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度達到50nm!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2021-01-09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學大院"

作者: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

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探索微觀世界 離不開高端顯微鏡

高端顯微系統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技術,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生物醫學實驗研究的必備工具,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比傳統的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進行層析掃描3D成像。但是共聚焦顯微鏡能夠觀察的樣品厚度一般小於100um,要觀察更深的樣品時需要藉助雙光子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最大的優勢是觀察的深度。

但是無論是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還是雙光子顯微鏡,都無法擺脫衍射極限的限制,為了進一步探索微觀世界,需要解析度更高的顯微鏡。STED顯微鏡應運而生,它在共聚焦顯微鏡的基礎上引入損耗光束將螢光光斑進一步壓縮,從而實現超分辨成像。

我們都知道,美國和日本都是諾貝爾獎大國,日本從2000年開始基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離不開顯微鏡等高端儀器的使用。我國雖然是顯微鏡消費大國,但自己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高端儀器基本依賴於進口,這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

四臺高端顯微鏡 Madein China!

歷時五年攻關,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全面突破大數值孔徑物鏡、特種光源、新型納米螢光增強試劑、系統集成與檢測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四臺高端顯微鏡,為我國高端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四大國貨神器吧!

1.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傳統螢光顯微鏡是用光源照射整個樣品平面,再獲得圖像。由於聚焦平面上下的平面也會受到激發產生螢光,圖像會被幹擾;同時,同一平面上特徵點周圍激發的螢光也會干擾特徵點的觀察。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採用聚焦後的雷射光斑作為照明光源,同時在探測器前引入針孔將聚焦光斑外的幹擾信號進行過濾,因此提高了圖像信噪比,橫向解析度可達200nm左右。此外,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還可以對樣品逐層掃描實現三維成像,以及利用多通道採集圖像的功能同時獲取不同光譜段的螢光掃描圖像。

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可以觀察細胞或亞細胞形態結構、鑑定細胞或組織內生物大分子,如:檢測蛋白質抗體及其他分子,檢測細胞凋亡,觀察細胞骨架結構等;還能進行活體細胞或組織功能的實時檢測。

目前,利用蘇州醫工所研製的高端光學顯微鏡,中科院動物所觀察發育生物學中的基本現象,研究潛在調控機制;中科院藥物所觀察藥物胞內靶向定位和輸送,加速創新性新藥研發。

2.雙光子顯微鏡

雙光子顯微鏡結合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和雙光子激發技術的特點。

雙光子激發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用兩個波長較長的光子去激發一個螢光分子。由於光波波長較長,可實現成像深度超過600微米。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兩個光子激發一個光子,實現能量疊加呢?答案是:提高光子密度。

在進行雙光子成像時,物鏡焦點處的光子密度是最高的,雙光子激發只發生在物鏡的焦點附近很小的區域內,鄰近區域不產生螢光,因此不需要針孔過濾信號,提高了信號收集效率。

目前雙光子成像在生物醫學領域廣泛應用於深層組織成像以及活體成像等。美國史丹福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陸軍軍醫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等專業實驗室利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進行了信息識別、行為控制等腦科學核心問題的研究以及動物在體成像實驗,獲得了高分辨實時神經元活動成像數據。

△CLARITY處理的Thy1-YFP(H Line)小鼠大腦的螢光觀察

(A)從大腦皮質到海馬的3-D觀察圖像

(B)大腦皮層Ⅴ層的錐體細胞的樹突圖像(圖片來源:網絡)

3.受激發射損耗(STED)顯微鏡

傳統光學成像由於受到光學衍射極限的限制,解析度很難突破200nm。這時就需要超分辨顯微鏡出手了。

STED顯微鏡是一種超分辨顯微鏡,它的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在共聚焦顯微鏡的基礎上加入一束麵包圈狀的光斑(我們稱之為損耗光),通過受激輻射效應減小有效螢光發光面積,將被激發的螢光物質限制在衍射極限內,從而突破光學衍射極限實現超分辨成像,目前能夠實現50nm解析度。

