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基於病理切片進行癌症診斷,AI+數字病理分析公司...

2020-12-05 36氪

36氪獲悉, AI數字病理分析公司迪英加宣布已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由君聯資本、金闔資本(金域醫學關聯基金)和IDG資本共同領投,將門創投、布朗什維克基金繼續跟投。據創始人楊林透露,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完善公司的四條產品線,建立迪英加杭州/上海/美國研究院,及繼續開拓海外市場。

關於迪英加36氪曾有過介紹,它專注於提供數字病理圖像分析工具用於癌症診斷和分級。

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顯微圖像成像和處理技術及大體量數字病理影像圖庫基礎上,公司打造了病理互聯和智能病理(硬體+軟體)兩套系統,提供遠程病理圖像分析全類比AI病理輔助診斷,涉及細胞病理、組織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組化;另外,一款名為「病理星球」產品能提供海量數字病理圖片用於科研和臨床。楊林表示,這四款產品能覆蓋數字病理全產業鏈的各類需求。

另外,據楊林介紹,其高通量快速分析系統5秒就能處理完1億像素的全視野病理掃描圖像,細胞檢測精度達99%。

一直以來,病理切片分析都被醫學界公認為癌症診斷的「金標準」。許多病人的臨床診斷須通過細胞形態學及組織病理學檢查才能得到最終確認,包括各類腫瘤性疾病的區域、良惡性質、分期、分型等,從而為臨床選擇正確治療方案、術後診斷提供依據。

在病理醫生的實際閱片中,原始病理切片的圖片尺寸龐大,腫瘤細胞群的尺寸卻十分微小,他們往往沒時間對每張病理切片都進行仔細分析計數。譬如一次大體切片活檢,病理醫生通常要對約幾十張病理圖像進行審查才能確定患者是否患病,其中每張圖像都超過2000萬像素、信息量極大,但只有幾張圖像與患病區域真正相關,病理醫生經常要花費大量時間查看病理切片。

與之對應的是,目前全國病理醫生也極度缺乏。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在冊病理醫生11000餘名。其中,70%的病理醫生集中在三級醫院,三級醫院平均配備3.63名病理醫生;而超過兩萬家二級及二級以下醫院,平均每家醫院僅有0.12名病理醫生,與原衛生部制定的每百張床配備1-2名病理醫生的標準差距懸殊。可以說,在病理診斷領域,市場供需關係嚴重失衡,且短期內很難改變。

隨著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日益上升,病理科在滿足臨床對快速、準確、靶向、預測性病理診斷的需求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AI的出現有望解決這一難題。它能自動分析、分割、檢測感興趣區域、定量評估病變區域變異程度,從而幫醫生分擔很多重複性、機械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迪英加切入的正是這一細分領域,其基於自動檢測和分割圖像算法的高通量分析系統能直接對全場圖像進行判讀,並聚焦於算法突出的腫瘤區域,提高輔助診斷效率。以宮頸圖片為例,迪英加開發的系統能在5秒內自動篩掉大量的陰性切片,系統判讀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5%以上。

而傳統用深度學習算法來預測腫瘤區域的項目多數只能將每張切片剪切成大量小尺寸圖塊,再預測單張圖塊是否為腫瘤區域。不過,僅憑單張圖塊而不知周邊區域的情況會影響預測準確度,由此產生的假陽性十分顯著。

當然,AI在醫療中應用的一項關鍵問題在於能否持續獲得高質量的數據。楊林透露,截止目前其產品已在國內外50餘家醫院落地,積累切片數據15萬例,涵蓋20多種癌症。他還表示,病理數據難追溯,不存在洩露患者個人隱私的問題,相較於大影像和基因數據,在安全性和數據獲取上都會更具優勢。

對於商業模式的考慮,楊林表示迪英加主要是「軟體+硬體」結合,並同時面向國內和海外市場。其一是向醫院、藥企、第三方檢驗機構銷售軟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其二是銷售自主研發可攜式掃描儀(作軟體載體)和與國內友商合作的高通量掃描器械。

