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2020-12-08 donews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快速發展,百姓看病買藥不用出門,醫生篩查病患有了智能助手,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同時,為醫患雙方提供了較多便利。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各平臺正持續著力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有序發展。

「請家屬和患者出示身份證和醫保卡並放到鏡頭前方,請把鏡頭對準患者……」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林奶奶在女兒幫助下,通過北京協和醫院手機APP,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永太描述病情。劉永太查看了林奶奶之前的病史、檢查結果和用藥情況,仔細問診後,給出治療建議並在線開具了處方。

林奶奶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持續發展:網際網路醫院相繼成立,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健康服務,大型醫院探索診療服務「觸網」。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加速發展期。

網絡問診 遠程購藥

在家看病諮詢,在線報銷醫保,百姓看病舒心更盼放心

今年以來,推出或擴大在線診療服務的醫院數量顯著增長。網際網路問診已不鮮見,比如,京東健康的線上問診量達日均10萬單,百度旗下的「問醫生」免費諮詢通道最高單日諮詢人次超85萬。

但不同於一般的網上問診,北京協和醫院本次上線的APP服務覆蓋患者複診流程,支持病歷調閱、在線問診、檢查檢驗、開具處方、電子病曆書寫等多項功能。與此同時,醫院還有臨床藥師實時在線審方,允許北京地區的醫保患者在線進行網際網路複診費用直接支付。

「您的藥品已找到!目前已交付快遞,請問您有沒有收到快遞信息?」「收到簡訊了。謝謝你們!」不久前,家住武漢的小魏發現父親治療慢阻肺的藥片快吃完了,而周圍藥店則買不到,於是登錄「阿里健康大藥房」,但沒有找到這種藥,只好求助客服;客服很快幫他找到了藥,不到兩天快遞就送達了。

電商平臺布局健康業務以來,有越來越多像小魏父親一樣的受益者。比如,阿里健康今年在淘寶上線「買藥不出門」服務,並聯動幾十家製藥企業,保持藥品供應和藥價穩定;同時與物流企業合作,加快送藥速度。又如,2月份以來,京東健康的藥品銷售業務同比增長100%以上,其中6月18日「京東大藥房」的慢病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270%。快速發展態勢的背後,不少患者企盼能夠越來越放心地診療。

智能成像 手術聯網

提高診斷效率,打破空間局限,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浙江麗水市人民醫院近日上線數坤科技研發的冠狀動脈CTA(CT血管造影)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可一鍵生成冠狀動脈的三維重建圖像,還可輔助醫生更快發現血管內斑塊,判斷斑塊性質,明確血管是否狹窄及狹窄程度,等等。

麗水市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鄒建勳介紹:冠狀動脈CTA檢查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圖像處理和診斷報告流程非常繁瑣,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而AI輔助診斷系統則將影像處理時間由30分鐘縮減到5分鐘內。「AI可以幫助醫生快速拿到影像結果,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放射科主任嚴福華說。

AI在醫療中的應用不止於此。今年以來,一些平臺還利用它協助醫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例如,百度上線了幫助用戶判斷感染風險的智能自測工具;阿里推出智能診斷技術快速篩查CT影像,已供全國550多家醫院使用。

如果說AI為醫生「減負」,手術「聯網」則為醫生拓寬了施展空間。戴上VR眼鏡,患者的血管、神經和一些狹窄位置全部清晰明了盡現眼前,而指導專家並不在手術室內……今年6月,湖南省腦科醫院模擬專家遠程指導,實現了全國首例在5G+MR(混合現實技術)下開展的遠程指導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術前,醫生們將患者的核磁共振、CT等二維影像資料高清重建為三維解剖圖像,再進行3D列印及全息三維多模態解剖影像,精準設計手術方案。醫院神經外科專家黃紅星和匡衛平則在該院網絡醫院遠程醫學會診中心,通過顯示屏實時在線查看患者影像資料,模擬遠程指導,幫助手術室醫生完成了這場神經外科手術。「在醫學MR與5G網絡的雙重協助下,專家好像就在手術臺旁邊。」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劉坤說。院長王梟冶認為,遠程指導手術過程,能實現異地協同救治患者,還有利於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能力,前景看好。

把控質量 加強監管

確保診療安全,提升服務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出現了一些藥品質量參差不齊、線上醫生資質魚龍混雜等情況,業內人士表示,各方要在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上協力下更多功夫。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這些文件相繼出臺,對完善「網際網路+」藥品供應保障服務、健全相關機構準入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監管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醫療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涉及醫療的核心業務,如在網上看病、開藥等診療服務;另一類是診療以外的非核心業務,如信息諮詢、掛號等服務。尤其對於核心業務,衛健委要在底線、邊界、資質等方面嚴加監管。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賀濱認為,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服務平臺自身也要重視醫療質量把控,「泥沙俱下,患者會用口碑和行動來『投票』。」

