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快速發展,百姓看病買藥不用出門,醫生篩查病患有了智能助手,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同時,為醫患雙方提供了較多便利。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各平臺正持續著力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有序發展。
「請家屬和患者出示身份證和醫保卡並放到鏡頭前方,請把鏡頭對準患者……」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林奶奶在女兒幫助下,通過北京協和醫院手機APP,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永太描述病情。劉永太查看了林奶奶之前的病史、檢查結果和用藥情況,仔細問診後,給出治療建議並在線開具了處方。
林奶奶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持續發展:網際網路醫院相繼成立,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健康服務,大型醫院探索診療服務「觸網」。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加速發展期。
網絡問診 遠程購藥
在家看病諮詢,在線報銷醫保,百姓看病舒心更盼放心
今年以來,推出或擴大在線診療服務的醫院數量顯著增長。網際網路問診已不鮮見,比如,京東健康的線上問診量達日均10萬單,百度旗下的「問醫生」免費諮詢通道最高單日諮詢人次超85萬。
但不同於一般的網上問診,北京協和醫院本次上線的APP服務覆蓋患者複診流程,支持病歷調閱、在線問診、檢查檢驗、開具處方、電子病曆書寫等多項功能。與此同時,醫院還有臨床藥師實時在線審方,允許北京地區的醫保患者在線進行網際網路複診費用直接支付。
「您的藥品已找到!目前已交付快遞,請問您有沒有收到快遞信息?」「收到簡訊了。謝謝你們!」不久前,家住武漢的小魏發現父親治療慢阻肺的藥片快吃完了,而周圍藥店則買不到,於是登錄「阿里健康大藥房」,但沒有找到這種藥,只好求助客服;客服很快幫他找到了藥,不到兩天快遞就送達了。
電商平臺布局健康業務以來,有越來越多像小魏父親一樣的受益者。比如,阿里健康今年在淘寶上線「買藥不出門」服務,並聯動幾十家製藥企業,保持藥品供應和藥價穩定;同時與物流企業合作,加快送藥速度。又如,2月份以來,京東健康的藥品銷售業務同比增長100%以上,其中6月18日「京東大藥房」的慢病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270%。快速發展態勢的背後,不少患者企盼能夠越來越放心地診療。
智能成像 手術聯網
提高診斷效率,打破空間局限,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浙江麗水市人民醫院近日上線數坤科技研發的冠狀動脈CTA(CT血管造影)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可一鍵生成冠狀動脈的三維重建圖像,還可輔助醫生更快發現血管內斑塊,判斷斑塊性質,明確血管是否狹窄及狹窄程度,等等。
麗水市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鄒建勳介紹:冠狀動脈CTA檢查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圖像處理和診斷報告流程非常繁瑣,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而AI輔助診斷系統則將影像處理時間由30分鐘縮減到5分鐘內。「AI可以幫助醫生快速拿到影像結果,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放射科主任嚴福華說。
AI在醫療中的應用不止於此。今年以來,一些平臺還利用它協助醫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例如,百度上線了幫助用戶判斷感染風險的智能自測工具;阿里推出智能診斷技術快速篩查CT影像,已供全國550多家醫院使用。
如果說AI為醫生「減負」,手術「聯網」則為醫生拓寬了施展空間。戴上VR眼鏡,患者的血管、神經和一些狹窄位置全部清晰明了盡現眼前,而指導專家並不在手術室內……今年6月,湖南省腦科醫院模擬專家遠程指導,實現了全國首例在5G+MR(混合現實技術)下開展的遠程指導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術前,醫生們將患者的核磁共振、CT等二維影像資料高清重建為三維解剖圖像,再進行3D列印及全息三維多模態解剖影像,精準設計手術方案。醫院神經外科專家黃紅星和匡衛平則在該院網絡醫院遠程醫學會診中心,通過顯示屏實時在線查看患者影像資料,模擬遠程指導,幫助手術室醫生完成了這場神經外科手術。「在醫學MR與5G網絡的雙重協助下,專家好像就在手術臺旁邊。」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劉坤說。院長王梟冶認為,遠程指導手術過程,能實現異地協同救治患者,還有利於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能力,前景看好。
把控質量 加強監管
確保診療安全,提升服務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出現了一些藥品質量參差不齊、線上醫生資質魚龍混雜等情況,業內人士表示,各方要在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上協力下更多功夫。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這些文件相繼出臺,對完善「網際網路+」藥品供應保障服務、健全相關機構準入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監管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醫療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涉及醫療的核心業務,如在網上看病、開藥等診療服務;另一類是診療以外的非核心業務,如信息諮詢、掛號等服務。尤其對於核心業務,衛健委要在底線、邊界、資質等方面嚴加監管。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賀濱認為,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服務平臺自身也要重視醫療質量把控,「泥沙俱下,患者會用口碑和行動來『投票』。」
現階段,各平臺紛紛拿出適應形勢發展的策略。因數健康主動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入駐平臺,為用戶提供定製化健康科普資訊;百度健康加強線上巡查,通過刷臉認證等方式定期核驗醫生身份;阿里健康定期舉辦優秀診療案例和經驗分享活動,對醫生服務情況和上架藥品質量定期評價考核,對不達標的醫生和藥品予以相應處罰,等等。
從另一方面看,在遠程診療方面,目前主要停留在診斷指導、遠程監護等方面,而遠程手術等更加深度融合的形式還處於探索階段。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調研發現: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存在遠程醫療平臺利用率低、醫生使用動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要建立醫生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探索將遠程診療費用納入醫保,鼓勵患者參與遠程診療。此外,加強網絡基建,建立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才能更好地保障遠程診療順利開展。」
把控醫療質量和安全(記者手記)
醫療服務不同於普通商品服務。其服務對象是患者的身體健康。網際網路醫療也不同於傳統實體醫療,網絡的隱蔽性與不確定性對全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醫療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無法保障,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市場競爭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我國湧現出一大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如果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則其信譽將大打折扣,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未來,我國對網際網路醫療的監管將趨於更嚴,處罰力度也將更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能有僥倖心理,只有精準把控質量安全、不斷優化服務,才可能行穩致遠。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