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4月9日,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有望緩解臨床病理方面的現實問題。同時,它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批准進入臨床應用的醫療AI產品。

該顯微鏡現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產品背景: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

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等病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中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病理分析存在一些固有難題:一是組織層面,有的癌細胞種類繁多,而且很多不同細胞在人類看來差別不大,這容易導致病理醫生出現誤判;二是分子層面,免疫組織化學(IHC)中的很多指標需要進行精準定量分析,其結果與腫瘤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有直接關係,會直接影響到惡性腫瘤的用藥和患者預後。依靠人工判別極度耗費精力,而且基於醫生認知差異,結果難以準確一致。

例如:2015 年一篇《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報導對 75 名病理醫生在 2000 個乳腺癌病例上的診斷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導管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很容易誤判,兩者的管理和治療方案完全不同,誤診誤判會對患者的健康和治療造成嚴重後果。

圖左是導管非典型增生,圖右是原位癌,如果誤判,後果嚴重。 來源:JAMA, 第1109頁, 2015年

除了以上技術的問題,依靠病理醫生診斷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病理醫生嚴重短缺。據統計,中國目前僅有 1.5 萬名病理醫生,缺口近 10 萬,供需極不平衡,而新病理醫生的培養又面臨著時間周期長,年輕一代學習意願不強等問題。

智能顯微鏡的臨床應用,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智能顯微鏡優勢包括:節約醫生的時間精力,提升讀片精準度與一致性

三方合作,兩年餘開發智能顯微鏡進入臨床

據了解,獲批的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2018年。騰訊 AI Lab 相繼聯合舜宇光學科技和金域醫學,共同研發智能顯微鏡這一解決方案,為實現軟硬體一體化和好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多次產品迭代。這套軟硬體一體化的智能顯微鏡系統可以幫助簡化病理醫生的工作流程、提升他們的分析效率,同時還能為經驗不足的病理醫生提供知識輔助,幫助他們得到更好更準確的診斷結果。

騰訊 AI Lab 提供了AI算法及軟體解決方案。在採集訓練數據時,選擇讓機器使用主動學習和難例挖掘的方案,不打擾醫生的工作流程,也減輕醫生手動標註數據的負擔;採用先進的模型設計方案,讓算法模型在保證準確度的前提下能滿足300毫秒內完成IHC(免疫組化)全視野實時分析的要求;藉助遷移學習並使用生成對抗網絡(GAN)歸一化鏡下圖像,使得算法能對不同醫院和不同製片方式實現良好兼容。(針對不同醫院的實際情況對算法進行了穩健性和通用性的優化,讓其可以穩定地為不同的醫院提供服務。)


舜宇光學科技提供了定製化的硬體方案。在傳統光學顯微鏡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重改進,比如,針對光學成像環境不一致情況,配備了聚光鏡和光闌;針對醫生使用時不斷切換物鏡倍率的習慣,專門開發了倍率記憶裝置,能在醫生選擇倍鏡時調整至對應亮度,並直接傳送倍率信息給算法進行分析;此外還針對醫生使用場景對目鏡裝置高度和光源設計進行了優化。

金域醫學貢獻了病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專家資源,確保顯微鏡能支持多種病症場景的判讀,並輔助算法訓練取得良好效果,還能使產品緊密貼合醫生的工作流程與習慣。

經過驗證,軟硬體一體化的智能顯微鏡在精準度與一致性上能有效滿足病理診斷實際需求,並能顯著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對病理醫生短缺的地區和醫院,這套系統的實用價值尤為顯著。金域病理專家羅丕福主任說:「該算法技術的應用,能夠讓病理診斷水平和能力更加匱乏的基層醫院受益,更準確的診斷結果最終使腫瘤患者受益。」

未來,騰訊 AI Lab 將聯合舜宇光學科技和金域醫學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迭代產品,並計劃與多家機構合作,推進智能顯微鏡在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疾病的病理學中的研究與應用。

