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0-11-28 第一財經

三位獲獎者

鳳凰科技訊 10月8日下午5點50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三位科學家獲獎,他們分別是: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Eric Betzig),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Stefan W. Hell),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William E. Moerner),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績。

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

眾所周知,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家們深入了解細胞和組織內部微小結構的一雙眼睛。但是,由於光線具有衍射特性,所以無法將光線聚焦到非常小的焦點上。因此一直以來,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一直無法分辨兩個距離非常近(這個距離小於觀察波長的一半)的物體,光學顯微鏡的最大解析度只能達到橫向200納米,縱向600納米。

而電子顯微鏡雖然可以達到納米級的解析度,但通電的結果容易造成樣品的破壞,因此能觀測的樣本也相當有限。另外一種蛋白質貼上螢光卷標的技術雖然已經較為成熟,但因為蛋白質大分子的理化特性使其容易堆積,很難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因此急需一種可以對200——750nm大小範圍內的物體進行觀察並且擁有較高的空間解析度(20nm以下)的顯微鏡。

螢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個高發光效率的點光源,經過濾色系統發出一定波長的光(如紫外光3650入或紫藍光4200入)作為激發光、激發標本內的螢光物質發射出各種不同顏色的螢光後,再通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進行觀察。這樣在強烈的對襯背景下,即使螢光很微弱也易辨認,敏感性高,主要用於細胞結構和功能以及化學成分等的研究。

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超解析度來自納米顯微鏡(nanoscopy),納米顯微鏡通過電子束的掃描或者其他方式在CCD上成像,具有高解析度,快速檢測,使用簡便等特點。因此螢光顯微鏡具有檢出能力高,對細胞刺激小,能進行多重染色等優點。

由於超解析度技術(super-resolution technique)的發展,顯微鏡的橫向解析度已經可以達到幾十個納米。超高解析度的螢光顯微鏡也因為它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比如可以用於活體細胞成像研究,可以觀察樹突棘(dendritic spines)等動態的細胞結構,這一科研成果榮膺了《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誌評選出的2008年年度技術。

相關焦點

  •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周辰 實習生 陶盛輝 2014-10-09 06:03
  • 3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仁昌)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剛剛揭曉。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三人獲獎,以表彰他們「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方面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然而,這一學科卻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過化學獎。Yonath)因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的貢獻共同獲該獎。2010年:美國德拉威爾大學的Richard F. Heck、普渡大學的Ei-ichi Negishi以及日本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的Akira Suzuki,他們發明了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準晶體的發現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4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 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
    繼前日和昨日分別各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得生理和醫學獎、物理學獎後,2017年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名單上終於出現了非美國學者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因發明用於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然而,這一學科卻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過化學獎。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更新)
    【財新網】(記者 周辰)繼前日和昨日分別各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得生理和醫學獎、物理學獎後,2017年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名單上終於出現了非美國學者。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因發明用於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
  • 三名科學家獲2014諾貝爾化學獎
    三名科學家獲2014諾貝爾化學獎 (1/3) "← →"翻頁
  • 三位科學家因核糖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圖)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展示3位科學家的照片。 新華社記者吳平攝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 (記者 潘治) 生命體就像一個極其複雜而又精密的儀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崗位上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 三名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 4 )
    10月4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 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得獎的是物理學家?
    他對新華社記者說,今年的化學獎是跨學科研究的一個典型,技術在科學發現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共9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將由這三位獲獎者分享。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對這一問題做了一個交待。  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因為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而獲諾獎。  消息宣布後,不少科學界人士善意地調侃說,三個搞物理工作的「工匠」得了個化學獎。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美國科學家J.
  • 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合成分子機器"獲諾貝爾化學獎(組圖)
    2016年10月5日報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 - 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阿諾德是第五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此前獲獎的女性包括居裡夫人母女,以及在1964年得獎的英國科學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和2009年得獎的以色列科學家約納特(Ada Yonath)。喬治·史密斯現年77歲,美國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教授。
  • 三個物理"工匠"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對這一問題做了一個交待。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因為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而獲諾獎。消息宣布後,不少科學界人士善意地調侃說,三個搞物理工作的「工匠」得了個化學獎。科學界利用三人不斷改進的技術,得以高解析度測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結構,而又不破壞其形態,這一突破對生物化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來源:券商中國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中午(北京時間17:45),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的化學獎終於宣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化學領域,分別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名女科學家獲獎
    183位獲獎者 截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84人次獲獎,而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此實際獲獎人數為1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