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何其渺小。面對那驚濤駭浪,狂風肆虐,熊熊烈火,如何去逃出生天?生命的珍貴讓我們必須放手一搏。贏了-生,輸了-死!就這麼簡單。有太多讓我們眷戀的東西,有太多讓我們不忍的情懷。加油!
一起來盤點下,英雄不分國度,值得我們敬仰!(註:排名不分先後)
1、《2012》
我最欣賞的,是美國黃石公園裡面的那個傢伙,以及我們西藏的那個智慧的喇嘛,在大難臨頭前的那種瘋狂和鎮定,殊途同歸,都是人類極高的智慧所在。
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去郊外公園郊遊後,意外的是後面爸爸得知 這個世界將要末日了,只有有錢人才能離開,他立刻想到了孩子和前妻,電話裡急切的咆哮,為的是生存希望,費盡萬劫,開著車,極限地逃離死神,為了平反不公,這樣的父親在最後關頭,想的第一位永遠是他的兒女。
2、《後天》
流浪漢和狗,你們要砍樹,砍吧;你們要用水,用吧;你們要開凱迪拉克,開吧;你們要生孩子,生吧;你們要把所有能吃的動植物都吃光,吃吧;你們要把五顏六色的液體倒進江河湖海裡,倒吧……你們要賺錢要利益要發展要進步,對此,我從來沒有權利拒絕。可是,當我下暴雨暴雪刮沙塵颱風泛濫河流升高氣溫的時候,你們怎麼有那麼多抱怨呢?你們不是最愛那些空調電暖氣防塵面罩麼?你們在毀滅我,卻要求我以美好的姿態呈現給你們的子孫後代。公平一點的說,這可能嗎?
3、《日本沉沒》
看了地震再來看這個,嚇死個人啊。想不到現實版的居然正在上演。天災人禍啊。這部確實是日本難得一見的大製作,災難情景做得很真實,直升機、軍艦和潛水艇都用上了。為什麼夢不能圓 是被晨風悄悄奪了去,沒曾想戀愛也有苦,鍾情向誰去述說,我不要中斷,不要中斷,我祈求再祈求 ,我愛你,愛到無語,忍耐越深情越深,我想保護你,保護你,不要迷茫,我要激勵你到成功。
4、《海嘯奇蹟》
災難,兩個字,一橫一豎。糯米是橫著演的,伊萬是豎著演的。整體很有馮小剛的範兒!有幾處很感動人的催淚片段,始終敵不過這種親情相關的催淚彈。果然拍驚悚片有一手,幾處遇難場面在視覺上很揪心,也明確了人在身體上真是脆弱的一塌糊塗。同時對應精神的強大。守望相助,人終究是要向善的。多少有點設計感,真是幸運的一家人。
5、《完美風暴》
看了才知道是喬治·克魯尼主演。獵人捕獵、漁夫打魚,收穫,或者死在自然手裡,這是一個樸素的自然循環。英雄未必活著回來,結局。不像這個充滿陰柔味道的亂七八糟的世界,這是一部充滿陽剛味的男人影片。沒有再見,只有永恆的愛。真實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糟糕:風暴異常狂暴,他們正在面臨出海生涯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友情和愛情,在這場風暴中愈磨愈堅。
6、《新海神號》
同樣拍海難,同樣講的是遊輪沉沒。《鐵達尼號》用愛感動了無數戀人;而《海神號》則用逼真的特效驚豔了每一個觀眾的眼球。極力推薦。還記得童年時期對結局的老父親為了成全女兒情侶,捨身成仁去關閉螺旋槳的事情,簡直太催淚了!海神號無疑在逃生和自我拯救中是極其成功的典範!
