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自殺」在日本擁有近千年的歷史,很多人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它是指用刀切開自己的腹部,然後自己掏空內臟。由於這種方式太過殘忍,後改為自己花開腹部後,再由可信賴的家臣或者朋友立馬補刀,砍下切腹者的頭,讓他少受一點罪。
日本第一個有史記載的切腹者叫藤原義,出身於知名的藤原世家。此人白天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晚上卻成了無惡不作的大盜。他武功很高,而且詭計多端,捕快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富家公子竟然是個強盜,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查明他的身份。公元989年一天深夜,捕快包圍了藤原家。本以為藤原家大門緊閉,實際上卻是燈火通明,大門敞開著,似乎在等他們,捕快們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
誰知藤原義袒胸露腹,膝蓋上橫放著一把太刀,閃閃發亮,他還在吹簫。一曲完畢,只見他舉起太刀,刀尖朝向自己,用力插入腹部,然後一字切開,殘忍地用刀尖挑出了內臟,用盡全身力氣扔向捕快們。隨後,他倒地而亡,捕快們都被嚇到了,不敢上前。在鎌倉幕府時期,切腹自殺開始盛行,尤其是那些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人,認為它是武士最崇高的死法。隨著日本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切腹自盡的人越來越少,1970年之後再沒出現切腹的男子。最後一位切腹自殺的日本男子,是當代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製片人三島由紀夫。
1925年,三島由紀夫出生在東京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祖母永井夏出身於一個顯赫的武士家庭,十分要強。兒子很平庸,她只能把復興家族的希望放在長孫由紀夫身上。所以,由紀夫從小就接受了祖母的武士思想,形成了很重的貴族情結。他是一個才情和學識都很高的人,喜歡文學,13歲時便在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酸模》,一生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然而,由於他受到日本武士道以及祖母的影響,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
1944年,三島由紀夫接到了軍隊發來的徵召,需要隨時待命。但因為學業,他暫時免除入伍。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可日本冥頑不靈,企圖做最後的困獸之鬥,在國內大量徵兵,由紀夫入伍。他先是在兵工廠當勤勞動員,後被正式徵召。誰知他在出發前得了重感冒,體檢的軍醫誤以為他有肺病,所以當天就把他送回了家。而他所屬的部隊在菲律賓差不多全軍覆沒,使他認為自己應該為國壯烈犧牲,不是苟活於世。加上參軍的好友自殺,妹妹病逝,讓由紀夫的心境發生了巨變。
二戰結束後,雖然天皇制度被保留,但天皇手上的權力卻逐漸被架空,很多人不能接受這點,由紀夫也是其中之一。此後,由紀夫雖然一直活躍在文壇,但內心始終有一大遺憾。1968年,他成立了私人武裝「盾會」,聲稱要保衛天皇、保存武士道精神,試圖發動政變。1970年11月25日,由紀煽動軍隊政變,推翻當局,恢復傳統,還發表了極富戰爭狂熱的演說,響應他的人並不多。
起義失敗,由紀夫認為自愧對天皇,於是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跟隨在他身邊的盾會成員森田必勝補了三刀都沒能砍下他的頭,切腹後很痛苦,他本想咬舌自盡,卻沒有力氣。最後由另一位盾會成員砍下第四刀,三島由紀夫才沒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