關於推出的智能顯微鏡

據介紹,這套智能顯微鏡系統的準確度和實時性能夠滿足病理診斷的實際應用需求,能夠在輔助醫生更好地獲得診斷結論的同時顯著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通過智能顯微鏡,醫生可以直接在目鏡上實時監測、識別、分類計數,測試結果將直接顯示在目鏡上。此外,這套系統能夠按需增加新病種的算法軟體,而無需更換顯微鏡。

目前,通過與金域醫學合作,這套智能顯微鏡系統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未來,騰訊 AI Lab 將聯合舜宇光學科技和金域醫學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迭代產品,並計劃與多家機構合作,推進智能顯微鏡在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疾病的組織和細胞病理學中的研究與應用。

不過,目前這套智能顯微鏡系統還遠未達到能替代人類病理醫生的程度,病理醫生在病理診斷流程中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目前,這款智能顯微鏡使用的是離線運算版本。騰訊AI Lab表示,在測試中證明,它能有效提升病理醫生的工作效率、病理分析的精確度和一致性,能讓算法模型在保證準確度的前提下能滿足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織化學全視野實時分析的要求。

騰訊 AI Lab 透露,他們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騰訊並不是唯一研發智能顯微鏡的機構,2019年8月,谷歌提出一種智能顯微鏡,能從海量細胞中自動尋找癌細胞病灶,完成實時檢測,研究成果還登上了「Nature Medicine」。

 