7、《全球風暴》
吉姆斯特吉斯講話的時候老喘什麼?似乎好多演員都喜愛用這種講話方式來增加緊張感,但效果就是好像肺有問題。把劇情去掉可以做個不錯的4K電視測試樣片,加上劇情就是你所看過的無數爆米花爛俗橋段的一次改頭換面。效果做的不錯,但是邏輯硬傷也不少;想營造一個大的場面,主線劇情卻設置的極其狹窄;想用中國元素吸引票房但是沒有看到任何誠意。
8、《超強颱風》
講的是科學決策及人治和法治的事兒。電腦特技還過得去,但模型特技太糙了,有幾分鐘挺抓人的。那個四川老公、那個瘋狂老外、那個年輕醫生的設計都存在問題。那個小孩要金魚的情節也很爛。就是資金不夠,反覆用同樣鏡頭,災難模型痕跡又太過明顯,配樂依然《黃河絕戀》,所以有那麼點雷,都在情理之中了。
9、《水嘯霧都》
現在看水嘯霧都,很應水漫帝都的景兒。3個小時的超長片,倫敦險些在洪水中淹沒。記得《2012》中,曾經有過倫敦被淹沒的幾個鏡頭。而本片則像是這幾個鏡頭的擴展完整版。泰晤士河上的人工大壩,早在建造之初就有人提醒設計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雖然概率非常小。
10、《天地大衝撞》
現在很多片在人性表達方面遠不如此片。從擊毀彗星失敗,才算真正開始,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或社會先進的一個標準。但是當無法用現有的人力挽回從天而降的空難時,為了人類物種的延續,不得不進行殘酷的選擇,也是自然界優勝劣淘汰的選擇方式:從整個地球選擇出100萬人進行自建的地下的諾亞方舟。
11、《雪國列車》
你們有沒有覺得兒童車廂洗腦那一幕幕很眼熟?韓國導演近幾年在國際上的表現不得不讓人佩服,強烈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韓國片,哪怕演員換成清一色的好萊塢。本片雖然bug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一次新鮮而刺激、誇張而極致,五味雜陳、絕妙又荒誕的銀幕體驗,值得去深挖又擔心過度解讀的影片。勇敢的少年們,大膽的走出列車去創造奇蹟吧。
12、《唐山大地震》
時間跨越很大,在這點上馮導做的不好,讓人覺得有流水帳之嫌。但就故事而言,我並不覺得是在打國難牌而刻意煽情,很多都是實實在在能夠打動人心的。一開始他們家的房子塌了,然後他們家妻離子散,後來他們家又破鏡重圓。他們甚至連鄰居都沒有。我們說一場大地震給人們內心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限於骨肉親人的死去,而是你發現你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居然能夠瞬間崩塌。由此這種深切的不安會伴隨終生。
13、《神秘代碼》
我承認看完整片的震撼令我的手現在依然微微發抖,在最後一刻終於毀掉了,沒有任何機會和救贖,儘管為了支撐視覺效果而產生的乙醇類火焰爆炸確實很扯,但是就這種衝擊而言,審判日顯得像是小鬼在玩火柴炮。我想起很多年前九州上天神的採訪問卷:要滅亡了,你要如何度過這一天?覺得和家人在一起,無論如何也是最無悔之舉。然後末日降臨,一切子虛烏有,我承認這個場景讓我感到小小的滿足和興奮。
14、《迷霧》
永遠不要放棄。維度極豐富。像是最近招遠事件的一個註腳,圍繞女神婆展開的情節,可窺見邪教發展傳播的模式。整體猶如一個古希臘式的悲劇。男主角像史詩中的英雄,正直,有屠龍斬棘之勇,以頭腦、感召力帶領他的人民走出困境沼澤,做出的所有決定都英明正確,可最終依然難逃悲劇的宿命。這絕望的迷霧也擊倒了我。
15、《末日崩塌》
不及格的劇情,卻是非常合格的災難片。巨嘯來襲前兩個老夫老妻的擁抱,竟然有很好的催淚效果。好想知道那艘可憐的小飛機落在了哪裡……咳,已經是該類型視覺特效的極限了吧,破壞力相當於《2012》再加上一個《鋼鐵之軀》,同時還有幾個新鮮的動作創意蠻不錯。
16、《世界之戰》
前半段的寫實風深得我心。雖然聽說是暢銷小說改編的,但是劇情很不合理。按照影片的說法,外星人已經在地球埋伏很久了,這麼長時間內,他們竟然就沒發現地球的微生物能要他們命?他們到地球,竟然連絲毫的防護措施都不做,就直接裸在地球空氣裡?咱們去趟太空回來都知道要隔離消毒呢,外星人連這都不懂?
