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看災難片 是因為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新冠疫情暴發,很多人會聯想到《釜山行》《我是傳奇》《後天》《2012》等災難片中的場景,4月9日,「人文清華雲講壇」第四場開講,著名影視理論評論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講授《向死而生:傳染病災難電影分析》。他指出,災難片其實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比如2011年拍攝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幾乎就是對這次疫情的「神預言」。尹鴻老師表示,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災難片給了我們一種用恐懼的經歷,去超越恐懼的美學方式和藝術方式

以表現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通常都被稱為災難片,尹鴻老師分析說,災難片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的破壞力量。無論這力量是來自自然、來自人為,還是來自外太空。第二,巨大的破壞性導致巨大的傷害。這種不可抗拒的破壞力,往往都會對我們的社會,對人們的生命、生存產生巨大威脅。第三,要表現人類為戰勝災難而付出的犧牲和努力。

為什麼災難給人們帶來慘不忍睹的損失,但是人們還喜歡看災難片?尹鴻認為,人們喜歡看災難片,恰恰是想超越我們對災難的恐懼。「盧梭有一句話:『人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實際上,人無論是在面對大自然還是人類自己時,都有許許多多無法戰勝的困境,不管這困境是來自自然界還是來自社會。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在每個前進的步伐中、在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面臨許多磨難。人類偉大之處,就是不管面臨什麼困難,都有一種精神去面對。海明威的著名小說《老人與海》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你可以消滅我,但是你不能打敗我』。換而言之,人有一種不敗的精神,能夠面對不可抗拒的災難。電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在面對災難時人類如何應對挑戰、如何戰勝挑戰,最後證明人性偉大的機會。」

尹鴻強調,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我們經歷了恐懼,才能夠最後戰勝恐懼,而災難片給了我們一種用恐懼的經歷,去超越恐懼的美學方式和藝術方式。

傳染病災難片為什麼頻繁出現?因為人類永遠在跟疾病做鬥爭

災難片根據打破現實平衡的力量分為六大類型,分別是自然、戰爭、太空、後人類、科技,以及傳染病災難片。尹鴻老師重點講述了此時人們尤為關注的傳染病災難片。尹鴻老師列舉了他的「TOP 10」。

按照拍攝時間,分別是《卡桑德拉大橋》(1976年,英國、義大利、西德)、《極度恐慌》(1995年,美國)、《十二猴子》(1996年,美國)、《我是傳奇》(2007年,美國)、《致命拜訪》(2007年,美國、澳大利亞)、《滅頂之災》(2008年,美國、印度、法國)、《感染列島》(2009年,日本)、《傳染病》(2011年,美國)、《流感》(2013年,韓國)和《釜山行》(2016年,韓國)。

尹鴻老師表示,傳染病災難片為什麼頻繁出現?因為人類永遠在跟疾病做鬥爭。「有兩種東西與生俱來,它們是疾病和死亡,是任何人都擺脫不了的宿命。人類歷史上,傳染病帶來了多次毀滅性影響,包括中世紀的黑死病。即便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霍亂、天花、瘧疾這樣的傳染病仍然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傳染病對人類社會和人類生存有很大的威脅,它也對整個社會體系、對人性帶來巨大考驗。所以,傳染病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題材,更重要的是這個題材把人性放在了聚光燈下的舞臺上,人性的善惡、勇敢與懦弱、自私與犧牲都能在這個舞臺上被放大呈現出來。許多電影希望通過這樣一種題材,既表現我們對傳染病的認知,更表現在傳染病這樣的傷害面前人類的尊嚴、人類的偉大。這就是為什麼傳染病災難片頻繁出現的重要原因。」

電影中在傳染病來源的表述上都有人類的反思

現實中,人們一直在研究傳染病的來源,甚至不乏陰謀論。在傳染病電影中,尹鴻介紹說,創作者會根據一些科學發現、對人類生活的認知,加上一些想像去表述傳染病的來源。

從他之前列舉的十部傳染病災難片中可以看出,這些電影在表現傳染病來源的時候,幾乎都與人的貪慾、爭鬥有關係,「比如有的電影中傳染病來自於人對大自然的破壞,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了病毒的泛濫;有的電影則是由於戰爭、國家跟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企業商業利益的需要而製造了生物細菌、生化武器。生化武器的洩漏對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無論傳染病是來自外太空、自然與生態、戰爭科技,還是來自生物科技,都跟人的貪慾、爭鬥有關係。」

