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宇光學科技、騰訊、金域共同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批

2020-11-28 騰訊網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儘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

舜宇光學科技聯合業界領先的騰訊 AI Lab 、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該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 2018 年,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迭代,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該產品在測試被證明能有效提升病理醫生的工作效率、病理分析的精確度和一致性,有望緩解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病理醫生數量短缺且經驗不足的問題,也是精準醫療從前沿研究走向落地探索的一個良好例證。

以前,病理醫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腦力勞動、依靠經驗在顯微鏡下識別和判斷病變組織,並粗略估算其細胞數量,分析結果可能因醫生經驗不同而有所差別。現在,有了智能顯微鏡,如金域病理專家丁向東主任評價的那樣:「醫生只要用腳輕輕一踏,智能顯微鏡就會將分析結果和判斷實時、精確地呈現在顯微鏡視野內,醫生不需要再來回看顯微鏡和電腦顯示屏,操作非常簡單。」

智能顯微鏡目前使用了離線運算版本,騰訊 AI Lab 還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行業痛點:

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

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大致來說,癌症檢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智能顯微鏡希望在病理分析和診斷兩個關鍵環節為醫生提供更多幫助。

1、影像檢測篩查

通過一系列影像學檢查,如 X 光、CT、MRI 和內鏡等檢查方法,找出可疑的病灶。目前「騰訊覓影」已為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結直腸腫瘤、乳腺癌等多種疾病提供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醫生篩查。

2、組織活檢及病理製片

要得到最終的準確診斷結果,需要取出一些腫瘤組織,製作成病理切片,然後在顯微鏡下(放大 40-400 倍)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形態。

3、病理分析

通過對組織結構和細胞形態顯微鏡下的觀察, 找出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對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同時決定是否進行進一步輔助檢測,如: 免疫組織化學(IHC)和分子檢測, 對腫瘤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4、病理診斷

根據顯微鏡觀察結果結合IHC和分子病理結果,對腫瘤做出最終診斷。

其中最後一步病理診斷得到的報告將用於指導臨床醫生制定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等治療方案。因此,病理診斷是診斷流程中最後且最重要的環節,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因此病理醫生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

從病理分析角度和層次來看,智能顯微鏡旨在通過提供精準定量分析提高診斷一致性,減輕醫生工作負擔,目前主要聚焦在免疫組織化學相關的輔助分析。病理診斷分為組織病理和分子病理兩個層面,兩者的診斷和檢測方法不相同。只有兩者互相補充、支持和印證,才能做出精準診斷。而不管是組織病理層面還是分子層面,傳統的病理診斷過程都主要依靠人類醫生的經驗,也因此存在一些固有的短板:

· 組織層面,有的癌症亞分類多達數十種,且不同亞類之間細胞和組織形態可能很相似,診斷難度大,主觀性強,而誤診後果嚴重。例如:2015 年一篇《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報導對 75 名病理醫生在 2000 個乳腺癌病例上的診斷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導管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很容易誤判,兩者的管理和治療方案完全不同,誤診誤判會對患者的健康和治療造成嚴重後果。

圖左是導管非典型增生,圖右是原位癌,如果誤判,後果嚴重。

來源:JAMA, 第1109頁, 2015年

· 分子層面,目前分為免疫組織化學(IHC)、FISH 和基因診斷等。IHC 主要用於疾病輔助診斷、鑑別診斷、 判讀預後、指導臨床治療方案、靶向藥物指導、免疫治療指導等。IHC的判讀在檢測和病理醫生診斷過程中,存在主觀性判讀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差、圖像分析工具脫離正常工作流程、無法精準定量分析、指導藥物治療抗體的判讀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免疫組化中的很多指標,需要進行精準定量分析,其結果與腫瘤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有直接關係,會直接影響到惡性腫瘤的用藥和患者預後。但目前方法需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判斷,耗費了大量工作精力,且結果難以準確一致

除了以上技術的問題,依靠病理醫生診斷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病理醫生嚴重短缺。據統計,中國目前僅有 1.5 萬名病理醫生,缺口近 10 萬,供需極不平衡,而新病理醫生的培養又面臨著時間周期長,年輕一代學習意願不強等問題。

智能顯微鏡優勢:

節約醫生的時間精力,提升讀片精準度與一致性

相比傳統顯微鏡,智能顯微鏡如何更有效地幫助醫生?

