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紅外-光學混合顯微鏡將癌症診斷帶入數字時代

2020-11-28 騰訊網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在標準光學顯微鏡中增加紅外功能,將紅外測量結果與高解析度光學圖像和機器學習算法結合,創建了與傳統病理技術密切相關的數字活檢,並且其性能也超過了最新的紅外顯微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PNAS》上。

組織病理學的標準是添加染料或染色劑,以便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胞的形狀和模式。但是,將腫瘤與健康組織區分開及確定腫瘤的邊界都是很困難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診斷是主觀的。像紅外顯微鏡這樣的技術可以測量組織的分子組成,提供定量的測量來區分細胞類型。然而由於其價格昂貴,且樣品需要特殊的準備和處理,使得它們在絕大多數的臨床和研究環境中不切實際。

Rohit Bhargava教授領導的小組通過在光學相機中添加紅外雷射器和專用顯微鏡鏡頭(稱為幹涉物鏡),開發出了混合顯微鏡。這種紅外-光學混合技術可通過實驗室中普遍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測量紅外數據和高解析度光學圖像。

紅外-光學混合(IR-OH)顯微鏡的概念。

將這兩種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利用兩者的優勢,它不僅具有光學顯微鏡的高解析度、大視野和可及性,紅外數據還可以進行計算分析,而無需添加任何會損壞組織的染料或染色劑。軟體可以重現不同的染色劑,甚至重疊它們以創建出更完整的、關於組織中成分的全數字圖像。研究人員通過對健康和癌變的乳腺組織樣本進行成像,並將混合顯微鏡的「染料」結果與傳統染色技術的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對顯微鏡進行了驗證。

乳房組織活檢的並排比較顯示了紅外-光學混合顯微鏡的某些功能。

左:傳統方法染色的組織樣本;中:由紅外-光學混合成像產生的計算著色;右:紅外數據識別的組織類型。圖像中的粉紅色表示惡性癌症。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紅外-光學混合顯微鏡在幾個方面都優於最先進的紅外顯微鏡:覆蓋率提高了10倍、一致性更高、解析度提高了4倍,從而允許在更短的時間內,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對更大的樣品進行紅外成像。在病理診斷方面,這可以幫助加快等待結果的速度,降低試劑和人員對組織染色的成本,並為癌症病理學提供「全數字」解決方案。

研究人員計劃繼續完善用於分析混合圖像的計算工具。他們正在努力優化可測量多個紅外波長的機器學習程序,創建可輕鬆區分多種細胞類型的圖像,並將這些數據與詳細的光學圖像整合在一起,以精確地映射樣本中的癌症。他們還計劃探索混合顯微鏡成像的進一步應用,如法醫學、高分子科學和其他生物醫學應用。

End

參考資料:

[1] All-digital histopathology by infrared-optical hybrid microscopy

[2]Hybrid microscope could bring digital biopsy to the clinic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是誰將光學顯微鏡帶入納米時代?【知力百科】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4月刊《顯微鏡變顯「納」鏡了!》一文,作者:林宮玄)在17世紀光學顯微鏡發明後,微米(1微米=10-6米)大小的細胞映在人類眼前,開啟了微生物學。1873年,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證明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光波長的1/2左右,稱為阿貝極限。
  • 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將生物化學帶入新時代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谷歌」一下癌症診斷新利器,AI顯微鏡開掛,AR瞬間識別癌細胞
    2019年8月12日,谷歌在醫療AI領域再傳捷報:谷歌設計研發出一款新的病理檢測系統——增強現實顯微鏡系統(ARM),將增強現實技術引入顯微鏡,使得只有普通複式光學顯微鏡的病理科也能用上病理AI技術,這無疑是醫療AI的裡程碑式進展。動脈網藉此梳理了谷歌在醫健領域的發展軌跡。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而在我國,幾乎平均每分鐘就有7.5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每分鐘有4.5人被癌症奪去寶貴的生命。在2020年的2月4日,世界癌症日之際,世衛組織更是發出警告,如按目前趨勢繼續下去,未來20年,全球癌症病例將增加60%。這一連串的數字,讓人震驚之餘更感心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癌症的機理是什麼?如何準確地去診療癌症?
  • 晶片實驗室:開發微型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
    想像一下,把顯微鏡縮小,然後將其與晶片集成在一起,就可以使用它實時觀察活細胞內部。如果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樣,可以將這種微型顯微鏡也集成到電子產品中,那不是很好嗎?如果醫生設法使用這種工具在偏遠地區進行診斷而又不需要大型、笨重和敏感的分析設備,該怎麼辦?
  • 舜宇光學科技、騰訊、金域共同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批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儘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
  • 分子影像行業解析:診斷行業新機遇
    分子影像可以將細胞功能可視化,並且在不幹擾生物體代謝功能的情況下持續跟蹤分子傳遞。分子影像技術在醫療領域具有多種多樣的研究治療潛力,其不僅可用於癌症、神經和心血管等部位疾病的早期診斷,還可以通過分子、基因水平上的手段改善這些疾病的傳統治療方法,開發新型生物標誌物。此外它還可以優化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的新型藥物,檢測所謂的疾病前狀態或在發現疾病的典型症狀之前發生的分子狀態。
  • 顯微鏡光學系統介紹及設計方法(一)
    光學顯微鏡是最古老的光學儀器之一,用於產生微小物體的放大視覺圖像。1600年代初,荷蘭的詹森兄弟發明了第一臺帶有物鏡和目鏡的複合顯微鏡。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資訊時代的到來,給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顯微鏡的出現,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如今,隨著顯微鏡技術越來越成熟,其細分領域和種類越來越清晰,在眾多顯微鏡類別中,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便是其中兩類。
  • 引領顯微光學技術革命-奧林巴斯推出光學數碼顯微鏡
    2012年1月11日,奧林巴斯在全球同步推出了引領顯微光學技術革命的DSX系列光學數碼顯微鏡。 奧林巴斯以高端的光學技術著稱,而且數碼技術也是屈指可數的。現在,利用兩項卓越技術的完美融合,我們創造出了新型的光電數字顯微鏡,使我們在工業顯微鏡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領先。
  • ...公司推出全國首套近、中紅外散射近場光學顯微鏡(NeaSNOM)在...
    2013年7月,中國首套近、中紅外散射型光學顯微鏡 NeaSNOM系統在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完成安裝和調試,順利驗收。用戶作為納米材料、器件領域的專家,對於NeaSNOM系統在近、中紅外波段仍能取得納米級空間解析度成像的性能,感到十分滿意。
  • 麥克奧迪擬定增募資7.4億 加碼中高端光學顯微鏡
    公司表示,通過募投項目將加快中高端光學顯微鏡產業化進程,同時抓住國內半導體、醫療等行業的發展機遇,突破國際巨頭在國內中高端市場的壟斷。加碼中高端光學顯微鏡根據預案,麥克奧迪擬發行不超過15304.9萬股股票,募資總金額不超過7.4億元,用於麥克奧迪中高端光學顯微鏡擴產及光電工業園建設項目、精準醫療診斷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精準醫療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分子與數字病理研究院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 【購買金相顯微鏡】型號【尺寸工具顯微鏡】價格老光學廠
    【購買金相顯微鏡】型號【尺寸工具顯微鏡】價格老光學廠公司主要產品有: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視頻顯微鏡、測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讀數顯微鏡以及計算機圖像分析軟體和顯微鏡測量軟體、光學儀器配件等各種精密儀器。
  • Google重磅醫療AI成果:增強現實顯微鏡可實時分析病理切片
    然而,目前為止,用複合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組織仍然是病理學家診斷疾病的主要手段,如何將微觀組織進行數位化展示成了深度學習技術在病理學科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挑戰。今天,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的一個演講中,我們通過一篇題為《增強現實顯微鏡實時自動檢測癌症(正在審查)》的論文,介紹了一款增強現實顯微鏡(ARM)的平臺原型,我們相信這款產品可以幫助加速深度學習技術在全球病理學領域的推廣應用。
  • 雷射為源的光片顯微分析用於癌症的診斷,將同CT診斷一樣簡單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TU Wien 和TU Munich的聯合研究小組,發展了一種新的顯微分析技術,以雷射為光源,可以實現更加可靠的癌症診斷結果。這一技術可以允許腫瘤在外科手術後進行3D分析,而不需要對腫瘤進行切片分析。不在需要切片,同CT診斷技術一樣非常簡單.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金域病理專家丁向東主任評價:「智能顯微鏡可以將分析結果和判斷實時、精確地呈現在顯微鏡視野內,醫生不需要再來回看顯微鏡和電腦顯示屏,操作非常簡單。」智能顯微鏡目前使用了離線運算版本,騰訊 AI Lab 還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 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歷程
    電燈的出現使得顯微鏡的照明得到大幅度改善,特別是光源的亮度充足且亮度還可不斷提高,從而促使人們能夠利用分光稜鏡將物鏡傳上來的光信號一分為二,便於使用者通過兩隻眼睛進行觀察,這樣便大幅減輕眼睛負擔,提高使用的舒適度,因此這種顯微鏡也被稱作雙目生物顯微鏡(圖1-2)。雙目生物顯微鏡除了具備雙目觀察筒外,得益於當時光學、電子技術、機械技術的發展,使得顯微鏡整體上有了較大的改進。
  • 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該顯微鏡現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產品背景: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等病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中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 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中新網·湖北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10:23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提升解析速度強化網絡安全 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武漢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慧課天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 感染者行動軌跡公布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波音737 Max被批准復航 這家美國航空公司將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 光學顯微鏡知識科普
    4、衍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光將偏離直線傳播的路徑而繞到障礙物後面傳播。小孔或障礙物的尺寸和光波的波長差不多或者比波長小時,光才能發生明顯的抄衍射現象。1、明場成像過程中靠透射光直接成像。在明場中,背景為亮,目標為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