尹鴻認為,這些電影中,在傳染病來源的表述上都一定程度地對人類的發展進行了反思,比如韓國電影《釜山行》,表現了因生物病毒外洩引發傳染病的故事。

美國2011年的電影《傳染病》更是被網友稱作對今年新冠疫情的「神預言」,影片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的故事。貝絲從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後突發疾病死亡,丈夫託馬斯協助Dr. Erin Mears 調查真相。

這部影片不僅表現了因人類砍伐破壞蝙蝠棲息地,從而引發病毒傳播的傳染鏈條,也展現了利益方為掩蓋真相而引發慘痛代價、拿自己做疫苗試驗冒險救眾人的女醫生的故事。尹鴻說:「《傳染病》中對傳染病來源的表述,和世界上的科學發現之間有更強的關聯性,更接近於人們在長期生活當中的感受。」

災難在災難片中有巨大性、公共性和全球性三個特點

傳染病災難電影不僅表現傳染病來自於人的貪慾、爭鬥和人對大自然認知的不充分,還會花更多篇幅表現傳染病帶給人類的巨大傷害。

「傳染病帶來的影響和災難是不可逆轉的,人類沒有辦法克服它,所以這種傷害在影片中就變得令人極為恐懼。這也是這些影片可能會使很多觀眾在影院裡屏住呼吸,覺得這種危機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尹鴻老師分析說,災難在電影中通常有三個特別顯著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巨大性。巨大的災難可能造成許多人的死亡,可能造成一個城市的荒蕪,可能造成全球的恐慌。在這些電影中,人會變成殭屍、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傷害等等,這種巨大性在電影的視覺上給觀眾帶來巨大震撼。例如《我是傳奇》中,紐約、曼哈頓這些國際大都市已經變得荒無人煙,傳染病奪去了所有正常人的生活,被感染的人都變成夜行動物,白天這座城市變成了死城。

第二個特點是公共性。在傳染病面前沒有等級之分,無論是政客、商人或者是普通老百姓,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貧富,在傳染病面前都難以倖免:「在1976年的電影《卡桑德拉大橋》中,一個恐怖分子去襲擊世界衛生組織,被病毒感染,跑上一列火車,為這列火車帶來了巨大危險。火車上承載著社會不同等級的人群,成為一個公共空間的象徵。其實我們所有人就像在一列火車之上,都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行進。」

第三個特點是全球性。「傳染病可以穿越所有的地方,就像這次的新冠病毒一樣。全球200多個國家受到影響,儘管大家採取了一些隔離措施、封閉措施、戒備措施,但是仍然不能阻擋病毒在全球傳播。這幾部電影中也會表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傳染病》這部電影中,無論是在亞洲、美洲還是歐洲,傳染病都無孔不入。」

病毒和人性的惡一樣會蔓延

好的傳染病電影絕不會僅限於呈現災難的可怕,在尹鴻老師看來,這些影片都不約而同地會產生一種社會寓言。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有社會隱喻的功能,認為病毒和人性的惡一樣會蔓延,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傷害。

像《釜山行》《我是傳奇》都重視傳染病的腐蝕性。「《釜山行》裡人被病毒感染之後,必須去咬別人,吸別人身上的血,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命。《我是傳奇》中,那些人被病毒感染之後,晚上也必須出來用活人的鮮血和肉體去維持他們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貪慾的一種象徵。所以,我們會在傳染病這種病理現象和社會現象之間找到一種象徵性的結合,這也是這些電影為什麼在表現人得了傳染病之後,不是讓他們默默死去,而是表現他們對他人會有巨大的傷害。這種社會隱喻實際上在真實的生活中,也會讓我們有同樣的感受。在傳染病的影響面前,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可能會相互攻擊、相互不信任。」

「這些電影用隱喻的方式批判傳染病帶給人性的變異,這種腐蝕性實際上不僅腐蝕人的身體,而且腐蝕人性。所以在這種時候,每個人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反省,在傳染病面前、在災難面前,我們的人性會不會受到傷害、會不會變異,我們是變得更善了,還是更惡了。」