現階段,各平臺紛紛拿出適應形勢發展的策略。因數健康主動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入駐平臺,為用戶提供定製化健康科普資訊;百度健康加強線上巡查,通過刷臉認證等方式定期核驗醫生身份;阿里健康定期舉辦優秀診療案例和經驗分享活動,對醫生服務情況和上架藥品質量定期評價考核,對不達標的醫生和藥品予以相應處罰,等等。

從另一方面看,在遠程診療方面,目前主要停留在診斷指導、遠程監護等方面,而遠程手術等更加深度融合的形式還處於探索階段。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調研發現: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存在遠程醫療平臺利用率低、醫生使用動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要建立醫生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探索將遠程診療費用納入醫保,鼓勵患者參與遠程診療。此外,加強網絡基建,建立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才能更好地保障遠程診療順利開展。」

把控醫療質量和安全(記者手記)

醫療服務不同於普通商品服務。其服務對象是患者的身體健康。網際網路醫療也不同於傳統實體醫療,網絡的隱蔽性與不確定性對全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醫療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無法保障,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市場競爭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我國湧現出一大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如果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則其信譽將大打折扣,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未來,我國對網際網路醫療的監管將趨於更嚴,處罰力度也將更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能有僥倖心理,只有精準把控質量安全、不斷優化服務,才可能行穩致遠。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研發AI醫療軟體,診斷肺炎竟比醫生技高一籌
    【AI星球(微信ID:ai_xingqiu)】11月30日報導(編譯:楊卟咚)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成像軟體,能幫助醫生診斷肺炎而且有一點很重要,ChexNet 的用戶體驗比較簡單:醫生輸入肺部的 X 射線,就能自動獲取肺炎感染概率數字和整個組織感染程度的彩色圖。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此前,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騰訊、阿里的數字健康布局作者:劉渝生 微信:【THC575797124】百度圍繞「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的願景,依託醫療數據結構化與知識圖譜兩個核心技術底座能力,已經形成了集篩查、診斷、管理於一體的基層智能化醫療服務體系。
  • 左手醫生張超:用AI提高病患就診效率 機器人醫生助力打造智慧醫院
    圖 | 左手醫生創始人張超如此旺盛的需求,也催生了像左手醫生這樣的AI創業公司。搜尋引擎多翻幾頁,可能就是一個創業機會也許是技術出身的緣故,張超非常注重邏輯和條理,我們拋出的每個問題,他都能以總分總的三段式回答,清晰地給出關於為什麼創業、為什麼選擇醫療機器人的答案。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這種疾病,在5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約為1%。然而,它早期發病的症狀並不明顯。要診斷是否患病,需要經過一系列判斷。其中,有一個關鍵環節是基於一系列指定動作的完成狀況進行判定。傳統的診斷方式之一是通過帕金森評定量表UPDRS對患者進行評估。
  • 賦能醫生,有來醫生致力於做精準健康科普平臺
    健康科普正當時,但還需要更多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加入其中,通過健康科普,教育患者少得病,正確了解疾病,正確治療疾病。作為健康科普平臺中的一員,有來醫生以用戶思維為導向,通過籤約優質醫生,將生產的專業健康科普內容分發到各個主流渠道,2年時間已經生產了醫療科普短視頻10餘萬集、醫患語音及圖文知識問答100萬個。
  • 5G賦能,科大訊飛A.I.醫療助推中國智慧醫療建設_新華報業網
    智醫助理是科大訊飛推出的、可為一線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建議的機器人。2017年,智醫助理以456分的成績在全球首次通過了國家臨床執業醫師筆試測試,超過了96.3%的人類考生,首次讓機器具備了全科醫生的潛質。
  • 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AI 賦能臨床醫療的實踐心得|CCF-GAIR 2020
    在8月9日的醫療科技專場上,來自商湯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集團副總裁張少霆以《新基建,新醫療,新機遇——SenseCare:賦能臨床醫療的視覺中樞》為題,分享了商湯科技在醫療新基建的背景下,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挑戰,以及工作中的心得與實踐。張少霆表示,商湯科技的戰略核心是圍繞計算機視覺技術賦能百業,而智慧醫療的具體產物則是SenseCare 智慧診療平臺。
  • 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AI 賦能臨床醫療的實踐心得 | CCF-GAIR 2020
