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免疫組化數字病理圖像處理軟體...

2020-11-29 美通社

上海2020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今日宣布,其與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免疫組化數字病理圖像處理軟體」已於近日獲得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國內率先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軟體。

病理診斷:「醫生的醫生」,精準醫療的第一步

2019年我國肺癌發病人數高達78.4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1] 隨著靶向、免疫治療等創新治療手段的出現,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如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量身定製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於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的精準診斷。

在免疫治療領域,國內已有多個抗PD-1/PD-L1抑制劑獲批臨床。腫瘤細胞的PD-L1蛋白表達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重要標誌物,通過PD-L1檢測,可以篩選出最適合從免疫腫瘤治療中獲益的人群。

病理診斷現狀:人才緊缺,資源分布不均

精準醫療的前提是精準診斷,但我國註冊執業病理醫生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 年末我國在冊的病理醫生約為1.8 萬人,按每100 張床位配置1-2 名病理醫生的標準,病理醫生的缺口約為9萬人[2,3] 。此外,我國病理醫生資源在各級醫院的分布也不平衡,病理科作為基礎學科,其診斷會直接影響到基層醫院各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同時,在傳統模式下,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病理切片上的細胞和組織病變確定疾病類型。然而人工閱片耗時耗力,難以輕鬆識別疑難腫瘤細胞,效率較低,對基層醫院診斷水平的考驗尤為嚴厲。

AI賦能數字病理,輔助精準診斷

近年來,人工智慧日趨成為醫學界,乃至全社會熱議話題。人工智慧在病理診斷中具有較大優勢,比如通過大數據學習後,可以更精準、快速地完成腫瘤的區分和計算,對病理醫生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此次獲批的軟體通過計算機輔助病理醫生進行非小細胞肺癌PD-L1判讀,由國內權威病理專家進行數據標註,算法模型有效解決了因細胞膜破損導致的定位不準確等技術難題,通過一體化分析,無人值守即可獲得全片分析結果,醫生僅需覆核,即可快速、準確完成PD-L1全片判讀,有效節省了醫院病理科的人力、時間成本,提高了病理診斷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結合網際網路技術,基層醫院可將疑難PD-L1組織片通過遠程會診模式直接發送至醫共體中心醫院,輕鬆解決基層醫院檢測不可及等痛點,形成打破地域限制的「雲病理科」,從而提升整體的診斷水平。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部負責人楊海英女士表示:「阿斯利康深耕肺癌領域,期望聯手各領域的合作夥伴,藉助機器視覺,預測算法,自然語言理解等先進技術,深入到篩查,診斷,治療,患者隨訪等診療全流程,推助人工智慧在中國患者需求最迫切的疾病領域的廣泛應用,全方位提升醫療效率,推動肺癌五年生存率的提升,助力『健康中國2030』的實現。」

迪英加科技董事長兼CEO楊林博士表示:「迪英加科技是目前覆蓋病種最齊全的數字病理公司,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數字病理方向十五載,解決病理領域的痛點。此次迪英加與阿斯利康中國強強聯手,解決病理醫生在PD-L1檢測方面的難題,實現腫瘤精準治療。AI+病理是未來病理診斷的發展趨勢,致力於更好地為廣大的癌症患者提供更優良和精準的診斷服務,推動傳統醫療行業的發展與革新。」

