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處理題在申論考試中會讓很多考生頭疼。材料處理題當中的大篇幅材料往往成為阻礙考生得分的障礙,而很多同學在做材料處理題的過程當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材料的核心要點,那麼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著重以歸納概括題為例,來告訴大家,通過作答對象,破解歸納概括的找點和分類難點。
一、明確作答對象
作答對象分兩類,一類是常規類:問題(不足之處)、原因、影響(作用)、對策(做法、經驗)等。常規類的作答對象,大家基本能快速找點,明確作答內容,這裡不做贅述。
另一類是非常規類:特點、表現、現象、變化等。針對這一類作答對象,同學們往往無從下手,這裡給出若干建議。1.根據作答對象,前面的限定詞決定要點尋找和分類標準的方向。例如: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即第一步找不同發展階段,並由此進行分類。2.根據詞性作為決定要點尋找和分類標準的方向,褒義詞找的要點是積極詞彙;貶義詞找的要點即為消極詞彙;中性詞找點的要點要分成兩類,好與壞。
二、歸納概括例題展示
1.題幹:「給定資料3~5」列舉的工作生活中的事例體現了心繫他人的一些優良品質,請分別概括這些優良品質的具體表現。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準確全面,條理清楚。篇幅不超過200字。
在這道題當中,我們進行歸納概括的對象是「具體表現」,但是「具體表現」是抽象對象,我們需要看前面的限定詞,即優良品質,這明確要點的詞性是積極詞彙,同時應該找品質類的詞彙,並且可以根據品質進行分類。
2. 題幹:「給定資料」呈現了當前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一些新現象,請對此進行歸納概括。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準確全面,條理清楚,語言流暢。篇幅不超過250字。
在這道題當中,我們進行歸納概括的對象是「新現象」,但是「新現象」前面沒有具體的限定詞,這時候可以根據「現象」本身的詞性來確定分類,「現象」是中心詞,要將要點分為「好現象」和「壞現象」。
在剛剛的這些題目中,類似作答對象的詞性,實際上還存在很多很多。明確作答對象,能夠迅速地幫助我們,從紛繁複雜的材料當中找到你想要的內容要點,可以在我們真正做題當中,節省很多很多時間,而且能夠提升我們答案的準確性。所以,同學們在今後的複習中需要準確把握歸納概括題的作答對象,以此在真正的考試中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