏書、寬大的場館,無論從成本還是空間來說,都不可能實現。其「痛點」,就在於「上下層」之間的「流動」。而總分館制,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
廣州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首要的創新之舉,在於制度法制化。廣州圖書館總分館制體系建設,是全國首次用地方法規明確市、區政府在圖書館總分館體系中的責任——市政府負責設立廣州圖書館為全市公共圖書館中心館,區政府負責建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區公共圖書館為區域總館,鎮、街道公共圖書館為分館。
基層圖書館設施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要實現《條例》定下的目標,「保障」必不可少。據介紹,幾年來市、區、街鎮圖書館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當中,政府主導作用發揮明顯,2015年市財政對各區圖書館安排建設資金4600萬元,2016年安排購書資金5600萬元,支持區館建設和區域總分館制建設試點。2018年,全市公共圖書館財政總投入4.51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市、區級圖書館13個20處,建築面積合計28.33萬平方米。廣州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單體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2015年,黃埔區圖書館新館對外開放;2016年,從化圖書館二期對外開放;2017年,海珠區少兒館對外開放;2019年9月底,越秀區少年兒童圖書館試運行。目前,海珠、白雲、花都、番禺、南沙5個區均正在推進實施新館建設項目,建築面積將新增10.3萬平方米。
一個特別突出的亮點是,廣州基層圖書館設施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7~2019年,市財政累計投入1670萬元,各區相應提供配套資金,扶持63個街鎮圖書館和23個市民書房新建改造,有力推動了全市公共圖書館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各區館因地制宜
越秀區
越秀區是老城區,空間有限,於是,越秀區圖書館萌發了建設「多元」總分館制的工作思路。區圖書館館長鍾少薇介紹,區館在全省率先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合作共建四閱分館,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十大「最美粵讀空間」;合作共建廣東省首個街道少年兒童圖書館——越秀區圖書館礦泉分館,採用「錯時開放」的方式,打通了「學校」和「社區」的圍牆。
天河區
天河區有一座「網紅」圖書館——天河區圖書館與天河科技園管委會、與亨美術館三方合作,在天河科技園設立的科技園分館。它位於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湖水環繞的大觀溼地旁。天河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它的建築面積近800平方米,以科技和藝術類圖書為主,配備24小時智能微圖書館設施,主要服務於園區內信息技術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
天河區圖書館館長劉馳告訴記者,他們打造了天河雲學習中心、天河區地方文獻資料庫、古籍在線閱覽平臺等本地特色數字服務平臺。
白雲區
位於白雲區的廣州圖書館廣州市兒童公園分館是廣州圖書館與廣州市兒童公園共同打造的第一個兒童青少年主題直屬分館。總藏書約4萬冊,其中少兒圖書約3.5萬冊,每月更新圖書約1000冊。2臺歌德電子書借閱機,預裝2000多種獨家授權的正版圖書,每月更新100本,與出版社紙書同步發行,讀者用手機掃描,就可免費下載閱讀。廣州圖書館副館長陳深貴告訴記者,2016年10月1日開館至2019年10月,兒童公園分館共外借圖書60.68萬冊次,是廣州市服務效益最好的基層分館。
「網紅」館個性鮮明
今年,《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工作指引》發布,廣州市文廣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介紹,廣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採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積極與學校、企業、園區、地產商、民營團隊等各類社會機構合辦圖書館、文化館分館,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力量大投入。
與社會合辦的圖書館,現在也被納入了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目前,書店、企業園區、咖啡店、公園、房地產商、教育機構、學校、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地鐵公司、寺院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圖書館辦館主體呈現多樣化特點。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政府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55個。這些館,樣貌多端,個性鮮明,湧現出一大堆「網紅」。
2019年3月31日,海珠區圖書館同創匯FDC分館正式對外開放。它打破了以往圖書館提供圖書服務為主的傳統,是全市第一個面料實物和服裝類書籍完全融合的圖書館。
黃埔區圖書館萬科山景城分館是一座「三方共建」的社區館,不僅為社區2萬多居民提供公共閱讀服務,也輻射周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