17、《龍捲風》
這部在中國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如果是現在拍,那一定要拍成3D的。尤其是當油罐車砸向鏡頭的那一段,肯定老震撼了。只是裡面的穿幫鏡頭太多了,主人公的車那麼折騰,最後連車窗都沒碎。而且,龍捲風一般最長頂多2分鐘,結果片中的龍捲風卻颳了20多分鐘都沒停。在當年還算是很不錯的片了
18、《鐵達尼號》
面臨別無選擇的悲劇命運,我們何為?我在大學第一次去的影院看的,和他看3D的,對我來說算是難忘的吧。被感動的時候,也在想如果他們都能順利被救,那麼還能在現實生活中繼續相愛到老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艘,看了不止一遍,海洋之心,素描肖像,裡昂那多那青澀的面龐。不用再多說啥了。
19、《地心搶險記》
是怎麼了,是想告訴我們科技的力量和偉大麼?永恆的題材,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地下的題材往往晦澀,因為人類似乎更了解天上的事,不過,這部還好。人為的破壞讓地球的環境越來越糟,如果自然本身出現停頓的話,就更不堪設想。沒告訴我們為什麼地球內核自動停止流動,不過事出有因,一定有什麼道理。
20、《就是這樣》
現場感超強,就像看了演唱會,很可能作為偽粉絲進影廳,看完後就成了真粉絲。從紀錄片中,你能看到MJ品性中的真誠。作為音樂的使者,他也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和領導力。我很難形容看完這部以後處於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或者怎樣的心情。我只能說這是神的作品,神的演唱會,神的未完成品,但是卻展現了一種極度的殘缺美感。
21、《龐貝末日》
都末日了你們還有心情打來打去。你說這大難臨頭之際,為啥就是有些人他不好好死呢。真的好可愛,咱不介意火山灰的秒殺效果如何被無視,單憑最後那個帥呆了的擁吻經歷了帥呆了的衝擊波之後依然帥呆了地定格下來,我就覺得特麼有創意~女主醜的特別耐人尋味但我覺得特別好,你說這又該怎麼辦才好啊。
22、《我是傳奇》
結尾居然還真死了。非得翹了才是傳奇麼。假如變異能讓我那樣滑翔式的跳躍,我寧願感染。也許那是一種進化。是部不錯的科幻片,它把那種孤獨的氣氛渲染得很動人。影片開始一段跟1971年查爾頓赫斯頓主演的版本很接近,只是現在的技術強太多了,能把那種荒蕪的城市描繪得極其真實,1971年版中能發現不少穿幫鏡頭。威爾史密斯在影片裡演得不錯,有幾段戲很能打動人。
23、《絕世天劫》
鑽井團隊拯救地球,勞動人民才是世界的主宰,按理說20年前的布魯斯威利斯沒謝頂吧?可是隱隱已經有謝頂的跡象了!大片是這樣的。 鏡頭的技巧。臺詞的伎倆。搞笑的元素。大牌的雲集。 缺一不可。 商業片是這樣的。 平鋪直敘。 講故事。 所以至於商業的觀看,其過程是輕鬆的,即使腎上腺素會隨之主人公的命運,抑或曲折與糾結的過程所牽動。
24、《釜山行》
沒人提那個流浪漢大叔嗎? 流浪漢大叔廢物的一輩子,即使在逃難時也是跟男主和胖大叔混著抱大腿,一直唯唯諾諾著苟活,但在生死時刻,他毅然用肉身阻擋了喪屍,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婦女和孩子,在死之前真正做了一回男人!她好像一個提線木偶,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來自是我的設想,缺少一種生命感。