STED原理(圖片來源:網絡)

STED顯微鏡的應用領域與共聚焦顯微鏡相似,主要用於觀察亞細胞形態結構,活細胞內生物分子的實時成像和動態跟蹤等。目前,蘇州醫工所正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以及中科院北京動物所開展相關合作。

4.雙光子STED顯微鏡

雙光子STED顯微鏡將雙光子顯微鏡與STED顯微鏡合二為一,結合雙光子顯微鏡成像深度深以及STED顯微鏡解析度高的優點,根據不同的成像需求選擇合適的成像方式。

目前,蘇州醫工所已聯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以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對難治性癲癇、帕金森病及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等進行研究。

導師,咱們實驗室也買一臺?

在高端顯微鏡的研製過程中,設計、加工、裝配、檢測等等,並無現成標準、經驗可循;關鍵光學器件的加工難度超乎想像。

這次通過項目驗收的四套超解析度顯微鏡,最高解析度達到了50納米,而且各有特色。"在它們的背後,是已經發展起來的顯微光學設計、加工、製造、裝配的完整技術和工程體系。"例如大數值孔徑顯微物鏡,不過兩個膠囊咖啡大小的物鏡,卻由十幾片直徑為1-30毫米的特種玻璃鏡片裝配而成,做出這樣一個鏡頭,需要解決一系列難題,更需要精密的檢測設備和嚴格的檢測標準。

目前,蘇州醫工所研製的顯微鏡和關鍵部件已有部分成果實現銷售,例如:雙光子顯微鏡已銷往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多家國外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等國內科研機構也使用了該設備。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種LED光源體系具備了國際競爭力,支撐了包括新一代投影、光醫療儀器以及遠程照明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共聚焦顯微鏡也已完成工程化,擬進行產業化生產和銷售。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極大改善了我國高端光學顯微鏡基本依賴進口的狀況,對滿足我國生物醫學等前沿基礎研究的定製化需求、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推動我國光學顯微鏡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本文出品自"科學大院",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

"科學大院"是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平臺,致力於前沿、權威、有趣、有料。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運營。更多合作與科學大院工作組cas@cnic.cn聯繫。