1 《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

2 《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3 《2019版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輔助非小細胞肺癌PD-L1智能判讀軟體率先在華獲批
    隨著靶向、免疫治療等創新治療手段的出現,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免疫治療領域,國內已有多個抗PD-1/PD-L1抑制劑獲批臨床。腫瘤細胞的PD-L1蛋白表達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重要標誌物,通過PD-L1檢測,可以篩選出最適合從免疫腫瘤治療中獲益的人群。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IHC 主要用於疾病輔助診斷、鑑別診斷、 判讀預後、指導臨床治療方案、靶向藥物指導、免疫治療指導等。   IHC的判讀在檢測和病理醫生診斷過程中,存在主觀性判讀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差、圖像分析工具脫離正常工作流程、無法精準定量分析、指導藥物治療抗體的判讀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 袁靜萍教授:PD-L1檢測的質控相關問題
    在PD-L1免疫組化結果的判讀上,大多數單位病理醫生雖然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和熟悉,但並未能進行規範化培訓,針對不同檢測平臺、不同克隆號的抗體甚至不同瘤種,其判讀標準都存在差異,從而也會導致判讀結果的主觀性。目前,大多數醫院病理科的抗體處于贈送試用階段,也會出現抗體供應不及時,影響病人檢測的情況,另外,抗體正式獲批後的定價,該項檢測費用的高低也將成為病人能否檢測的關鍵因素之一。
  • 武春燕教授:PD-L1檢測那些事兒
    武教授: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的(NSCLC)的診療快速發展,經歷了從傳統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的三個階段。最近在ASCO上公布的Keynote-407研究數據顯示,化療+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初治晚期肺鱗癌患者的ORR幾乎增加一倍,免疫聯合治療已經成為晚期NSCLC一線治療的研究熱點。同時,Keynote-042研究結果顯示,PD-L1表達的高低與治療療效密切相關:PD-L1表達越高,免疫治療給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的獲益也就越高,因此,PD-L1的檢測十分重要。
  • 36氪首發 | 基於病理切片進行癌症診斷,AI+數字病理分析公司...
    關於迪英加36氪曾有過介紹,它專注於提供數字病理圖像分析工具用於癌症診斷和分級。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顯微圖像成像和處理技術及大體量數字病理影像圖庫基礎上,公司打造了病理互聯和智能病理(硬體+軟體)兩套系統,提供遠程病理圖像分析和全類比AI病理輔助診斷,涉及細胞病理、組織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組化;另外,一款名為「病理星球」產品能提供海量數字病理圖片用於科研和臨床。
  • Nature系列:對比研究非小細胞肺癌PD-L1的表達特徵
    肺腺鱗癌(adnosqumous cell carcinoma, ASC)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中預後較差的一種,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藥物一直以來都是ASC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針對腫瘤內基因變異產生的個體治療方案,例如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者ALK抑制劑;以及免疫監測點阻斷治療方法的研發,例如近年來FDA在美國批准的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抗體藥物pembrolizumab,使得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用藥方案。PD-1以及其配體PD-L1屬於免疫監測點蛋白,分別在免疫炎症細胞和腫瘤細胞內表達。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該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 2018 年,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迭代,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 優寧維發布|HALO 數字病理圖像分析金標準
    此時,數字病理掃描技術的發展使顯微鏡載玻片進行數位化,為數字病理的圖像分析帶來了新機遇。HALO旨在處理數字病理圖像分析以及基於圖像的生物標記物分析軟體。廣泛應用於全世界的製藥、醫療保健和研究組織,在神經科學,代謝組學,腫瘤學,毒理病理學的高通量,全切片圖像的定量研究。
  • 舜宇光學科技、騰訊、金域共同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批
    該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 2018 年,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迭代,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 騰訊AI Lab 宣布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應用
    該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 2018 年,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迭代,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 首款肺癌全自動免疫組化伴隨診斷試劑盒在華獲批上市
    與30年前相比,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發病率高居榜首。肺癌通常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NSCLC佔了肺癌的85%。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1.機體組織樣本中內部特徵的量化分析與臨床評價腫瘤間質比(TSR)是指腫瘤組織內腫瘤細胞與間質成分的比值,主要通過術後病理切片評估獲得。在結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食管鱗癌、鼻咽癌、宮頸癌、肝細胞癌等實體瘤中。TSR 是影響腫瘤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
  • 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該顯微鏡現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產品背景: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等病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中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 羅氏診斷用於識別肺癌患者ALK蛋白表達的首款全自動免疫組化(IHC...
    2013年9月12日,羅氏診斷宣布VENTANA ALK免疫組化(IHC)檢測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該檢測作為一種伴隨診斷,幫助識別適合服用已獲批准的輝瑞腫瘤藥物克唑替尼XALKORI®(crizotinib)的患者。VENTANA ALK (D5F3)兔單克隆抗體檢測用於識別非小細胞肺癌(NSCLC)ALK陽性患者(1)。
  • 基石藥業抗PD-L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藥物擬遞交上市申請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基石藥業宣布,在研抗PD-L1單抗CS1001注射液(以下稱CS1001)聯合含鉑化療用於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經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評估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顯著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 科學抗癌第一步,手把手教你看懂肺癌免疫組化—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肺癌的免疫組化檢查是已經成為每位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但很多人對於檢查結果上的專業名詞一頭霧水,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免疫組化指標,讓大家知彼知己,方能戰勝肺癌。 免疫組化在肺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李單青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 病理專家教你快速讀懂各種有關肺癌檢查的病理報告
    即使是中晚期肺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進行肺癌相關分子病理檢查,抓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機會,患者生存時間延長可以達到幾年以上。懷疑得了肺癌,如何進行病理檢查?可以由呼吸內科、腫瘤科或者影像科醫生採取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取得腫瘤組織標本,也可以由內科醫生用纖維支氣管鏡抓取一小塊腫瘤組織做病理檢查。
  • 一文教你如何看懂病理診斷報告
    二、病理分類  例如肺癌的病理類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  大約20%的肺癌患者為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全身化療為主,聯合放療和手術為輔助治療手段。  非小細胞肺癌  約80%的肺癌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有以下四種類型:  1、鱗癌  鱗癌患者男性佔大多數,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與吸菸關係密切,大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常為中央型肺癌。鱗癌對放化療較敏感。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Im...
    PACIFIC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免疫治療,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為16.8個月,3年總生存率(OS)更是高達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