25、《極度恐慌》
現在看來劇情有些套路,不過還算不錯。細節的安排穿插很有匠心,可惜最後美式英雄主義照例泛濫。病毒蔓延的恐慌表現得淋漓盡致。影像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能夠把支離破碎的符號性元素通過蒙太奇使其合理的組接在一起。經典的好萊塢的可以說是以角色為中心而展開敘事的影片,這些角色或多或少是一些不變的,觀眾熟知的和心理上連貫的個體,而且角色的行為界定清晰,目標明顯。
26、《極度深寒》
童年記憶中的陰影,98年的現在看起來仍然相當牛逼,有哪個導演行行好拍個續集吧。敘事緊湊流暢,演員和特效也都不錯,比現在的大片好看多了。初中的時候看了好幾遍,超讚走廊裡全是屍體那段。中國元素不少,動作片結合災難片,主幹是冒險片套路,迪斯尼的特色,導演後來還搞了木乃伊系列之類,氣氛營造尚可,原來都是布景、模型之類,看著總比電腦畫的背景舒服,怪物的電腦部分除了大全景做的也可以。
27、《天劫餘生》
半夜看這個,飛機翅膀掉了我好緊張,他們沒有食物了我也好餓,他們開始吃人肉我開始噁心,他們遇到雪崩我心急如焚,他們用吉他燃火開玩笑說為什麼沒帶大提琴我跟著笑,他們爬到山頂看到一望無際的高山我有點絕望,他們翻越了雪山看到草地並搬來了直升機舉起了小紅鞋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28、《獨立日》
那段演講真棒,我都熱血沸騰了!羅蘭艾默裡奇,最善於毀滅地球的人。前半部一直都在緊張的氣氛裡,外星人來襲,巨大的宇宙飛船,沉默的陰影等等,都讓人感覺到了接下來的巨大災難的前兆。但是從電纜檢修員見到總統之後,這個就開始變成了俗套的英雄片。
29、《海雲臺》
英國的《水嘯霧都》跟開自來水龍頭一樣 《海雲臺》總算是開消防栓了 《超強颱風》最狠 在小孩澡盆裡拍。雖然聽說被閹 但狗血至此還真沒想到。悲劇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塑造的. 海嘯過後居然主角都沒死, 還算過得去的CG動畫不說, 但是劇情基本沒按常理走. 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塑造人物一多, 就都得有鏡頭, 劇情只好給他們安排讓海嘯拐彎,別傷害到這些主角. 畢竟,觀眾不想看到喜劇演員消失在海嘯中就沒了後文。
30、《漢江怪物》
除了那個怪物,還有很多值得看看。編導太天才了!音樂、鏡頭和剪刀的運用。刁亦男導演真應該學學人家奉俊昊,這才是將民族記憶和創傷融入進類型化敘事裡。在韓國片對西方類型的本土化實踐中,奉俊昊導演功不可沒啊。
31、《隧道》
如果主角用note7就可以把隧道炸開了。河正宇今年該拿獎了吧,恐怖直播獨角戲竟然沒拿影帝我特麼也是醉了。大家發現了沒——無論哪個國家,任何災難類的片,都藏著一顆和社會關聯的心,而不僅僅漂浮於呈現場面視覺本身。一向任性大膽的韓國片更是這樣。比如《隧道》,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它呈現了一個激烈的新劇情,也搬出了三個熟悉而經典的社會學理現象。
32、《恐怖直播》
韓國人要逆天了,即使一聽就知道那不是50歲男人的聲音,即使任誰也安裝不了如此犀利的炸彈。政界、傳媒界以及某國的臉都被打得啪啪的,河正宇的演技簡直無情。很多人對商業片有偏見,要麼一桶爆米花,要麼是東西往觀眾臉上砸。但如果據此認為,商業片營養不高又不值一提的話,這樣的判斷也是錯誤。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觀眾陷入到看片的誤區。
