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NAS:紅外-光學混合顯微鏡將癌症診斷帶入數字時代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在標準光學顯微鏡中增加紅外功能,將紅外測量結果與高解析度光學圖像和機器學習算法結合,創建了與傳統病理技術密切相關的數字活檢,並且其性能也超過了最新的紅外顯微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PNAS》上。
-
光學成像將進入亞納米時代
利用光實現原子解析度一直是納米光學的終極目標之一,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點燃了人們對這一目標的希望。 Dong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成功地展示了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中的亞納米級空間解析度,以及納米腔等離子體場的局部增強效應。
-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丨顯微鏡都變顯「納」鏡了,一般的光學顯微鏡為什麼還沒淘汰?
Hell),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威廉 • 莫厄納(William Esco Moerner)三人,表揚他們將光學顯微鏡帶到納米世界的貢獻。1873 年,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證明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光波長的1/2左右,稱為阿貝極限。而人類所能看到的光波長在400納米(1納米= 10 -9 米)到700納米左右,因此200納米或 0.2 微米一直是一般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無法突破的瓶頸。
-
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將生物化學帶入新時代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光學成像進入亞納米時代
用光達到原子解析度一直是納米光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而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為這一目標帶來了希望。董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成功地在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中展示了亞納米尺度空間解析度,並具有納米引力彈性場的局部增強效應。
-
納米級光學顯微鏡問世 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
新華網倫敦3月1日電(記者 黃堃)英國和新加坡研究人員1日報告說,他們製造出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物體的光學顯微鏡,這是迄今觀測能力最強的光學顯微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和新加坡同行當天在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報告了這項成果。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晶片實驗室:開發微型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
想像一下,把顯微鏡縮小,然後將其與晶片集成在一起,就可以使用它實時觀察活細胞內部。如果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樣,可以將這種微型顯微鏡也集成到電子產品中,那不是很好嗎?如果醫生設法使用這種工具在偏遠地區進行診斷而又不需要大型、笨重和敏感的分析設備,該怎麼辦?
-
光學顯微鏡的新發現
新伊利諾州歐洲經委會項目組的一個新研究正在推進光學顯微鏡技術, 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或感覺不到納米級的物體?」教科書上的答案是,它們的相對信號很弱,它們的分離度小於阿貝的解析度極限。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資訊時代的到來,給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顯微鏡的出現,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如今,隨著顯微鏡技術越來越成熟,其細分領域和種類越來越清晰,在眾多顯微鏡類別中,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便是其中兩類。
-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
-
金剛石力學性能研究獲進展 顯微鏡功不可沒
作為人類20世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顯微鏡的發現,將人們的視野帶入到大自然中的一個全新世界中。通過顯微鏡,我們不僅可以觀察到數以萬計的微生物,而且對於動植物及自身的組織、構造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認知。甚至在現今,一些在生物醫學領域被頻繁使用的顯微鏡,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
晶片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一種新方法
雖然人類的眼睛能夠識別大範圍的特徵,但當凝視距離很遠的物體或在微和納米世界裡的物體時,它就達到了極限。由歐盟資助的ChipScope項目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光學顯微鏡策略。 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仍然是實驗室的標準設備,是光學基本定律的基礎。因此,解析度被衍射限制到所謂的「阿貝極限」——結構特徵小於200nm的最小值不能被這種顯微鏡分辨。
-
解析度達到50納米!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STED顯微鏡應運而生,它在共聚焦顯微鏡的基礎上引入損耗光束將螢光光斑進一步壓縮,從而實現超分辨成像。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後來,為了方便觀察,人們將這樣的鏡片製成了眼鏡,但這些鏡片只能將物體放大很小的倍數。1558年,瑞士博物學家康瑞得.格斯納製作了放大倍數更高的透鏡,並用此透鏡觀察蝸牛殼。利用透鏡進行光學放大和科學研究,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利用透鏡進行光學放大和科學研究,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16世紀90年代,荷蘭米德爾斯堡眼鏡製造商詹森父子發現將兩面透鏡疊放在一起,觀察物體,會將物體放大更大的倍數,於是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顯微鏡,放大倍數在9-10倍之間。但人們並不知道用它來幹什麼,一直被看做是新奇的小玩意,在集市上出售。
-
金華光學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_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
金華光學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我們的員工都秉承積極思考,頭腦風暴的觀念,認為只有不斷地去想,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心理,才能做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順應時代變遷,迎合科技革命未來的產品。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驗收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認為,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改善了我國高端光學顯微鏡基本依賴進口的狀況,對滿足我國生物醫學等前沿基礎研究的定製化需求、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推動我國光學顯微鏡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
突破「阿貝極限」 德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光學顯微鏡
憑藉發明突破200納米「阿貝極限」的光學顯微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施特芬·黑爾獲得了這一榮譽。一年一度的「未來獎」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 黑爾在接過德國總統克勒頒發的獎盃時表示,將把所獲得的25萬歐元獎金作為一個科技公司的啟動資金,為將來研究更好的顯微鏡奠定基礎。
-
上海締倫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