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今日宣布,其與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免疫組化數字病理圖像處理軟體」已於近日獲得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國內率先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軟體。
病理診斷:「醫生的醫生」,精準醫療的第一步
2019年我國肺癌發病人數高達78.4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1] 隨著靶向、免疫治療等創新治療手段的出現,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如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量身定製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於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的精準診斷。
在免疫治療領域,國內已有多個抗PD-1/PD-L1抑制劑獲批臨床。腫瘤細胞的PD-L1蛋白表達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重要標誌物,通過PD-L1檢測,可以篩選出最適合從免疫腫瘤治療中獲益的人群。
病理診斷現狀:人才緊缺,資源分布不均
精準醫療的前提是精準診斷,但我國註冊執業病理醫生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 年末我國在冊的病理醫生約為1.8 萬人,按每100 張床位配置1-2 名病理醫生的標準,病理醫生的缺口約為9萬人[2,3] 。此外,我國病理醫生資源在各級醫院的分布也不平衡,病理科作為基礎學科,其診斷會直接影響到基層醫院各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同時,在傳統模式下,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病理切片上的細胞和組織病變確定疾病類型。然而人工閱片耗時耗力,難以輕鬆識別疑難腫瘤細胞,效率較低,對基層醫院診斷水平的考驗尤為嚴厲。
AI賦能數字病理,輔助精準診斷
近年來,人工智慧日趨成為醫學界,乃至全社會熱議話題。人工智慧在病理診斷中具有較大優勢,比如通過大數據學習後,可以更精準、快速地完成腫瘤的區分和計算,對病理醫生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此次獲批的軟體通過計算機輔助病理醫生進行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由國內權威病理專家進行數據標註,算法模型有效解決了因細胞膜破損導致的定位不準確等技術難題,通過一體化分析,無人值守即可獲得全片分析結果,醫生僅需覆核,即可快速、準確完成PD-L1全片判讀,有效節省了醫院病理科的人力、時間成本,提高了病理診斷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結合網際網路技術,基層醫院可將疑難PD-L1組織片通過遠程會診模式直接發送至醫共體中心醫院,輕鬆解決基層醫院檢測不可及等痛點,形成打破地域限制的「雲病理科」,從而提升整體的診斷水平。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部負責人楊海英女士表示:「阿斯利康深耕肺癌領域,期望聯手各領域的合作夥伴,藉助機器視覺,預測算法,自然語言理解等先進技術,深入到篩查,診斷,治療,患者隨訪等診療全流程,推助人工智慧在中國患者需求最迫切的疾病領域的廣泛應用,全方位提升醫療效率,推動肺癌五年生存率的提升,助力『健康中國2030』的實現。」
迪英加科技董事長兼CEO楊林博士表示:「迪英加科技是目前覆蓋病種最齊全的數字病理公司,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數字病理方向十五載,解決病理領域的痛點。此次迪英加與阿斯利康中國強強聯手,解決病理醫生在PD-L1檢測方面的難題,實現腫瘤精準治療。AI+病理是未來病理診斷的發展趨勢,致力於更好地為廣大的癌症患者提供更優良和精準的診斷服務,推動傳統醫療行業的發展與革新。」
1 《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 |
2 《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
3 《2019版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