33、《薩利機長》
雖然好像事故調查給機長帶來的壓力山大,但是這樣一個無人死亡的空難事故如此盡職盡責的調查聽證,簡直是把那些數百人死傷卻連事發原因都還不清楚的天災人禍逼到無地自容了吧。坐在昨天影院相同的位置,昨晚梅爾·吉勃遜救了75人,今夜東木救了155人。我選的位置不錯。都沒《迫降航班》好看。那部至少刻出了人物畫出了矛盾。這部的人物跟事件分家。薩利機長到底什麼個性,怎樣的經歷,當時的經濟狀況,事後對自己的懷疑和拷問,沒說清。
34、《冰海沉船》
冷靜得有點失真,還是新版的逼真特效更好。這是一篇批鬥你泰的短文,不適者請掉頭行駛。首先明顯鄙人站隊ANTR。某泰一開始名字為《你泰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定位就是愛情史詩。這才是真正的經典。卡梅隆的那一版本是為了渲染轟轟烈烈的愛。
35、《南京夢魘》
可贊的是中方製片兼旁白,聲音幾乎是波瀾不驚的死板。但近結尾的處理不好,有了偏頗和叫囂的傾向。心情很沉痛。看這部是真真實實地完整地了解了一些南京大屠殺,以前頂多就是在電視上看到紀實頻道講過一些。一聽說這部,我馬上就去下載了——我甚至有一些急切,雖然我認為這種紀錄片應該同民族的人們一起看,那樣才了解何謂民族榮譽感。
36、《一九四二》
比地震好。但幾個小孩從化妝到聲音都比較硬,徐帆真該換掉,教父炒十三釵冷飯。國民Party的描繪能給觀眾相對開放的讀寫空間,在延安搞土改的萬能Party終於也缺席,一同丟進肖申克也無法救贖的卑劣秘史裡。哪來的偉大民族可言,都是卑賤。看得好累。也就止步於生硬的煽情了。
37、《南京大屠殺》
只有掌握了更強大的武力才不會被人隨意屠殺。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全校組織去看這部,好像那時候是全國性活動,單位組織,學校組織,然後回來寫感想。於是乎一行人浩浩蕩蕩從小學門口出發去興慶公園對面的影院。結果對於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幾乎完全看不懂。
38、《逃出生天》
沒用的配角,多餘的群戲,不是人多就能撐起一部大戲,壯觀而震懾的火災場面幾乎不可見,沒拍出任何恐懼和緊張感,節奏斷層,逃生顯得動力不強、有氣無力。應該算是國產災難片吧,還是蠻紮實的,都很飽滿,實景拍攝以及特效的烘託,作品還算是良心品質吧。火災場面很真實,古天樂劉青雲老搭檔,看完感覺消防隊員真的很偉大很不容易。
39、《緊急迫降》
比中國機長好很多,起落架的機械故障和控制面板燈的故障同時出問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機組人員和地面指揮人員的處理最大限度還原了真實事件。特別重申一次成功的解救,並用手段誇張渲染其中的需要克服的困難,這肯定是典型的主旋律模式了,但殼是死的,裡面都是活的,張建亞常會細緻表現官僚制度之笨拙,會嘲諷權力者的無知與無能,但卻認為運轉整個社會只能靠官僚體系變得行之有效,這點和黃建新類似,屬於並未站在對立面的批判者。
40、《海浪》
挪威2015送審奧斯卡新片,有著模仿好萊塢式災難片的痕跡,類似經典看多了就覺得新意欠佳,氣氛倒是不錯,視覺效果和場景編排看得出來很用心。主角刻畫以及主人公的家長裡短都很套路的照搬,人性表達也極度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