在這些電影中,還會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當傳染病災難出現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一些利益機構的阻撓。這種利益機構有時候是政治利益機構,有時候是商業利益機構,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阻止真相的傳播。例如《卡桑德拉大橋》拍於1976年,當時處在冷戰時期,這個虛構的故事中,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所發明的病毒,跟美國中央情報局有關,然而為了維護軍方利益,他們不願意讓人知道病毒的危害,甚至為了不讓這個病毒被暴露,寧願讓這一列車的人在卡桑德拉大橋全部墜毀,以消除這件事情可能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除了政治利益的考慮,更多電影會有表現商業利益的考慮,比如利益機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會掩藏真相,甚至阻撓公布真相。尹鴻說:「藝術作品會站在更個性、更人道的立場,去反思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藝術跟政治、商業最大的區別是,它關心每個生命的價值,甚至在很多電影中,會去表現哪怕他是一個小偷,他也有小偷的生命權利、有小偷生存的基本尊嚴。我們從政治立場、商業立場和藝術立場看待傳染病問題,恰恰是這個社會多樣性的體現,讓我們更好地去平衡個體跟整體、局部跟大局之間的關係。」

人類如何應對挑戰:平凡人挺身而出

這些傳染病災難電影都會出現預警人的形象,這些人就是最早發現傳染病對人們帶來傷害的人。比如《卡桑德拉大橋》裡最早發現異樣的小孩,比如在《傳染病》裡的記者,「當然更多的時候是醫生、科學家,專業知識讓他們最早發現了問題和原因,但是這些最早發現的人在生活當中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由於社會巨大的慣性,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訴求,人們不相信或者不願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於是導致災難泛濫。」

也正因此,災難電影中會出現許多犧牲者,卻也更需要平凡人挺身而出。尹鴻老師說:「這些作品為了讓人類得到拯救,通常會去塑造英雄,我們把他叫做殉道者。大部分電影的特點是讓他不是生來就想去當英雄,就像今天經常說的『英雄不過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親人、伴侶,他們才不得不挺身而出。如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繆,在他著名的表現傳染病的小說《鼠疫》中講到的:『對當英雄和聖人都沒有什麼興趣,我所感興趣的是做一個人。』他們感興趣的是做一個普通的人,但這個人能夠用人的尊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所以這些電影也都是關於英雄的電影。」

傳染病災難電影警示我們要敬畏自然

尹鴻老師認為,傳染病災難電影更希望帶給人們警示,他們向觀眾傳達的最主要有幾點:

第一,告訴我們,人不僅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主人。我們不能支配一切,世界有其自身規律,因此我們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當人受到病毒感染的時候,人也會變異,人也不能自我進行控制。