以下面這張星空圖為例,若要計算星星總數,普通人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以高準確率進行回答,而 AI 卻或許能在 0.1 毫秒以 99.99% 的準確率回答出「2763891顆」(假設)。AI 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費時、費力的事情,這也是智能顯微鏡與傳統顯微鏡的最大區別。

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視覺為首的 AI 技術已展現出了在病理診斷應用上的巨大潛力。若使用 AI 輔助 IHC 結果判讀,可以:

1、避免 IHC 結果判讀的人為差異,提高判讀結果的可靠性,提升病理診斷質量,這對於病理醫生稀缺的基層醫院尤為有幫助;

2、智能判讀將節省稀缺病理醫生資源,使其投入更需要的服務之中;

3、為病理免疫組化染色的質量評估做精確定量的質量控制;

4、為醫學科研和藥企提供免疫組化精準定量檢測服務,為新藥研發的相關免疫組化研究提供客觀性可靠的證據。

5、為腫瘤患者提供分子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相關精準定量的免疫組化檢測服務;

6、病理醫生與智能顯微鏡結合的工作模式,體現了「人+AI」的全新工作模式。讓病理醫生和人工智慧各自發揮所長,全面提升效率。

因此自2018年起,舜宇光學科技相繼聯合騰訊 AI Lab 和金域醫學,共同研發智能顯微鏡這一解決方案,為實現軟硬體一體化和好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多次產品迭代。

智能顯微鏡原理示意圖

點擊播放 GIF 0.5M

點擊播放 GIF 0.3M

舜宇光學科技提供了領先的定製化的硬體方案。比如,針對光學成像環境不一致情況,配備了聚光鏡和光闌;針對醫生使用時不斷切換物鏡倍率的習慣,專門開發了倍率記憶裝置,能在醫生選擇倍鏡時調整至對應亮度,並直接傳送倍率信息給算法進行分析;此外還針對醫生使用場景對目鏡裝置高度和光源設計進行了優化。

騰訊 AI Lab 提供了領先的AI算法及軟體解決方案。在採集訓練數據時,選擇讓機器使用主動學習和難例挖掘的方案,不打擾醫生的工作流程,也減輕醫生手動標註數據的負擔;採用先進的模型設計方案,讓算法模型在保證準確度的前提下能滿足300毫秒內完成IHC全視野實時分析的要求;藉助遷移學習並使用生成對抗網絡(GAN)歸一化鏡下圖像,使得算法能對不同醫院和不同製片方式實現良好兼容,提升了算法的穩健性和通用性。

金域醫學貢獻了病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專家資源,確保顯微鏡能支持多種病症場景的判讀,並輔助算法訓練取得良好效果,還能使產品緊密貼合醫生的工作流程與習慣。

訓練學習過程的流程示意圖

經過驗證,軟硬體一體化的智能顯微鏡在精準度與一致性上能有效滿足病理診斷實際需求,並能顯著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使其投入時間和精力到更有需要的工作上。此外,該系統也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雖價格略高於普通顯微鏡,但卻能按需增加新病種的算法軟體而無需購買新的顯微鏡。對病理醫生短缺的地區和醫院,這套系統的實用價值尤為顯著。

金域病理專家羅丕福主任說:「該算法技術的應用,能夠讓病理診斷水平和能力更加匱乏的基層醫院病理醫生受益,更準確的診斷結果最終使腫瘤患者受益。」精準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大趨勢,而智能顯微鏡則是其發展的一個縮影。