    在8月9日的醫療科技專場上,來自商湯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集團副總裁張少霆以《新基建,新醫療,新機遇——SenseCare:賦能臨床醫療的視覺中樞》為題,分享了商湯科技在醫療新基建的背景下,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挑戰,以及工作中的心得與實踐。
  • 人機「融合」 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成閱片醫師好幫手
    任何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都是建立在準確的人工標註標準化影像資料上,高質量標註是高效能算法的決定性因素。全球影像AI廠家均耗大量人力財力來獲得高質量影像標註。低年資影像醫生因AI輔助系統的介入,越來越缺乏自主思考的機會。AI越完善,需人類醫生進行的低難度腦力工作越少。 但這些低難度腦力工作是訓練一名人類醫生從初級到高級診斷能力的必由之路。
  • 腦醫生AI影像平臺再發力 精準診斷技術造福群眾
    該院專家了解到老人來自偏遠地區,經濟條件不好且身體無法承受長時間的診查等待等難處後,醫院的醫生第一時間為王老太提供了該院科室的腦醫生MRI顱腦影像人工智慧診斷服務,在短短的20分鐘內,通過腦部病變部位海馬體體積的精確計算及標準資料庫樣本比對,精準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並即刻安排老人接受進一步的康復及藥物治療。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5月10日下午,由鎂客網主辦,合力投資、SIPAI、蒲公英孵化器協辦,青銅資本、荒合資本支持的「AI賦能智能醫療——M-TECH 2019智能醫療創新產業論壇」於蘇州圓滿落幕。
  • 依圖醫療以AI技術賦能醫學數據
    依圖醫療作為AI醫療領域的唯一企業,獲得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與會發表了《AI賦能醫學數據》的主題演講,詳述AI技術和醫學數據在依圖碰撞出了怎樣火花,如何為醫生、患者和整個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京東健康與松柏投資建立口腔全產業鏈戰略合作,數位化賦能口腔醫生
    、智能化建設,為口腔醫生帶來數位化賦能,助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普惠。京東健康致力於成為國民首席健康管家,希望通過此次合作,共同提升口腔供應鏈效率,拓寬口腔教育的渠道,為口腔產業信息化、智能化升級貢獻力量。」松柏投資合伙人、董事總經理馮岱表示:「普惠口腔醫療資源需要以口腔醫生作為服務核心,以信息化賦能提升供給側能力,這是松柏投資建設口腔學科和產業的戰略。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人類醫生可能需要八年大學碩博連讀,但人工智慧只要技術上實現一次突破,你拿到的不是一個機器醫生而是無窮多的人工智慧醫生,他們可以被複製。這個比培訓人類醫生要效率高得多。人類圍棋高手已被悉數打敗,病例診療軟體已經用來訓練醫學生和規培醫生,達文西機器人在我國完成手術臺數已經破萬。我對自己的不滿,比如關於記憶的準確性、計算的正確性、計劃的執行力、情緒的控制能力,人工智慧肯定都能比我做得好。如果它來做醫生,好像似乎它能比我更成功呢!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深睿醫療以數據為基礎,場景為核心進行深度優化,研究場景間的需求及其對應的最優技術實現路線和方案,開發出了適配各種場景及不同病灶的算法,在業內打造了全方位的AI輔助診斷產品體系,包括全肺、乳腺X線、腦卒中、複雜關節病變、兒童生長發育評估、胸部平片、頭頸血管等各類人工智慧醫學輔助診斷系統,來滿足醫生的臨床需求。
  • 36氪首發 | 基於病理切片進行癌症診斷,AI+數字病理分析公司...
    關於迪英加36氪曾有過介紹,它專注於提供數字病理圖像分析工具用於癌症診斷和分級。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顯微圖像成像和處理技術及大體量數字病理影像圖庫基礎上,公司打造了病理互聯和智能病理(硬體+軟體)兩套系統,提供遠程病理圖像分析和全類比AI病理輔助診斷,涉及細胞病理、組織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組化;另外,一款名為「病理星球」產品能提供海量數字病理圖片用於科研和臨床。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自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來,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得以迅猛發展並在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社交等領域快速推廣。 1.2 AI+醫療在傳統的醫療行業中,存在醫生培養周期長、誤診率高,醫院資源有限、效率低等問題,因此醫療已成為人工智慧行業最熱門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之一。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血液腫瘤類型紛繁複雜,淋巴瘤、白血病等幾十種血液腫瘤的病理診斷都不輕鬆,「不像乳腺癌、甲狀腺癌等實體瘤有專門對應的乳腺科、甲狀腺科,醫生只需要將患者的腫瘤組織手術取出來後,統一拿到病理科進行診斷即可;血液腫瘤卻是經由血液科初步臨床診療後,送到血液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分子病理檢測與診斷。」葉鋒介紹道。
  • 利用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助醫生診斷病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莫斯科市政府網站日前發布消息稱,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神經網絡模塊正在應用於莫斯科的醫療系統。神經網絡可以在三周的時間內分析10萬份的莫斯科醫療數據。消息說,在三周的時間內,神經網絡分析了10萬份醫療數據。莫斯科副市長阿納斯塔西婭·拉科娃表示,數位技術極大地節省了醫生的時間。目前,超過3000名專家正在使用醫療診斷支持系統,所有市立的非兒童診所都已經推廣人工智慧技術。 消息指出:首先,這套系統可以幫助醫生做出初步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