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婧
11月13日,「第33屆ISO/TC172/SC5顯微鏡和內窺鏡國際標準化會議」在寧波舉辦,來自德國、美國、日本等行業內專業人士100多人齊聚寧波,討論制訂顯微鏡和內窺鏡領域相關國際標準。本次會議由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辦,永新光學和上海理工大學承辦,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會協辦。從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國產光學顯微鏡八成是寧波製造。
國產顯微鏡八成出自寧波
「從1997年開始,22年來,我們每年都參加這個國際標準會議,雖然每年都參加,但是常常是點頭不算搖頭算。」中國顯微鏡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波永新光學總經理毛磊說,以前在這個會議上,中國的代表只有表決投票的義務,卻從來沒有制定過標準,也就意味著沒有話語權。不過,令他欣慰的是,由永新光學主導制定的國內首項顯微鏡國際標準ISO9345(顯微鏡成像系統及部件的重要尺寸)已於今年3月正式發布。
ISO9345標準的發布讓中國每年出口國外的數十萬臺顯微鏡不至於成為非標品,一旦成為非標品就有可能會被國外的企業拒之門外,賣不出去。「標準往往與產品、產業息息相關,以前能夠制定標準的不是生產相關產品的大國就是強國。」毛磊說,生產顯微鏡與內窺鏡的強國主要有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西方國家,現在中國也在崛起,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製造大國。
光學電子產業是我市重點培育的「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之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寧波市光學電子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2018年以永新光學、舜宇集團等知名企業為代表的42家規模以上光學電子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5.1%,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
據了解,寧波光學顯微鏡相關企業達到30家,形成了從機械、電子等基礎材料到設計、加工、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湧現了永新光學、舜宇集團等龍頭企業。永新光學還主導制訂了光學顯微鏡國際標準ISO9345,成為該領域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2018年,寧波企業生產了約200萬臺光學顯微鏡,佔到全國的80%;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佔全國的70%左右。
高端顯微鏡還需要追趕
「我們光學顯微鏡的生產量雖然大,是這一領域的製造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國產顯微鏡的檔次還有待提高。」毛磊說,寧波生產的顯微鏡主要是教學和科普類的顯微鏡,
而用於研究級別的顯微鏡並不多,這也就意味著產品技術水品不高,附加值也不高。比如一臺教學顯微鏡的售價差不多1000元人民幣,而德國、日本等企業生產的研究類顯微鏡的售價約30萬元人民幣,「差距一目了然。」他說。
「所以我們需要加快速度追趕,」毛磊說,我們與蔡司、萊卡等國外巨頭的差距差不多還有10年左右的距離。
「目前高端的實驗室顯微鏡和研究級顯微鏡,基本上還是被德國、日本等國外企業所壟斷。」毛磊說,他們生產的這類光學顯微鏡精度更高,性能更穩定,功能更強大。
據介紹,國產高端顯微鏡不管是理論、設計能力還是工藝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國當前這類研究級高端顯微鏡差不多90%依賴進口。
事實上,這個市場的前景很廣闊,「顯微鏡和內窺鏡兩個的市場加起來可能有300億美元左右的市場規模,但是中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10。」毛磊表示,在高端顯微鏡領域,永新、舜宇等寧波龍頭企業都在發力,加大研發力度,加速追趕步伐。
目前用於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研究的「共焦顯微鏡」已有寧波企業研發成功,並實現小批量生產。該類高端顯微鏡的市場售價可達150萬元人民幣。
同時,寧波光學顯微鏡產學研「合璧」也將產生創新凝聚力,浙大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即將落戶寧波,同時還有一個光電服務平臺也在籌辦,這個平臺可以提供技術、檢測和人才培養等服務,對寧波的光學顯微鏡具有積極意義。
新聞連結:
在顯微鏡行業,國際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光學和光子學技術委員會(ISO/TC172)」下設的「顯微鏡和內窺鏡分技術委員會(ISO/TC172/SC5)」負責,它對顯微鏡和內窺鏡領域的國際標準會議組織、ISO標準工作計劃下達、標準工作草案討論、標準進程投票、結果公布等技術工作進行管理。
ISO/TC172/SC5「顯微鏡和內窺鏡分技術委員會」每年組織一次標準工作會議並由各成員國輪流承辦,參會成員包括12個與會國(P-成員:具有對在技術委員會和分技術委員會內正提交需投票的所有問題有表決投票的義務)和11個觀察國(O-成員)。我國幾十年來一直以P-成員身份每年參加會議,代表團主要成員為上海理工大學、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和企業代表。中國顯微鏡標準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莊松林院士也參加了本次會議。他近十年來一直很重視寧波光學顯微鏡產業的發展情況,幾乎每年都會來寧波同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和指導,同時在寧波設有院士工作站,「我認為寧波是中國光學顯微鏡的產業基地,不管是產業基礎能力還是產業鏈水平優勢都比較明顯,所以我十分看好寧波光學顯微鏡的前景。」
來源: 東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