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光學顯微鏡問世 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倫敦3月1日電(記者 黃堃)英國和新加坡研究人員1日報告說,他們製造出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物體的光學顯微鏡,這是迄今觀測能力最強的光學顯微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和新加坡同行當天在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報告了這項成果。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論文第一作者王增波博士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是一個新的世界紀錄。」

據介紹,目前一般使用電子顯微鏡觀測極其微小的物體,但它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在觀測細胞時,電子顯微鏡只能顯示出細胞表面的狀況,而不能用於觀測細胞內部結構。之前還有研究人員先為細胞染色,然後利用特製光學顯微鏡觀測染色後的細胞內部結構,但這種方法對病毒無效,因為染料無法進入病毒內部。而這種新型光學顯微鏡首次提供了在普通條件下觀測細胞內部結構和病毒活動機理的手段。

領導該項研究的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李琳說,這可能會為觀測細胞和病毒的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有助於研發新的藥物和疾病治療方法。

研究人員還表示,利用類似方法可以進一步製造出觀測能力更強的光學顯微鏡。從理論上說,這種基於「透明微米球透鏡」的光學顯微鏡不存在觀測極限。

相關焦點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超級透鏡把顯微鏡解析度提高5倍
    ■最新發現與創新  新華社華盛頓8月12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和英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12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常見的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製備一種固態半球超級透鏡,能把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4到5倍,大幅突破了常規光學顯微鏡的極限解析度。
  • 金華光學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_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
    金華光學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 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人們提取微細結構信息的光學儀器。光學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誌。光學顯微鏡主要由光學系統及支撐它們的機械結構組成,光學系統包括物鏡、目鏡和聚光鏡,都是由各種光學玻璃做成的複雜化了的放大鏡。光學顯微鏡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使其為人的肉眼所能看見。
  • 是誰將光學顯微鏡帶入納米時代?【知力百科】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4月刊《顯微鏡變顯「納」鏡了!》一文,作者:林宮玄)在17世紀光學顯微鏡發明後,微米(1微米=10-6米)大小的細胞映在人類眼前,開啟了微生物學。1873年,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證明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光波長的1/2左右,稱為阿貝極限。
  • 為什麼要用白光幹涉儀?
    白光幹涉儀目前在3D檢測領域是精度最高的測量儀器之一,在同等系統放大倍率下檢測精度和重複精度都高於共聚焦顯微鏡和聚焦成像顯微鏡,在一些納米級和亞納米級的超精密加工領域,除了白光幹涉儀,其它的儀器無法達到其測量精度要求。
  • 蜘蛛絲能使顯微鏡解析度提升2至3倍
    ■最新發現與創新  據新華社華盛頓8月29日電 (記者林小春)新一期美國《納米通訊》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自然界的蜘蛛絲是一種天然的超級透鏡,可以有效幫助常規光學顯微鏡突破「視力」極限。這是生物超級透鏡首次登上科技舞臺,為超級透鏡研究開闢了全新的發展方向。
  • 能使顯微鏡解析度提升2至3倍
    (原標題:蜘蛛絲能使顯微鏡解析度提升2至3倍)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光學顯微鏡知識科普
    2、暗場在顯微鏡的觀察方式中,暗場與明場相對應,是光線傾斜照射到樣品的表面。暗視場照明無論在光程布置上,照明效果上都與明視場照明有顯著的差別。除去觀測物體以外的光線或電子進入物鏡,使目鏡中觀測到的視野背景是黑的,只有物體的邊緣是亮的。利用這個方法能見到小至 4~200nm的微粒子,解析度可比普通顯微法高50倍。