相關焦點

  • 解析度達到50納米!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在蘇州高新區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推動高端光學顯微鏡產業化發展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2020年已是匡翠方來到浙江大學的第11個年頭了。由於受行業技術水平限制,國內具備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屈指可數,因此我國高端顯微鏡差不多90%都依賴於進口。」事實上,高端光學顯微鏡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Grand View Research發布全球顯微鏡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顯微鏡市場容量預計將達到95.4億美元。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光學顯微鏡會更廣泛地應用於實驗室和醫療檢測等方面。
  • 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新聞—科學網
    12月26日,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更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 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 科學網—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
    科研人員正利用雙光子-STED顯微鏡觀察樣品。
  • 生物物理所研製出分子尺度解析度幹涉定位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製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藉助螢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 nm)拓展至幾十納米,並興起了超高分辨螢光成像技術,用於「看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關工作榮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標誌著中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此外,項目成果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種LED光源體系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支撐了包括新一代投影、光醫療儀器以及遠程照明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共聚焦顯微鏡也已完成工程化,擬進行產業化生產和銷售。  據了解,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100納米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經討論認為承擔單位完成了實施方案規定的研製任務和技術指標,實現了研製目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也稱為四維超快電子顯微鏡(4D-UTEM)或動態電子顯微鏡,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電子顯微技術,是超快雷射和高分辨電子顯微術有機結合的產物, 超快電子顯微術已經成為國際超快結構動力學和電子顯微學的前沿領域。
  • 2018年中國顯微鏡出口量將達到330萬臺 高端產品才是盈利王道
    ③我國系世界顯微鏡生產大國,但高端產品仍存在市場空缺我國顯微鏡行業發展缺乏技術沉澱,20年以上經營積累的企業十分稀缺,深度精密製造及光學核心部件設計及工藝嚴重製約產業升級,具備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屈指可數,高端顯微鏡如系統顯微鏡、共聚焦掃描和超分辨顯微鏡等高端產品被徠卡顯微系統、蔡司、尼康、奧林巴斯控制著。
  • 國產光學顯微鏡獲突破 談談這個了不起的儀器
    根據新華網近日報導,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於12月26日在蘇州通過驗收。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項目成功驗收標誌著我國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不如就藉此機會,我們來聊聊顯微鏡。
  • 新型光學顯微鏡突破解析度極限
    原標題:新型光學顯微鏡突破解析度極限 )技術,突破了光學顯微成像解析度極限。他們還開發了專門的多光子—空間頻率調製成像顯微鏡,以HeLa細胞和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為樣本,通過螢光和二次諧波同時收集圖像信息,產生了納米級圖像,空間解析度達到2η,超過傳統的多光子顯微鏡。   在傳統的多光子顯微鏡中,超短雷射脈衝在樣本上聚集成一個緊密的光點,激發螢光生成一幅圖像。而多光子—空間頻率調製成像顯微鏡是用多個飛秒雷射脈衝同時照亮較大光區產生幹涉,以此來構建圖像。
  • 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電子顯微鏡(包括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1)成像原理和反差來源不同。電子顯微鏡的光源是電子束,TEM是透射成像,可以觀察樣品內部的形態和結構,是二維成像。而SEM是二次電子像,主要觀察樣品表面相貌的立體圖像(即三維圖像)。光學顯微鏡是用可見光作為光源,樣品是吸收成像,一般是彩色或黑色的二維圖像。
  • 上海締倫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1931年,德國的克諾爾和魯斯卡,用冷陰極放電電子源和三個電子透鏡改裝了一臺高壓示波器,並獲得了放大十幾倍的圖象,證實了電子顯微鏡放大成像的可能性。1932年,經過魯斯卡的改進,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達到了50納米,約為當時光學顯微鏡分辨本領的十倍,於是電子顯微鏡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 德美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三位獲獎者鳳凰科技訊 10月8日下午5點50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三位科學家獲獎,他們分別是: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Eric Betzig),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Stefan W.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成果速遞 |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在超快研究領域最新應用...
    前期的眾多研究工作表明,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已經被廣泛用於穩態波導的可視化表徵,非常適合評估範德瓦爾斯半導體的各向異性和介電張量。研究者以範德瓦爾斯半導體中的WSe2材料為例,利用德國neaspec公司的納米空間分辨超快光譜和成像系統,通過飛秒雷射激發研究了WSe2材料中光波導在空間和時間中的電場分布,並成功提取了飛秒光激發後光學常數的時間演化關係。
  • 2020年全球顯微鏡市場規模將達到95億美元 高端產品是主要競爭力
    ③我國系世界顯微鏡生產大國,但高端產品仍存在市場空缺我國顯微鏡行業發展缺乏技術沉澱,20年以上經營積累的企業十分稀缺,深度精密製造及光學核心部件設計及工藝嚴重製約產業升級,具備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屈指可數,高端顯微鏡如系統顯微鏡、共聚焦掃描和超分辨顯微鏡等高端產品被徠卡顯微系統、蔡司、尼康、奧林巴斯控制著。
  • 光學顯微鏡理論上的極限放大倍數是多少?
    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大約是0.2微米,相當於放大倍數1500~2000倍;要想實現更大的放大倍數,就得使用電子顯微鏡或者隧道掃描顯微鏡。放大鏡可以使光線重新聚焦,從而實現放大效果,使用放大鏡的組合可以得到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極限受波長限制,不可能無限放大。一般地,固定波長的光學顯微鏡分辨極限,是光線波長的一半,可見光波長400~760nm之間,所以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就是200nm(0.2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