關於投資邏輯,君聯資本投資總監楊軼表示,首先,迪英加的團隊在科研和商業資源上都有足夠的積澱,並在中國採用歐美水平進行了落地應用;其次,可攜式硬體+軟體結合的模式在成本控制和商業化方面都有優勢,也易形成產業閉環;最後,君聯和金闔的產業資源也能與迪英加發揮協同作用,讓公司各產品線能更好地商業化落地。金闔資本負責人王智飛之一表示:金域醫學擁有龐大的業務網絡,有海量的病理數據要處理,未來能與迪英加產生業務協同。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則認為,病理是非常適合AI輔助分析的領域,迪英加業務涵蓋全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除了迪英加,進行AI在病理診斷上的探索的公司還有一些。國外市場包括德國的Definiens和萊卡的Aperio,美國的Digipath、Paige.AI,丹麥的Visiopharm等等;在國內典型的有智微信科、微瞰、智影醫療、DeepCare等。

相關焦點

  • ...病理切片 病理診斷 醫院 衛生部 塗片 免疫組織化學 陽性 病理...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昨天,衛生部公布了《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要求醫院加強對病理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病理診斷水平。今後,醫院將加強對病理檔案的保存和管理,對病人的病理切片、蠟塊和陽性塗片保存15年。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近日,美國數字病理學初創公司Paige.AI通過人工智慧診斷癌症獲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設備」稱號,這家成立不足2年的公司接手了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獨家授權的400多萬個包含病理學信息和電子病理的檔案,這些數據給予了它改變世界的可能。很明顯,它抓住了這個機會。
  • 貝斯派成功晉級2017病理切片識別AI挑戰賽決賽
    眾所周知,在臨床實踐中,病理診斷是臨床醫學診斷的「金標準」,患者的診斷報告是在這一步被最終確定。人工讀片往往耗時耗力、重複性低和存在一定主觀性,並且需要病理醫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積累。隨著醫學影像數據爆發式增長,這些問題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 加速癌症診斷:新AI系統可助病理醫生排除75%的組織樣本
    7月15日,《自然·醫學》雜誌報導了一種能夠區分癌症與健康組織的人工智慧系統,該系統可以幫助病理科醫生排除75%的無關組織樣本,並保持100%的敏感性。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簡化病理科醫生的工作流程,使他們集中精力檢查含有腫瘤的組織切片。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的應用 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的核心分為兩部分:一是圖像識別,在數據採集環節應用,通過對影像等多媒體醫療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提取出有臨床意義的信息。二是深度學習,在學習和分析環節應用,這是整個AI診斷中最核心的環節。
  • CCF YOCSEF上海即將舉辦 「人工智慧與病理切片診斷」 專題報告會
    病理切片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國家規定手術後必須做病理切片,而中國的病理醫生非常稀缺,病理醫生主要診斷的方式就是通過圖像進行判斷,未來,機器如何代替醫生的部分重複勞動,輔助醫生做診斷? 這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
  • 騰訊AI Lab姚建華:數字病理+AI將成為未來趨勢 丨CCF-GAIR 2019
    但是對於病理分析而言,病理的圖像尺寸非常大,對計算機的處理性能提出挑戰,此外,醫生經常要識別病理圖像中非常細微組織的變化。在自然圖像中比較成功的算法往往在病理圖像中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因此,工程人員就需要開發特殊的算法。目前,病理AI的主要研究領域有三部分:第一,開發基於AI技術的病理診斷模型,以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提高微小病變和疑難病例的識別能力。
  • 36氪首發 | 基於AI做消化內鏡輔助診斷,「Wision A.I.」獲數千萬元...
    36氪獲悉,專注於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的AI企業Wision A.I. 已獲得數千萬元A輪投資,資方為北極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人才引進和開展更多臨床試驗。這也充分說明早期診斷對生存有很大的影響。結直腸癌多數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腸癌早篩的主要任務是發現息肉。 作為消化道病變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臨床上一般採用消化內鏡來查看息肉,再通過取活檢分析病理的方式確定其惡性程度來進行癌症篩查。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冰凍切片是一種在低溫條件下使組織快速冷卻到一定硬度,然後進行切片的方法,多用於 臨床手術病人在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給外科醫生提供手術決策。冰凍切片相比較石蠟切片簡單 易行,但對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2 組織病理市場規模為20-30億元,市場相對穩定、下遊檢驗外包看醫院外包率提升18 年組織病理市場規模為 20 億元以上。