智能顯微鏡與傳統顯微鏡性能對比

據舜宇光學科技Charles介紹,未來將聯合騰訊 AI Lab和金域醫學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迭代產品,並計劃與多家機構合作,推進智能顯微鏡在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疾病的病理學中的研究與應用,力求為醫生、患者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儀器信息網訊 4月9日,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有望緩解臨床病理方面的現實問題。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今天,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603882,股吧)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同時,它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批准進入臨床應用的醫療AI產品。
  • 騰訊AI Lab 宣布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應用
    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騰訊 AI Lab 聯合業界領先的舜宇光學科技、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 騰訊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騰訊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2020-04-09 15:35:38 來源 : IT之家 今日,騰訊宣布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雷鋒網消息,近日,騰訊 AI Lab 和業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共同宣布,三方聯合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金域病理專家丁向東主任評價:「智能顯微鏡可以將分析結果和判斷實時、精確地呈現在顯微鏡視野內,醫生不需要再來回看顯微鏡和電腦顯示屏,操作非常簡單。」智能顯微鏡目前使用了離線運算版本,騰訊 AI Lab 還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 騰訊造國內首臺智能顯微鏡
    騰訊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騰訊AI Lab近日造出了一臺智能顯微鏡,並且獲得了NMPA頒發的註冊證,這也是中國第一臺獲準進入醫院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這款智能顯微鏡開始研發是在2018年,由騰訊提供AI技術、舜宇光學科技提供硬體研發、金域提供病理專業知識與專家資源支持。
  • 校園招聘(一七五)——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公司簡介      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HK2382)是國內最大的綜合光學產品製造商,公司成立於1984年,2007年成為第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大陸光學企業。
  • 華為Mate30系列發布,概念股舜宇光學前景無限?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三大類,一是光學零部件,主要包括玻璃/塑料鏡片、平面鏡 片、手機鏡頭、車載鏡頭及各種光學鏡頭;二是光電產品,主要包括手機攝像 模組及其它光電模組、以智能化 3D 產品為目的的智能光學業務;三是光學儀 器,主要包括顯微鏡、以結合深度學習為目的智能裝備業務和以數字工廠解決 方案為目的的智能科技業務。
  • 舜宇光學(02382):最全面的光學龍頭?
    預測舜宇光學科技FY20E的EPS分別為5.87 (悲觀)、6.61(中性)及7.64元(樂觀)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21.1x、18.8x及16.2x。 一、深耕三十年,舜宇光學成為最全面的光學龍頭 1.1 厚積薄發,股權激勵推動穩定發展 舜宇光學科技深耕光學行業三十餘年,業務範圍覆蓋鏡頭、攝像模組、光學儀器等多個領域。
  • 新能源汽車隱形「王者」:舜宇光學市值摸上2200億 機構估值冰火兩...
    今日早盤,港股恒生科技指數率先啟動,中芯國際一度漲超4%,市值重返2000億港元,網易、京東、阿里巴巴集體高開,舜宇光學科技受銷售數據刺激漲超6%,續創204.60港元新高,市值一度站上2200億港元。作為中國內陸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機和汽車鏡頭供應商,舜宇光學主要的股價波動幾乎都來自出貨量的影響。
  • 舜宇光學:安卓下的光學龍頭,挑戰顯其實力
    在整個手機產業鏈中,光學創新就像一部高速上升的電梯。與此同時,手機品牌之間競爭激烈,攝像頭規格升級仍是搶奪市場的不二法寶。大光圈、廣角、超小型化、多攝及3D應用等高端複雜的規格紛紛應用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中。我們從歷代iPhone零部件成本當中,可以看出手機單機的價值中,光學是僅次於顯示和觸屏的成本。
  • 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個鏡頭成就百億企業
    見習記者鄒偉鋒報導 車載鏡頭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玻璃鏡片、手機鏡頭銷量全球第二,手機攝像模組銷量全球前二……創立於1984年的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宇),從一個只有4間廠房、6萬元貸款、8名高中生起步的鄉辦小廠,躍居成為光電行業全球領先。在風雲莫測的市場中,舜宇集團是憑藉什麼做到「單項冠軍」的呢?
  • 業績快報|舜宇光學科技2019年全年營收達378.49億元,手機產品收入...
    財報顯示,舜宇光學科技2019年全年營收約為378.4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下半年營收達到222.74億元,超出彭博一致預期的202.8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9.6%,環比增長43.0%。營收大幅增長主要受益於智慧型手機相關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車載成像及熱傳感領域的快速增長。
  • 廣州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 成為全球生物醫藥...
    論壇現場(通訊員供圖)「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綜合排名發布據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評價」項目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簡稱:RDPAC)、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簡稱:中國藥促會)聯合發起,項目選取我國當前布局生物醫藥
  • 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1H20業績符合預期 研發支持市佔率繼續...
    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1H20業績符合預期 研發支持市佔率繼續提升 維持「買入」評級 目標價158.0港元
  • 在烏鎮水鄉碰撞現代科技!鳳凰光學發布新一代AI智能數碼顯微鏡
    11月22日,由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鳳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浙江烏鎮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AI技術在顯微成像方向應用研討會暨液晶數碼智能一體顯微鏡新品發布會,在中國電科烏鎮基地舉行。本次AI技術在顯微成像方向應用研討會的主題是產品智能化、產業自主化。活動開始後,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曾耘、鳳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銳分别致歡迎詞及開幕詞。
  • 港股蘋果概念股集體上漲 舜宇光學科技大漲10%
    騰訊證券11月2日訊,港股蘋果概念股今早集體上漲,截至發稿,舜宇光學科技(2382.HK)漲10%,報80.3港元;瑞聲科技(2018.HK)漲7.23%,報69港元;比亞迪電子(0285.HK)漲3.22%,報10.9港元;高偉電子(1415.HK)漲2.13%,報0.96港元。
  • 去年攝像頭模組排名前三的依然是歐菲光、舜宇光學和丘鈦科技
    在國內3D攝像頭項目中,歐菲光獨供小米8透明探索版3D結構光模組,丘鈦科技獨供OPPO find X的3D結構光模組;歐菲光、舜宇光學供應華為Mate 20的3D結構光模組。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3D攝像頭項目中,蘋果的Face ID模組決定由歐菲光和富士康負責供應,而這也是中國廠商首次拿下蘋果的光學組件訂單,因為之前都是由日韓廠商進行供應。
  • 八成光學顯微鏡是寧波製造
    中國顯微鏡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波永新光學總經理毛磊說,以前在這個會議上,中國的代表只有表決投票的義務,卻從來沒有制定過標準,也就意味著沒有話語權。不過,令他欣慰的是,由永新光學主導制定的國內首項顯微鏡國際標準ISO9345(顯微鏡成像系統及部件的重要尺寸)已於今年3月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