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2020-11-23 科學網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1/20微米的物體,打破光學顯微鏡理論限制

 

科學家打破了光學顯微鏡的理論限制。(圖片提供:曼徹斯特大學)

 

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光學顯微鏡,將有助於了解許多病毒和疾病的形成原因。

 

通過把光學顯微鏡與透明的微球結合在一起——研究人員稱之為納米級光學顯微鏡,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打破了光學顯微鏡的理論限制。

 

在這個新設備的幫助下,科學家可以更好地解釋許多疾病引發傳染和引起死亡的原因,從而打破了光學顯微鏡的理論限制。

 

這項工作由來自中國的教授李林(音譯)和王增波(音譯)博士率領該校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顯微鏡能力的大大提高意味著科學家可以觀察人體細胞的內部,而且首次做到可以觀察活體病毒,進而查明引起病毒發生的原因。

 

此前,標準光學顯微鏡操作人員只能清晰地看到約1微米(1米的百萬分之一)大小的物體。而現在,研究人員可以在正常光線下看到1/20微米大小的物體。

 

研究人員將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他們製造的顯微鏡打破了肉眼可見最小物體的記錄,突破了光的衍射限制。

 

目前的電子顯微鏡只能看到細胞的表面,而不能觀察它的結構,而且沒有工具可以觀察到活體細菌。而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認為,未來可以利用顯微鏡觀測更小的物體圖像。他們的方法在可見物體大小上不受任何理論限制。

 

納米成像系統基於捕捉光學和近場虛像(不受光衍射的限制),並將它們利用顯微鏡放大,通過微小的球透鏡轉接,再用標準顯微鏡放大。

 

李林說:「這是一項世界紀錄,一個顯微鏡可以如此之小,而且可以在包含了各種光譜的光線下直接成像……我們不僅能看到50納米大小的物體,而且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我們還將能看到更小的物體。理論上來講,我們能看到多小的物體,這是沒有限制的。」

 

李林認為:「目前,觀察微小物體的常用辦法就是使用電子顯微鏡,即使不能看到細胞裡面,至少可以看到外面。光學螢光顯微鏡可以通過將細胞染色來間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但是這種染色不能滲透病毒。」他說,「不用染色就能直接看到細胞裡面,直接看到活著的病毒,改變了研究細胞的方式,讓我們首次能夠近距離觀察病毒,了解生物醫學。」

 

據介紹,科學家們能夠觀察到的其他物體還包括電鍍鋁氧化物納米結構和藍光CVC光碟上的納米模式,這是之前的光學顯微鏡所不能看見的。

 

《科學時報》 (2011-06-03 A4 國際)

相關焦點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在蘇州高新區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 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據「科學大院」公眾號(kexuedayuan)12月2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
  • 新型自適應光學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研製成功
    因此,如何解決像差問題,實現活體,例如小鼠大腦皮層,深層區域的高質量成像成為光學成像發展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美國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在Janelia Farm Research Campus的吉娜博士小組與來自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琛博士最近成功將一種新的自適應光學的方法和雙光子顯微鏡結合,研製出一種新的自適應光學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 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列文虎克的光學顯微鏡到了17世紀,出生在荷蘭德夫特的一個普通工匠家庭的列文虎克,出於對科學的愛好及對透鏡打磨的喜好,他不斷鑽研。一直幻想著能夠磨出一塊特殊的鏡片,讓人們能看清許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列文虎克的光學顯微鏡到了17世紀,出生在荷蘭德夫特的一個普通工匠家庭的列文虎克,出於對科學的愛好及對透鏡打磨的喜好,他不斷鑽研。一直幻想著能夠磨出一塊特殊的鏡片,讓人們能看清許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經過他的艱苦努力,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磨成了兩塊光亮精巧的透鏡。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標誌著中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介紹研製成功的雙光子-STED顯微鏡。 孫自法 攝  同時,「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研製的顯微鏡和關鍵部件目前已有部分成果實現銷售,包括雙光子顯微鏡已銷往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多家國外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等國內科研機構也已使用該設備。
  • 納米級光學顯微鏡問世 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
    新華網倫敦3月1日電(記者 黃堃)英國和新加坡研究人員1日報告說,他們製造出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物體的光學顯微鏡,這是迄今觀測能力最強的光學顯微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和新加坡同行當天在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報告了這項成果。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
  • 生物物理所研製出分子尺度解析度幹涉定位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製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藉助螢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 nm)拓展至幾十納米,並興起了超高分辨螢光成像技術,用於「看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關工作榮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 神秘的它終於現出真身|電子顯微鏡|電子束|波長|光學_網易訂閱
    「病毒」早在19世紀末就已被科學家們證實肯定存在,但用當時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卻始終找不到病毒的蹤影(相關連結)。  德國的雨果·斯蒂青(Hugo Stintzing)1929年時提出過一種可用於樣品表面形貌觀察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簡稱SEM)工作原理(利用電子束與樣品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獲得樣品表面的高解析度圖像)。克諾爾也曾用實驗演示驗證過這個原理,可惜他並未研製出有實用價值的原型。
  • 上海締倫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 國產光學顯微鏡獲突破 談談這個了不起的儀器
    根據新華網近日報導,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於12月26日在蘇州通過驗收。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項目成功驗收標誌著我國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不如就藉此機會,我們來聊聊顯微鏡。
  • 顯微鏡的歷史:光學顯微鏡是如何演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一種通過鏡頭或鏡頭組合使人眼能夠觀察到微小物體的放大圖像的儀器。它讓世界各地的世界變得迷人。這些導致他的顯微鏡和他著名的生物發現的建立。他是第一個看到和描述細菌,酵母植物,一滴水中的大量生命以及毛細血管中血細胞循環的人。在漫長的一生中,他用他的鏡頭對生活和非生活等各種各樣的事物進行了先驅研究,並向英國皇家學會和法國學院報告了他的一百多封信。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由於受行業技術水平限制,國內具備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屈指可數,因此我國高端顯微鏡差不多90%都依賴於進口。」事實上,高端光學顯微鏡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Grand View Research發布全球顯微鏡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顯微鏡市場容量預計將達到95.4億美元。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光學顯微鏡會更廣泛地應用於實驗室和醫療檢測等方面。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幹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等;電子顯微鏡包括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它們均在生物、醫療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八年磨一劍 北大研製出國內較快掃描隧道顯微鏡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誌。可以說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因為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所觀察到的,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回東西。
  • 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研製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陳席元)近日,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學生團隊研製的「CyteLive」無透鏡細胞分析監測儀獲高教主賽道金獎。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