第二,這些電影告訴我們,要允許少數人的聲音存在,這樣我們才能讓災難更好地被人預警,更早地被人們知道。「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十二公民》,少數人聲音的存在會提醒我們、幫助我們更多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第三,所有傳染病災難電影都會給人帶來希望,大災大難方顯人性善惡,「雖然影片裡面有惡,但是最終在災難面前,只有愛能夠拯救人類自己,只有人的尊嚴能夠拯救人類自己,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人性的偉大和高貴。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在電影中看到那麼多災難帶來的傷害,但是最終我們從這些電影中還是能夠看到希望之光、愛之光和溫暖。這也是我們喜歡看這類電影的一個理由。」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人都愛看災難片?
    不管是現實還是幻象,人類似乎都「無處可逃」,甚至可以開玩笑地說,生活簡直就是一部最棒的災難片。 為什麼觀眾如此熱愛災難片?災難片經歷了怎樣的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災難片又有什麼樣的差異?以及,國產災難片的時代——來臨了嗎? 國內市場對災難片的類型需求很大 在聊災難片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界定一下災難片的定義。
  • 5部震撼人心的災難片:《獨立日》上榜,最後一部至今無人超越!
    地震、海難、洪水、火山爆發......在這些災難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災難是可怕的,所有人都拒絕災難,而災難片卻是影迷們最津津樂道的電影,也是好萊塢歷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類型之一。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震撼人心的災難片都有哪些吧!
  • 全球九大災難片,最後一部看的無比難受
    《天地大衝撞》 《天地大衝撞》可以說奠定了很多八零後對災難電影的理解。那些年災難電影大賣,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好奇,而驚悚與顫慄、恐懼與未知都是人們掏錢買票的原因。還好我們國家沒有龍捲風。不過我覺得應該不能算是災難片吧,畢竟龍捲風一般在空曠且荒蕪的地方,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傷害。畢竟誰會去龍捲風頻發的地方生活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定義,值得稱讚的是他們那些執著且勇敢的精神,心中有想做的事,多危險也不畏懼。
  • 新民周刊: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
    上海速凍,全國冰封,100年來所未遇的嚴寒侵襲而來,不由得教人聯想到災難片《後天》裡,速凍了的紐約城。當異常天氣頻繁光臨地球,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
  • 人類在災難面前是脆弱渺小的,災難需要警示推薦一些好看的災難片
    電影種類繁多,體裁多樣,而災難片很多人都喜歡看,觀看災難片它那緊張刺激感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還有在災難中人類情感的表現讓人動容。災難片它以恐怖、驚慌、悽慘的情節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讓欣賞的人們震撼,深入心靈。對於災難,2020年伊始不僅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陰影下,全球全球都發生了數件災難大事件,病毒爆發、禽流感、地震、火災等等。
  • 全球九大災難片,最後一部看得無比難受
    還好我們國家沒有龍捲風。不過我覺得應該不能算是災難片吧,畢竟龍捲風一般在空曠且荒蕪的地方,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傷害。畢竟誰會去龍捲風頻發的地方生活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定義,值得稱讚的是他們那些執著且勇敢的精神,心中有想做的事,多危險也不畏懼。4.《鐵達尼號》打動人心靈的情感災難片。
  • 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你看過幾部?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圖片由「人文清華講壇」提供) 『為什麼人們愛看災難片』 大家對很多災難電影比較熟悉,比如《2012》《後天》《我是傳奇》《傳染病》等等,這些電影都以表現災難為題材,一般把它們叫作「災難片」。 災難片有3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破壞力量。
  • 那些讓你震撼人心的災難片,帶你了解那些好看的災難片
    好的電影要超越純粹視聽感性,去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 一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地球的人都遭受了嚴重挑戰,美國Costco的「末日罐頭」套餐一度被搶購一空。
  • 從《唐山大地震》到《流浪地球》,為什麼人人都愛看災難片?
    國內市場對災難片的類型需求很大 在聊災難片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界定一下災難片的定義。 《電影藝術詞典》裡對於災難片的解釋是:「以自然或人為的災難為題材的故事片。其特點是表現人處於異常狀態下的恐懼心理,以及災難所造成的悽慘景象,並通過特技攝影造成感觀刺激和驚懼效果」。