  • 優寧維發布|HALO 數字病理圖像分析金標準
    在病理學進入個性化醫學新時代的過程中,面對生物標誌物研究及臨床應用時,傳統病理學診斷越發無法滿足需求。此時,數字病理掃描技術的發展使顯微鏡載玻片進行數位化,為數字病理的圖像分析帶來了新機遇。HALO旨在處理數字病理圖像分析以及基於圖像的生物標記物分析軟體。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在中國,癌症已成為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每年發病人數約260萬,死亡180萬人,過去30年中國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
  • 「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
    原標題:【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而煩惱!「醫生,你能幫我看一眼我的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需不需要做手術?」在醫院,經常會聽到病人及家屬這樣問醫務人員。臨床醫生的回答是:「等病理檢查結果」。病理診斷是國際醫學界公認準確性最高的診斷方式,它決定了臨床醫生的治療方向和治療手段,與每一位患者的疾病治療和康復息息相關。「等病理檢查結果」常常是一件讓很多患者及家屬感到焦慮不安,又期盼著的事情。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這五步可靠性依次遞增,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最高級別、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病理診斷到底能提供什麼信息,為什麼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意義重大?
  • 「行業動態」癌症AI初創公司Nucleai,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650萬美元
    以色列特拉維夫的Nucleai,依靠人工智慧分析組織圖像的大型數據集,對腫瘤和每個患者的免疫系統的空間特徵進行建模,以幫助預測患者對各種癌症療法的反應。該公司表示,該技術結合了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Nucleuai執行長Avi Veidman在一份聲明中說:「通過檢查病理切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腫瘤與免疫細胞之間的戰鬥,就像戰場上的衛星圖像一樣。我們的AI平臺分析了切片中數十萬個細胞,檢查了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根據這些特徵為相應的患者匹配合適的藥物。」
  • 人工智慧助力病理診斷
    人工智慧助力病理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3 13:16:10 近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Thomas J.
  • 快速石蠟切片檢查與診斷能實現當天拿到病理報告
    腸鏡發現結腸長了一個新生物,2釐米大小,將新生物摘除後,醫生懷疑是惡性,告訴趙先生必須做病理檢查才能明確性質。趙先生及妻子非常著急,希望能儘快拿到病理報告。但是普通病理報告需要3個工作日才能出結果。到病理科諮詢後,病理醫生告知趙先生,武漢市中心醫院病理科開展了「快速石蠟切片檢查與診斷」新項目,利用超聲空化技術實現快速脫水、透明、浸蠟功能,大大縮短了報告時間。
  • Google重磅醫療AI成果:增強現實顯微鏡可實時分析病理切片
    然而,目前為止,用複合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組織仍然是病理學家診斷疾病的主要手段,如何將微觀組織進行數位化展示成了深度學習技術在病理學科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挑戰。今天,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的一個演講中,我們通過一篇題為《增強現實顯微鏡實時自動檢測癌症(正在審查)》的論文,介紹了一款增強現實顯微鏡(ARM)的平臺原型,我們相信這款產品可以幫助加速深度學習技術在全球病理學領域的推廣應用。
  • 病理領域診斷第一股安必平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主要應用於腫瘤的病理診斷,包括細胞學診斷試劑和儀器(LBP系列)、免疫組化診斷試劑和儀器(IHC系列)、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PCR系列、FISH系列)等系列501種註冊/備案產品(截至2020年5月31日),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為醫療機構提供完整的病理診斷解決方案的廠家之一。
  • 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免疫組化數字病理圖像處理軟體...
    病理診斷現狀:人才緊缺,資源分布不均 精準醫療的前提是精準診斷,但我國註冊執業病理醫生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 年末我國在冊的病理醫生約為1.8 萬人,按每100 張床位配置1-2 名病理醫生的標準,病理醫生的缺口約為9萬人[2,3] 。
  • AI化身診斷胃癌小能手,模型敏感性高達近100%
    二、訓練:用1500名病例的數字病理切片進行像素級癌症檢測根據論文,研究人員選用DeepLab v3架構的卷積神經網絡(CNN)訓練AI診斷模型,用來自1500名胃癌患者的數字病理切片作為訓練樣本,共有12位病理學家參與試驗。在訓練過程中,研究人員對數字病理切片、12位病理學家的操作過程、模型運行過程均進行了精確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