  • 蜘蛛絲--天然超級透鏡,能使顯微鏡解析度提升2至3倍
    新一期美國《納米通訊》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自然界的蜘蛛絲是一種天然的超級透鏡,可以有效幫助常規光學顯微鏡突破「視力」極限。但天然的蜘蛛絲居然可以實現超級透鏡的功能,根本不需要加工,就能使顯微鏡解析度提升2至3倍。」    觀測時,研究人員首先利用透明膠帶把蜘蛛絲放置於樣品上,並在樣品和蛛絲的縫隙之間注入無水酒精以提高成像質量,然後利用普通白光顯微鏡進行觀測。由於蜘蛛絲對光的折射,原有「看不見」的納米結構被放大2到3倍,從而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由200納米提高到至少100納米。
  • 大學生用積木搭出納米級精度原子力顯微鏡
    大學生用積木搭出納米級精度原子力顯微鏡 ,放大倍數高達數十萬倍,但是每臺造價也高達10萬元以上,難以進入普通中學的課堂。
  • 白光幹涉儀儀器原理簡介
    人們不斷地發明和製造各種可用於產生相干光的光學器件和幹涉儀來獲取可以觀測到可見光幹涉的相干光源,在過去,這些幹涉儀都具備一定高程度的測量精度。其中,阿爾伯特·邁克耳孫通過麥可孫幹涉儀完成了著名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由此得到了零幹涉條紋的結果。現在人們知道,兩束電磁波的幹涉是彼此振動的電場強度矢量疊加的結果,而由於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幹涉也是光子自身的機率幅疊加的結果。
  •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但細胞生命活動的眾多反應都發生在各細胞器中(如基因的轉錄、蛋白的合成與運輸、物質的交換等),其尺度均在納米量級。因此,納米尺度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成為細胞觀測的重要工具。它的研發將有力地促進疾病的診斷、療效的監測、新藥物的開發等。在各種類型的顯微鏡中,電子顯微鏡和原子顯微鏡雖擁有超高解析度,但它們都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難以進行活體細胞的觀測。
  • 固態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現狀和未來
    因為我們主要介紹了半導體的白光照明,所以主要介紹一下不同色光如何來合成白光。一般來說,用RGB三種色光合成白光可同時滿足發光效率、顯色指數、色溫等要求。 由理論處理可知,若色溫為6500K,顯色指數大於90,只有當三色波長分別為455、530和610納米時,所合成的白光流明效率最高可達300lm/W。 紅綠藍半導體LED的問世為實現固體白光照明提供了可能性。發光二級光(LED)是一種將電能直接轉換為光能的半導體電致發光(EL)器件。
  • 顯微鏡知識(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操作步驟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操作步驟光學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光學儀器。當前使用的顯微鏡由一套透鏡配合,因而可選擇不同的放大倍數對物體的細微結構進行放大觀察。普通光學顯微鏡通常能將物體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為0.2μm)。包括目鏡、物鏡、聚光器和光源等。
  • 顯微鏡的歷史:光學顯微鏡是如何演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一種通過鏡頭或鏡頭組合使人眼能夠觀察到微小物體的放大圖像的儀器。它讓世界各地的世界變得迷人。超越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即使是具有完美鏡片和完美照明的光學顯微鏡,也不能用於區分小於光波長一半的物體。白光的平均波長為0.55微米,其中一半為0.275微米。(一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大約有25,000微米到一英寸。千分尺也被稱為微米。)
  •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操作步驟
    光學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光學儀器。當前使用的顯微鏡由一套透鏡配合,因而可選擇不同的放大倍數對物體的細微結構進行放大觀察。普通光學顯微鏡通常能將物體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為0.2μm)。☆ 數字為顯微鏡組成部件,字母為顯微鏡可操作調節部件。
  • 光學顯微鏡在失效分析中有哪些應用
    失效分析過程中,樣品形貌主要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和記錄,光學顯微鏡可以提供幾倍到上千倍的放大倍數,另外光學顯微鏡對半導體的某些多層結構具有透明性,比如二氧化矽鈍化層。光學顯微鏡要求樣品是固體,在高倍觀測時由於景深的限制,要求樣品表面要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