相關焦點

  • 騰訊AI Lab 宣布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應用
    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騰訊 AI Lab 聯合業界領先的舜宇光學科技、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 舜宇光學科技、騰訊、金域共同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批
    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舜宇光學科技聯合業界領先的騰訊 AI Lab 、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今天,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603882,股吧)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同時,它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批准進入臨床應用的醫療AI產品。
  • 騰訊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騰訊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2020-04-09 15:35:38 來源 : IT之家 今日,騰訊宣布造出中國第一臺臨床應用智能顯微鏡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雷鋒網消息,近日,騰訊 AI Lab 和業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共同宣布,三方聯合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金域病理專家丁向東主任評價:「智能顯微鏡可以將分析結果和判斷實時、精確地呈現在顯微鏡視野內,醫生不需要再來回看顯微鏡和電腦顯示屏,操作非常簡單。」智能顯微鏡目前使用了離線運算版本,騰訊 AI Lab 還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 騰訊造國內首臺智能顯微鏡
    騰訊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騰訊AI Lab近日造出了一臺智能顯微鏡,並且獲得了NMPA頒發的註冊證,這也是中國第一臺獲準進入醫院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這款智能顯微鏡開始研發是在2018年,由騰訊提供AI技術、舜宇光學科技提供硬體研發、金域提供病理專業知識與專家資源支持。
  • 廣州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 成為全球生物醫藥...
    項目歷時近五個月,邀請了20位來自生物醫藥行業不同領域的專家,根據三個優選條件與加回條件對全國城市進行初步篩選,最終入選的72個城市分布在28個省市。會議期間,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醫藥創新協會共同授予廣州「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稱號。在基礎設施、政策保障、研發資源、創新體系、融資能力和企業能力等6方面指標中,廣州均名列前茅,總排名第三。
  • 華為Mate30系列發布,概念股舜宇光學前景無限?
    受消息刺激,相關個股集體上漲。長期鏡頭合作夥伴舜宇光學(02382)漲4.66%,截止發文,舜宇光學已經回落到漲2.08%。資料來源:華盛證券首次採用四攝像頭模組的華為Mate30系列華為Mate30系列「重構攝影想像 」,採用超感光4攝陣列。
  • 舜宇光學:安卓下的光學龍頭,挑戰顯其實力
    產品包括三大塊,光學零件(eg:手機鏡頭、車載鏡頭及其他各種鏡頭)、光電產品(eg:手機攝像模塊、安防相機及其他光電模組)及光學儀器(eg:顯微鏡、光學測量儀器及智能檢測設備)。但隨著光學不斷升級,單攝向雙攝、三攝乃至四攝進軍。其模組的難度升級與攝像頭個數之間呈現一個幾何倍數級別的上升,開始同時考驗公司在技術和資金面的各項實力。舜宇光學在2018年模組出貨量已經達到4.23億顆,同比增長16.6%,成為全球第二的模組供應商。並且千萬級別像素的高端模組佔比也從64.1%提升至78.1%。
  • 新能源汽車隱形「王者」:舜宇光學市值摸上2200億 機構估值冰火兩...
    儘管疫情對全球智慧型手機、汽車新車銷量造成較大衝擊,舜宇光學年內股價仍走出了翻倍行情,2019年初至今已漲超2倍,市值增逾千億港元。剛剛公布的12月銷量數據較11月明顯好轉,車載鏡頭增勢較手機鏡頭明顯強勁,刺激股價的同時,市場對新能源紅利也產生了更大想像空間。對於舜宇光學接下來的股價走勢,機構分歧嚴重。
  • 校園招聘(一七五)——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公司簡介      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HK2382)是國內最大的綜合光學產品製造商,公司成立於1984年,2007年成為第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大陸光學企業。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病理學機制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舜宇光學(02382):最全面的光學龍頭?
    原標題:舜宇光學(02382):最全面的光學龍頭? 公司 舜宇光學(02382):最全面的光學龍頭?舜宇對7P和玻塑混合鏡頭均有所布局,LGV30手機已經率先採用了舜宇開發的1G5P混合式鏡頭解決方案,而大立光則並無混合式鏡頭產能。若混合式鏡頭成為高端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主流設計,舜宇有望把握先發優勢擠佔大立光市場份額。
  • 【港股解碼】股價一路上行,舜宇光學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舜宇光學作為中國領先的光學產品製造企業不僅去具備全面的設計實力及專業生產技術,公司更是在光學非球面技術、多層鍍膜等多項核心技術研究和應用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舜宇光學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舜宇光學於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至今也有十一年的時間了,最初舜宇光學的市值僅有39.2億港元。
  • 去年攝像頭模組排名前三的依然是歐菲光、舜宇光學和丘鈦科技
    據了解,華為Mate 20的三攝便出自歐菲光、舜宇光學、光寶這三家攝像頭模組廠商中;在華為P20系列中,歐菲光、LG、舜宇光學也身在其中。縱觀2018年整個攝像頭市場,光學新技術可謂是層出不窮,而在新技術的演變下,國內攝像頭模組廠商的名單不僅赫然在列,有一家攝像頭模組廠商更是出現在了國際視野中。
  • 八成光學顯微鏡是寧波製造
    光學電子產業是我市重點培育的「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之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寧波市光學電子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2018年以永新光學、舜宇集團等知名企業為代表的42家規模以上光學電子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5.1%,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
  • 陳啟宇辭任復星醫藥董事長;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基石...
    自創建以來聚焦核酸幹擾藥物導入平臺建設和新藥品種研發創製,目前已成為全球唯一具備在中美同時推動核酸幹擾新藥進入臨床研究能力的企業,推動我國核酸幹擾創新藥臨床試驗「零」的突破。國外融資情況如下:(賽柏藍)Part.4、新產品&新技術恆瑞 PD-1 聯合阿帕替尼 III 期臨床獲批,用於肝細胞癌術後輔助治療10 月 23 日,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 NMPA 《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 書》,批准其 PD-1 單抗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用於肝細胞癌(HCC)根治性手術或消融後伴高復發風險人群的輔助治療。
  • 科研成果顯著降低早產兒死亡率 澳洲科學家榮獲自然科研與騰訊聯合大獎
    該獎由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聯合騰訊公司於2018年11月推出,旨在表彰在解決全球性挑戰、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上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研人員。據介紹,Vogel博士聚焦於全球早產難題,在孕產婦和兒童健康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臨床研究成果。
  • 中國首個治療地貧基因編輯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10月27日,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已經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這也是國內首個獲得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