  • 史上驚心動魄的十大災難片
    一場海嘯,激起了無數人心中對自然災難的恐懼,日本海上空仍舊濃煙滾滾,輻射烏雲籠罩的何止是關東本島?據說,要抗拒這種對災難的恐怖情緒,握著伴侶的手,安全地躲進沙發裡,一起看上一套經典的災難片,倒不失為一種理想的發洩和疏導的方式呢。
  • 《超強颱風》:史上最和諧災難片
    而海報上又來句:「中國首部超級災難大片」,則更令人厭煩,不是「首部魔幻」,就是「首部災難」,國內電影也就靠這些噱頭顯擺兩下子了。而在觀影過程中,我竟然屢次睡著,這對一部災難片來說,是極為少見的情況。而馮小寧的《超強颱風》顯出的是場面的小家子氣,而號稱「超級災難」的《超強颱風》其實只用了短短幾分鐘時間來展現颱風的侵襲與破壞,讓人很不過癮,頗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說白不知道這5000萬的投資花在哪裡,馮小寧在刻畫災難場面的想像力上來說亦不如老美,怎麼能夠超越?馮小寧應該回去好好了解一下什麼叫災難片,然後再來拍,而不是看人家拍出一部驚世之作也眼紅去跟風瞎拍,還號稱超越好萊塢。
  • 「大海嘯」打造全新災難片 海嘯+狂鯊雙重恐懼
    《大海嘯之鯊口逃生》史上首次創新推出雙重災難驚悚概念,海嘯卷鯊魚猛襲都市,雙重災難帶來雙重恐懼,震撼驚恐程度超過《2012》。  海嘯卷狂鯊 雙重災難帶來全方位恐怖  《大海嘯之鯊口逃生》首先推出一場空前震撼的末日大海嘯,海濱大都市瞬間被摧毀然後變成一片汪洋,鯊魚侵入都市肆虐橫行,車震中的男女情侶和超市中的劫匪警察型男靚女突然成了鯊魚圍獵的目標,鯊魚瘋狂齧咬人類血光頻現,華麗都市突變人間地獄。
  • 2020年度災難片力作!彗星撞地球倒計時,人類24小時極限逃亡!
    江蘇有線愛奇藝專區邀您感受極限逃亡!經常看災難片的朋友,相信對傑拉德·巴特勒並不陌生。他曾在「陷落電影三部曲」(《奧林匹斯的陷落》、《倫敦陷落》、《冰海陷落》)中飾演邁克·班寧。一路走到哪,哪兒陷落。江湖人稱"陷落哥"~經歷了這麼多,這一次終於輪到地球陷落了!
  • 韓國的災難片,我是服的 盤點最好看的韓國災難片
    災難片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類型,從電影誕生之初就出現了,比如1901年的《火災》,1936年的《火燒舊金山》等。災難是可怕的,現實生活中誰都不想碰上。災難片是一種「有安全邊界的虛擬冒險」,滿足了人追求刺激的本性。最會拍災難片的無疑是好萊塢,特別是近30年。數字電影飛速發展可以營造出逼真炫目的災難場景。
  • 2020隻看一部災難片,一定要選它
    最近到了周末,連電影都不想看什麼懸疑啦燒腦啦, 只想看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爽片」, 最好是設定輕鬆有趣,情節新穎,視覺效果爆炸又適合吃爆米花的那種!
  • 看災難片怎麼折磨地球 六大題材最受好評(圖)
    只要想像力不枯竭,有多少災難片,就有多少種折磨地球的方式。不過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人的對手終究還是自己。看一場災難片,也許就增強一分心理承受力,學會一種逃生技能。  危機一:星球大衝撞  太空會帶給人類無窮的想像,同時也帶來無形的恐懼,關於太空隕石或者小行星撞地球的傳聞似乎從來都就沒有停止過。
  • 《獨立日2:捲土重來》:艾默裡奇的「災難」魔咒
    電影《獨立日2:捲土重來》劇照「第一部《獨立日》,你如果仔細審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災難片。」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對我說,「裡面有15分鐘到20分鐘大災難的場景,但更多的是空戰。」當年電影在白宮試映,他因為不安,將柯林頓總統身邊的位置安排給了比爾·普爾曼。
  • 這部美國災難片《末日逃生》,看了真讓人解氣啊!
    這部由裡克·羅曼·沃夫導演創作的美國災難片,看了屬實讓人解氣。讓人感嘆如果是真的就好了。《末日逃生》創作者裡克·羅曼·沃夫導演是美國知名導演,其他著名的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天使陷落》、《告密者》、《重罪人》等上映期間都是引起相當大的熱映。雖說導演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是一部好劇中的男女演員故事情節卻能被人記下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看人不能看表面,看電影不能只看不思考,一部好的作品是需要很多好的細節才能完成的。
  • 《獨立日2:捲土重來》 艾默裡奇的「災難」魔咒
    如果我們要進入太空,依然各自為政,可是在太空裡的生存守則是什麼?作為人類,為人性而戰,哪怕是愚蠢和笨拙的。」艾默裡奇並不覺得「同一個世界」過於正確了。1996年美國獨立日這天,因為電影的上映,成了愛國主義加外星題材的首次共鳴。在80年代初出茅廬時,他被德國媒體諷刺為「斯圖加特的史匹柏」,當時德國電影界是文德斯和法斯賓德的鼎盛時期,自打少年起看了《第三類接觸》的艾默裡奇,卻開啟了另一扇電影之門。
  • 七部豆瓣高分災難片,看完只想說,活著真好
    歡迎來到百家號貓小星娛樂,我們今天要講的是震撼的災害片。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自然災害片,都是豆瓣高分,在這些片子裡大家可以感受到被末日景象支配的的恐懼。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帶來的視覺衝擊是真的很大,有很多經典的鏡頭相當讓人震撼,環境育人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地球給了我們生命,可是我們給地球什麼呢,這次颱風山竹肆虐,人類扔進大海的垃圾,又被大海還回來了,珍惜地球給我們的一切,這部片子很有意義,推薦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